最遠的送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別送》鍾文音,麥田,2021
 她不斷提醒自己得一筆一畫,一心一意。這梯子是為了給往生者爬上天堂用,她想這心意真美。她從嘉南平原來到雪域高原,初心就是為了這天梯。

 這是她第一次為母親遠行,也是最後一次帶母親遠行。
(原文發表於Okapi閱讀生活誌,照慣例:我的重點總在註解裡。)
 母與女,緊緊綁縛的兩個主體,像綁在同一條繩上的雙魚,太過靠近只能碰撞,互相遠離又彼此拉扯。拉扯的不止愛恨,還有理性感情糾纏而成漩渦,母女一體或兩個個體的永恆包容又彼此挑剔否定。
 《別送》裡的母女關係是一則普世寓言:先是親暱,後來疏遠,最後又不得不的親近。親近也有不得不?有的,故人故鄉這頭總有什麼辦法逼每個出逃的孩子回首──比方因病倒下、昏迷、失能,留住愛的殺手級招式,拽動繩索這端示意孩子你不得不回來,背負起這本想遺忘的一切。然而回頭的,心裡總有個餘緒未了,才會寧願被這頭拽回。
 那餘緒是關係的伏筆,在親子母女之上,這伏筆埋得更深,更難解。我不喜歡便宜行事地以「緣分」二字囫圇帶過這複雜的問題,亦如作品中寫修佛之人百百款,有一類鸚鵡禪鸚鵡佛,人云亦云,不明就裡;更有一類野狐禪,以佛之名魅惑眾生。這長路漫漫,得耗盡心力將歷程以血為墨細細記錄之。
 當然,關係議題總有個最後大絕:置之不理,從此陌路,但難解的愛執又把兩造兜攏在一起。母親走過的路,女兒在旁觀望,彷彿同一條路有很高機率再走一次。面對母親走到生命盡頭宛如自己直面死神,太過令人恐懼,因為啊,那給予我生命者自己亦會面對死亡?彷彿親眼證實神的頹敗。然而各種生的召喚其實都掩蓋不了死亡的結局,如迷宮般的醫院求得的藥石罔效,請按摩師勉強喚醒那即將沉睡的肌群。
 女兒握著母親的手直至失去溫度,燃起艾草,誦經,各種職業是專業分工體系,一刀一刀切入,不,是善意地介入,里長、警察、醫生、禮儀師、出家人助念,就連雇傭也在一旁默念祝禱。在現代社會裡像是死了,在科學裡是死了,感覺卻像是沒有。肉身走過終點,生命還沒,靈魂尚在中陰。母親無所不在,鋪天蓋地的散落在生命中每個角落,時間的,空間的。
 小說文本看似片段零碎,但尺幅之內自成一個一個完整精確的篇章,讓人總以為這是一本可以從哪裡翻開就從該處開始閱讀,都不致影響故事詮釋的寫作方式。猶如西藏唐卡畫,雖有中心,但任何一個點又可以是視點,專心凝視其中一者,都是一個世界。確實,死亡令人憂懼,肉身的死亡如此迫近而毫無可置喙,生者只好繞路,避開死亡的方式就是不停於這些無所不在的存在細節中盤點、整理遺物與記憶,撿拾碎片散落生命各種時空,延遲抵達終點的時間。但小說標記敘事者的各種「元年」(租屋元年、摩鐵元年、河岸元年、母病元年、長照元年、高原元年),紀年體般地標注自我生命歷程,命中有蟬(纏)男人、有小丑醫生、有佛學共修師姊師兄、有病僧,一種角色帶來一種片面啟示,彷彿生者還有一條直線的路徑要跪拜前行,終點在何處?何時能盡塵緣,抵達空無?
 真正的告別在何處?
 故事尾端提及,佛陀悟道時最感謝的是障道祂的提婆達多,不免令人想到這似乎暗指母親(小說中,或是每個人的現實中)也是障道者。也因此在五體投地磕頭膜拜時,觀想左邊是母親,右邊是父親,前方是冤親債主,這些人可是一路陪著你通向佛的境地,是的,是陪,不是鬼魅般地跟、鬼魅般地纏,而是共修者般地陪。你得置身其中,與這些障道者合體,先是有所求空無,後是無所求空無,才能抵達空無。所以爬梳記憶,以文成公主入藏建寺讀經故事為映照,不是為了刻意避開死神的緝拿,而是關係的清償,得走這麼一遭,換一個懂得。
 互相綁縛的,或許,也能為彼此映照的鏡子。
 接下撰稿任務的當下,想起數年前在《女島紀行》復刻增訂為《凡人女神》時有幸參與了校稿流程。初次讀《女島紀行》是在外求學時,再次讀是十幾年後。逃家離家,游牧都市之中,捨棄舊我追尋新我,彷彿小說與我是平行世界的兩面。幾年後,自己也寫了母親,但僅只是回頭頷首,承認自己亦自母親處繼承許多,此後之事還沒到來,也沒敢多想。手中七百多頁的新作《別送》看似厚重,讀了卻捨不得放下書本。我深覺鍾文音老師在自我與親緣之間竟已經走了這麼深,這麼遠,遠至送別之處,自島嶼而高原,那是我還沒有到達的未竟之境。
 小說中主角畫天梯總讓我想到吳爾芙小說《燈塔行》(註2)裡的客座畫家Lily Briscoe,在一個窗景見到主人夫婦身影卻無法下筆描繪,時間流逝、人事來去,戰爭、死亡的陰影籠罩,主人一家終於履行十年前的約定,出航抵達燈塔;Lily在十年間不斷調整構圖,但真正讓Lily增添血色的是時間和與他人的互動,她依此為血肉亦然畫出了自己心中的景象,抵達彼端。《別送》裡的她也是憑藉半生與情人、他者、母親的互動,發願畫十座天梯,為己、為母親、為眾生抵達彼端。
 那肉身現實抵達不了了,就讓藝術、意念、象徵抵達無遠弗屆之界。這不僅是一部文學小說,而是宗教的,神學的。
 她後來才明白原來要她取的經典不是別人寫的經典,而是以她自己親身體驗所得的感悟為經典。她想這種感悟是難寫下或者畫下的,只能經歷。沒有真正的紅塵,也沒有真正的山林。
 救母亦是自救。生死過程,親身走過,才是真正證悟。
 這次她不回頭,別讓靈魂罣礙。送別千里,此後別送。
  1. 這幾年都有種感覺,不知道為什麼許多重責大任一個個接踵而至,像是去寫幾乎是老師輩的書評或讀後,「應該有更好的人選吧」才這樣說就被編輯打槍。(通常編輯會說:就是覺得你很適合啦等等等等)後來漸漸學會不推辭,會只問對方的需求是什麼,判斷自己能力有沒有辦法完成。

    (但在書腰上純掛名這件事我還是不做的,這對我而言總有種尷尬感,容我往後再述。)

    其實大學讀鍾文音老師,然後《女島紀行》重版時還接了校稿任務,是熟稔的東西,所以進度很快。說熟稔嘛,如果各位讀我的散文必定會察覺我與鍾文音老師幾個類似之處,那種黏膩細密的文字並不為炫技,而是關係造就我們如此的溝通表達模式(好啦,我是擅自揣測鍾文音老師了)。

    除了《女島》,還有《捨不得不見妳》也該一讀,都從嘉南平原都送到了青藏高原了,《別送》寫成這樣的送行千里此後別送,我相信這應該是鍾文音老師書寫母親最終章了(吧)……那就更該一讀了。
  2. 《To The Lighthouse》當年我是念原文的,各位千萬別涉險。呃,我說的是:不然會像《Mrs. Dalloway》一樣欲罷不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5會員
70內容數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的其他內容
《附神》林徹俐,印刻,2021  父親曾說懂命理的人,都知道人的命運是不能被說破,否則將起大變化,如果父親命中注定無法依靠任何親人,甚至要時常被身邊的人拖累,那麼在我寫下一切之時,彷彿詛咒般禁錮的命,會不會就此被破除,我願當那個被依之人,直到命運的終點。
《我害怕屋瓦》曹馭博,啟明,2018  冬天是墜地的鳥  在田裡失去了知覺  我怕冬天再度愛上了你  我要在詩裏遵守春天    ──〈春天喜歡悲傷的人〉
《思考的蘆葦》太宰治,大牌出版,2018。 活下去的力量 將已經厭煩的電影看完的勇氣。
《給冥王星》,張惠菁。  我如今看著這艘「舟筏」,歷經多年,在我眼裡它的定義擴充,未知是航道算式內的隱藏值,其軌道是燦爛的虛空。這艘舟筏,我仍然對自己說:我信賴它,在地面上捎我一程。                  ──新版序〈虛空燦爛〉  
《山地話/珊蒂化》馬翊航,九歌,2020 (原文發表於Openbook閱讀誌,並收錄網頁上沒有的註腳,以及又過一段時間的讀後補記,被某編輯稱:我的重點總在註解裡。) 敘述自身是回應「我是誰」、承諾「我可以是誰」,重新錨定自我在記憶與現世的位置。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洪愛珠,遠流,2021  宴席前的準備,幾分相似旅行前的準備,在抵達目的地前,已然啟程。整裝待發時內心的心理活動,不亞於旅行現場的一切發生。──〈明日的宴席〉
《附神》林徹俐,印刻,2021  父親曾說懂命理的人,都知道人的命運是不能被說破,否則將起大變化,如果父親命中注定無法依靠任何親人,甚至要時常被身邊的人拖累,那麼在我寫下一切之時,彷彿詛咒般禁錮的命,會不會就此被破除,我願當那個被依之人,直到命運的終點。
《我害怕屋瓦》曹馭博,啟明,2018  冬天是墜地的鳥  在田裡失去了知覺  我怕冬天再度愛上了你  我要在詩裏遵守春天    ──〈春天喜歡悲傷的人〉
《思考的蘆葦》太宰治,大牌出版,2018。 活下去的力量 將已經厭煩的電影看完的勇氣。
《給冥王星》,張惠菁。  我如今看著這艘「舟筏」,歷經多年,在我眼裡它的定義擴充,未知是航道算式內的隱藏值,其軌道是燦爛的虛空。這艘舟筏,我仍然對自己說:我信賴它,在地面上捎我一程。                  ──新版序〈虛空燦爛〉  
《山地話/珊蒂化》馬翊航,九歌,2020 (原文發表於Openbook閱讀誌,並收錄網頁上沒有的註腳,以及又過一段時間的讀後補記,被某編輯稱:我的重點總在註解裡。) 敘述自身是回應「我是誰」、承諾「我可以是誰」,重新錨定自我在記憶與現世的位置。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洪愛珠,遠流,2021  宴席前的準備,幾分相似旅行前的準備,在抵達目的地前,已然啟程。整裝待發時內心的心理活動,不亞於旅行現場的一切發生。──〈明日的宴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夢見我跟媽媽,還有法鼓山的師兄師姐,我們搭著飛機,從香港經雲南,然後飛緬甸,我們要去喜馬拉雅山。 在雲南飛緬甸的飛機上,我碰到一個外國人,他問我為什麼會去緬甸。我說因為緬甸是我母親的家鄉,我們要回去看一下。他說我長得不像緬甸人,我說因為我媽媽很早就離開緬甸了。 我們在緬甸的山下,準備要去爬喜馬拉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人快走的彌留之際,是真的有靈性的。那時媽媽是否就在旁邊看著我們呢? 不知道她會不會感到無奈或者罣礙?或希望最後我們可以跟他好好說話?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Thumbnail
心經啟示的故事,開始於一個慈悲母親寓教孩子的故事。 有個慈悲的母親帶著孩子往山崖邊採青草、野菜,母親向孩子說:記得,一些你走過覺得危險,或是會迷路的,或是我說不可以去的地方,你都要留一些記號。 留記號是為什麼呢?留一個讓人家一看就知道說,那個地方是不能過去的記號。
Thumbnail
那場隆冬後,她失去親愛的母親,也開始要分擔城裡主人的責任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述說自己從母親過世的迷茫,到踏上太平洋屋脊步道獨自旅行尋回自我的過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夢見我跟媽媽,還有法鼓山的師兄師姐,我們搭著飛機,從香港經雲南,然後飛緬甸,我們要去喜馬拉雅山。 在雲南飛緬甸的飛機上,我碰到一個外國人,他問我為什麼會去緬甸。我說因為緬甸是我母親的家鄉,我們要回去看一下。他說我長得不像緬甸人,我說因為我媽媽很早就離開緬甸了。 我們在緬甸的山下,準備要去爬喜馬拉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人快走的彌留之際,是真的有靈性的。那時媽媽是否就在旁邊看著我們呢? 不知道她會不會感到無奈或者罣礙?或希望最後我們可以跟他好好說話?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Thumbnail
心經啟示的故事,開始於一個慈悲母親寓教孩子的故事。 有個慈悲的母親帶著孩子往山崖邊採青草、野菜,母親向孩子說:記得,一些你走過覺得危險,或是會迷路的,或是我說不可以去的地方,你都要留一些記號。 留記號是為什麼呢?留一個讓人家一看就知道說,那個地方是不能過去的記號。
Thumbnail
那場隆冬後,她失去親愛的母親,也開始要分擔城裡主人的責任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述說自己從母親過世的迷茫,到踏上太平洋屋脊步道獨自旅行尋回自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