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言論之戰再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一場什麼辯論?日本60年代的「言論」時代
作品原名: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闘〜50年目の真実〜(2020)
對於日本的印象在台灣許多時候是正面的,例如秩序、禮節、甚至是職人文化和動漫畫次文化力量成功逆輸出於歐美各國取得成績。但對於實際在日本生活與工作過的人對日本的想法就有另外一種層面,其中民族性與排外、政治冷感等感受到一個並不完美的日本。
電影《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是一個看見當代日本不同一面的珍貴紀錄片。電影內容敘述三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日本傳奇小說家三島由紀夫接受日本東大全共鬪組織邀約到900教室進行辯論,講述軍國右派三島由紀夫與受左派共產影響全共鬪之間的對話會激盪出什麼火花,是一場和解還是暴力的開端。
日本TBS電視台在2019年時,從公司尋獲了塵封已久關於三島由紀夫與學生組織全共鬪的對談,影片內容長達四小時。可以說是昭和時代最經典與在日本戰後新舊風氣的一次交會,而在2020年交有同樣是東大畢業的導演豐島圭介進行修復和剪輯推出紀錄片《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
受到2020年香港學生抗爭與革命的影響,讓豐島圭介導演思反思關於「現今的日本為何不再抗爭?」同時也展示在60年代日本學生對於自我理想的追求與抱負。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電影是以實際拍攝雙方辯論的紀錄片段,並且穿插關於過了50年後這些當年學生們對自己年輕這一段經歷看法如何,並針對三島由紀夫、學生運動、和這場對談會是做出不同論述。
整體過程並不是所謂的中國文革式的批鬥和台灣名嘴吵架,而是一場你來我往對於一個議題呈現不同的想法看法,有雙方認同的概念、立場南轅北轍的擁護、還有無法和解和退讓的中心價值,但也點出其觀點上的矛盾與自我成長經歷。
這部辯論紀錄片的背景非常複雜,所以能理解導演為何不全盤只放出辯論,除了節奏可能冗長之外,如果不解釋將會非常難理解當代這場辯論會究竟是在什麼意義下展開。
故,從60年代的學生運動開始講解,我認為是這部記錄片很不錯的地方,就算你對三島由紀夫或當年日本共產左派學生組織不了解,電影中花了許多時間幫你解析那個時代裡,為何學生會有這樣對於共產制度和日本政府對抗的想法,還有為何他們指定與三島有紀夫進行一場辯論會。
三島由紀夫這位作家就有著傳奇色彩,從過去耽美小說敘事到後期作品呈現許多軍國主義與日本民族一體的概念。最後挾持自衛隊總監切腹自殺。電影《人間四幕》、《殉日》探討與重現三島由紀夫最後這段故事。
雖然在多數上三島給人的感覺是對天皇軍國主義的極右派,但回到本質來說實際參與且走過二戰的三島更大的並不是擁護權利這點,而是有著國家與個人極度連結的思維。而戰爭的洗禮下分成兩派:極度反戰、沒有國哪有家。顯然三島更傾向於後者。
日本被拔除軍權後,對於三島由紀夫是如同日本喪失武器的狀況,像是沒有利牙的獅子,故我會認為三島由紀夫的軍國主義下他關心的不是自我權利的掌握,而是日本這民族沒有軍隊進行抗爭性。他的天皇並不是實際的在位天皇,而是一個抽象的日本文化代表日本的中心而稱之為「天皇」。
全共鬪的發展則比較貼近於戰後60年代共產主義的思維興起,而自發性的學生抗議組織。起因為國稅局搜查日本大學有22億日圓用途不明的資金,引發學生會不滿,而擴散到全國大學生針對「大學教育與理念不滿」自主抗議運動。
當時社會官方則是將這群學生當成暴民和被共產組織利用被煽動者處理。頻有台灣太陽花學運與高中教改的即視感。而邀約三島由紀夫的是東大全共鬪學生運動者開端是醫學部學生反對登記醫師制度代替現行實習制,引發全院校系學生響應串聯罷課的東大紛爭。
雖然全共鬪的確有左派共產思維在裡頭,但其實內部分裂的複雜,可以說當年校園學生抗爭的全共鬪與日本街頭抗爭的三派全學連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共產思維。這也牽扯到日本惡名昭彰的新左翼,聯合赤軍。
故以全共鬪左派和三島由紀夫右派來詮釋這部《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電影,本質上是沒有錯,但是電影越到後期你會越發現其實全共鬪裡面的本質並不全然都是左派思維,有些可以說是略微傾右,例如不管是雙方都認同適當暴力這件事。
當然也有全盤承認自我與日本民族性劃開的左派人士,與鞏固自己是日本民族的三島由紀夫關於哲學辯論。並且從暴力行為、天皇思維、自然與人、回到對日本願景,可以說三島由紀夫和這些東大學生辯論一系列兩代不同的學問觀點。
電影中很關鍵的是對於50年後對於當年全共鬪和三島由紀夫底下楯の会(三島由紀夫成立的祖國防衛隊組織)成員的追憶訪談,將其穿插在各個辯論片段。
可以將過了多年以後對於那場辯論的內容作出更完整的詮釋。並且被日本譽為筆鋒如三島由紀夫再世的作家平野啟一郎與各種專業和生前與三島有關的人都對於三島這個人和事件做出自我的看法與解析。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紀錄片內容並不是一個艱澀難懂的議題,它納入許多關於當代日本學子在當時對於社會問題的批判,與共產主義、帝國主義甚至對於日本民族的哲學思辨和過度理想的想像。
總體而言這場辯論是對話而不是爭一場誰對誰錯,或是一場比誰大聲的演講。聽進去並回應,承認自我有這立場和尊重對方說出你不認同事物的權利。這在當代民主上依舊少見,也是極權政府批鬥中分化對立的利器,故民主能否做到大家對於談論與評論事情的尊重不同想法之事,這才是一場不同立場的對話。
電影中描述的不是辯論輸贏,而是為何如今的日本人不再發聲?這也是這部電影的導演豐島圭介的盼望與批判。在當今過了昭和、平成、令和年,是否人民還有一次真正的對話,感受到言論力量的存在。在捍衛自我政治立場時保持理性尊重對方的多元思辨。這是一場日本世紀辯論的重現,也是日本人的自我反思。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8會員
772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受到國際諸多關注,曾獲安古蘭最佳劇本與美術的日本漫畫家谷口治郎作品《先養狗,然後養了貓》是一本以日常散文和短篇漫畫合集,講述貓狗寵物和主人之間的雜談故事,除了講述養育動物的初衷和相遇經過,也探討關於投入感情後面臨與寵物的別離這一段面臨「死亡」的經過和感觸。
臺灣的模樣主題展,是以台灣過去到今本土的攝影師的作品以公共的臺灣也就是台灣這片土地為主,來做出攝影展覽安排,這也是一個全新嘗試會整臺灣攝影史研究中一種思考模式,不以攝影家為主體而是嘗試用台灣的角度去看歸類,也是在「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後台灣攝影的延續。
電影《脫稿玩家》敘述在一款名為《自由城市》遊戲中銀行員蓋伊是一個銀行NPC角色,他一直以來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工作並且隨時接受玩家的搶銀行任務。但某天跟一位女性玩家相遇,讓蓋伊突然有了想法想找尋到那個女孩跟她說話,這場意外讓他的電腦AI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變化和運算。
描述社群媒體創作和現今同人女生態的漫畫《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是一部讓人簡單易懂如今的網路小說創作者樣貌。故事以在同人二創市場中突然出現的天才寫手綾城展開,周遭許多憧憬、忌妒、嚮往、吃瓜群眾,對於她的作品帶來的衝擊,展開各自的同人創作旅程。
一場社會運動不是終點,但過去許多人則是無法跑到終點。1970年的黑白電影《跑道終點》可說是台灣民國男男青澀與曖昧故事的起點,擅珠算的小彤與擅跑步的永勝是無時無刻都玩在一起的夥伴,但在一次永勝練跑的意外讓小彤身陷永恆的孤寂。
《cocoon繭》是一部以溫柔的筆觸下畫出戰爭殘酷的少女物語,故事以沖繩少女桑和從東京轉學過來的真由兩位女孩在沖繩島戰役上以姬百合學徒隊的名義照顧受傷的病患與傷兵,但隨著戰事拉長,桑與真由看見一幕幕戰爭慘劇,降臨在沖繩這片土地與人之上。
受到國際諸多關注,曾獲安古蘭最佳劇本與美術的日本漫畫家谷口治郎作品《先養狗,然後養了貓》是一本以日常散文和短篇漫畫合集,講述貓狗寵物和主人之間的雜談故事,除了講述養育動物的初衷和相遇經過,也探討關於投入感情後面臨與寵物的別離這一段面臨「死亡」的經過和感觸。
臺灣的模樣主題展,是以台灣過去到今本土的攝影師的作品以公共的臺灣也就是台灣這片土地為主,來做出攝影展覽安排,這也是一個全新嘗試會整臺灣攝影史研究中一種思考模式,不以攝影家為主體而是嘗試用台灣的角度去看歸類,也是在「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後台灣攝影的延續。
電影《脫稿玩家》敘述在一款名為《自由城市》遊戲中銀行員蓋伊是一個銀行NPC角色,他一直以來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工作並且隨時接受玩家的搶銀行任務。但某天跟一位女性玩家相遇,讓蓋伊突然有了想法想找尋到那個女孩跟她說話,這場意外讓他的電腦AI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變化和運算。
描述社群媒體創作和現今同人女生態的漫畫《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是一部讓人簡單易懂如今的網路小說創作者樣貌。故事以在同人二創市場中突然出現的天才寫手綾城展開,周遭許多憧憬、忌妒、嚮往、吃瓜群眾,對於她的作品帶來的衝擊,展開各自的同人創作旅程。
一場社會運動不是終點,但過去許多人則是無法跑到終點。1970年的黑白電影《跑道終點》可說是台灣民國男男青澀與曖昧故事的起點,擅珠算的小彤與擅跑步的永勝是無時無刻都玩在一起的夥伴,但在一次永勝練跑的意外讓小彤身陷永恆的孤寂。
《cocoon繭》是一部以溫柔的筆觸下畫出戰爭殘酷的少女物語,故事以沖繩少女桑和從東京轉學過來的真由兩位女孩在沖繩島戰役上以姬百合學徒隊的名義照顧受傷的病患與傷兵,但隨著戰事拉長,桑與真由看見一幕幕戰爭慘劇,降臨在沖繩這片土地與人之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Thumbnail
而推薦《松田行正的設計探偵》的原因有二:第一、它深入淺出、涵括全面,可同時提供設計者或一般讀者較全面的「設計」綱目和歷史源流;第二、這本書可以大致窺探出松田行正寫作的動機、模式與目的。
Thumbnail
對於三島最後的死意,我個人也是解讀為精神與感情上的發洩,因為三島最後在近乎混亂的場面下,高聲吶喊著看似激昂、但實則可能大家聽不太清楚的宣言,接著就馬上自殺。因此將其形容為「殉情」,我覺得十分契合,同時我也認為三島會做下如此決定,可能不僅是對於當時社會的憤慨,而是對於自身累積已久的情緒及壓力。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時代巨輪的轉動從不曾為誰而停下來,在這徐徐而行的時光歲月中,總會有著一波波的坎坷顛頗,有人懷念過去的安逸,有人乘著勢頭竄起,也有人選擇下車逃避,今天想來聊聊一部關於對抗固有體制、檢討父權價值的議題型電影,日本松竹映畫於1954年上映,由導演木下惠介編劇、監督指導的電影,"女之園"。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慾望是在合理範圍,優雅地歇斯底里!」三郎在悅子眼裡有著一股她難以形容的清澈。她深愛、也同時嫉妒那股清澈。能夠讓一個拋下萬物且孤傲的女人,被動搖、甚至被折磨得一點都不剩的東西,也許只有愛情。只有愛情這種混雜著慾望、肉體、精神般的獨有情感,具有如此強大的救贖與摧毀力。
日前,與師友三國大介討論了嚴肅的話題,GHQ佔領日本期間所封禁的圖書具體數量為何?如果能夠獲得這方面的資料,透過更完整有系統的閱讀,或許,我們就有憑據寫出一部具圖書通史的著作,為台灣讀者提供一種新穎的視角,進而了解那個時期作者的精神史,順便將同時代讀者的共鳴收納其中。   我的意思是,長年住在日
兩日前,師友三國大介來電話,談起了他的近況,這一次暢談使我安心不少,因為他於春天好發的憂鬱症狀,在立夏(今日)之前,就順利消解了。這的確是好事情。在對談中,他提及太太隔日返回台灣探親,我需要的若干書籍 也會一併帶回。說到這裡,我有些過意不去,畢竟,讓一位年屆八十歲的長者提著一袋書籍面交於我,我作為後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Thumbnail
而推薦《松田行正的設計探偵》的原因有二:第一、它深入淺出、涵括全面,可同時提供設計者或一般讀者較全面的「設計」綱目和歷史源流;第二、這本書可以大致窺探出松田行正寫作的動機、模式與目的。
Thumbnail
對於三島最後的死意,我個人也是解讀為精神與感情上的發洩,因為三島最後在近乎混亂的場面下,高聲吶喊著看似激昂、但實則可能大家聽不太清楚的宣言,接著就馬上自殺。因此將其形容為「殉情」,我覺得十分契合,同時我也認為三島會做下如此決定,可能不僅是對於當時社會的憤慨,而是對於自身累積已久的情緒及壓力。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時代巨輪的轉動從不曾為誰而停下來,在這徐徐而行的時光歲月中,總會有著一波波的坎坷顛頗,有人懷念過去的安逸,有人乘著勢頭竄起,也有人選擇下車逃避,今天想來聊聊一部關於對抗固有體制、檢討父權價值的議題型電影,日本松竹映畫於1954年上映,由導演木下惠介編劇、監督指導的電影,"女之園"。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慾望是在合理範圍,優雅地歇斯底里!」三郎在悅子眼裡有著一股她難以形容的清澈。她深愛、也同時嫉妒那股清澈。能夠讓一個拋下萬物且孤傲的女人,被動搖、甚至被折磨得一點都不剩的東西,也許只有愛情。只有愛情這種混雜著慾望、肉體、精神般的獨有情感,具有如此強大的救贖與摧毀力。
日前,與師友三國大介討論了嚴肅的話題,GHQ佔領日本期間所封禁的圖書具體數量為何?如果能夠獲得這方面的資料,透過更完整有系統的閱讀,或許,我們就有憑據寫出一部具圖書通史的著作,為台灣讀者提供一種新穎的視角,進而了解那個時期作者的精神史,順便將同時代讀者的共鳴收納其中。   我的意思是,長年住在日
兩日前,師友三國大介來電話,談起了他的近況,這一次暢談使我安心不少,因為他於春天好發的憂鬱症狀,在立夏(今日)之前,就順利消解了。這的確是好事情。在對談中,他提及太太隔日返回台灣探親,我需要的若干書籍 也會一併帶回。說到這裡,我有些過意不去,畢竟,讓一位年屆八十歲的長者提著一袋書籍面交於我,我作為後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