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15 #Reading 《最高學習法》

閱讀媒介:app myBook
這是本免費的電子書,前陣子用手機看的,畢竟是工具書,所以在前後翻閱的時候,或是作者想要你手寫測驗的時候,反而十分不方便,放書籤及劃線的操作與kobo電子書大同小異,基本上就是滑。不過相對於前陣子買的kobo 電子閱讀器,手機版的kobo app使用上還沒習慣,但這樣的科技習慣,應該沒三天就無痛了吧,就像九妹把iPhone 12 Pro Max換 Pixel 5一樣無痛。
這本書唸起來其實很有趣,會先分成12個學習的章節,每個章節裡面都有不同面向的學習方式、理論,以及教學者該如何讓受眾得到100%的吸收,這對於臨床教學以及補習班的授課上,都有不少的幫助。其中最經典的當然是present PPT為例,單純念逐字稿會是最不好吸收的呈現方式,理由是
  1. 閱讀者的閱讀速度會比報告者快1.5倍左右,而大腦會在心中產生一個聲音念給自己聽。
  2. 因為大腦處理語言的Broca's area 和 Wernicke's area,只能同時接收一個聲音輸入的瓶頸現象,因此在閱讀速度報告者語速時,吸收程度就會100%了。
  3. 當閱讀者自己唸完後,報告者也唸完了。
因此比較好的呈現報告方式,應該是逐漸堆疊,然後化整為零,如:用圖表代替文字,用單一圖片代替多張圖片。我自己在帶實習生的報告時,也經常會傳達相似的觀念,希望他們能夠將自己的介入治療,由文字病歷轉換成圖樣化報告。
"聽莫札特會讓我變聰明嗎?"不會。
還有一種情境依賴學習(context-dependent learning),是相當常見的學習法,書中表示,單純在陸地上背誦單字,跟深海潛水背誦,後者多出了35%!How amazing!
事實上,人是無法一心二用,學者稱為作業轉換(task-switching)的能力,在我們職能治療的注意力訓練中,也有5種注意力的定義:集中注意力、持續注意力、選擇注意力、轉移注意力和離散注意力(分顧注意力),媒合到的即是最高的離散注意力,果然不同領域所使用的字詞就不一樣。所以根本不可能一心二用,只有"多工處理高手"你可以到https://supertasker.org/測驗看看。
門口效應(doorway effect)就如同平常我們開冰箱要拿東西時常會一開門就忘記,原因是房間門、空間轉換對人類來說,會是一個警訊, 因此切換情境的時候會自動切換儲存記憶,解法就是:走回你剛剛的空間,然後再開冰箱門一次!
再次提到心智模型。
大腦情緒的中心:杏仁核(amygdala),審慎建立第一印象,我認為是定錨效應,造成第一印象會決定多半的觀感,以後教書也得注意這個情形,但在身陷傳達故事者的情節時,聽者會開始模仿說故事的人,這個現象是神經耦合(neural coupling),人們會向他學習,也會喜歡他,就如同我上課一直說我喜歡喝飲料一樣,呵呵。
我們是以故事思考,這個在多年前流行的"圖樣記憶法"可能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中舉例:毛毛蟲、帽子、蘋果,把他變成"餓極了的毛毛蟲戴著牛仔帽吃那顆鮮嫩多汁的蘋果",聽起來很唬爛,但真的比較容易記起來,我覺得沒有想像力的人很吃虧,因為光想出這個畫面就會花很多時間了。
在最後,這本書對於一個教學者,是個相當不錯的工具書,從頭到尾都是設計過的內容,像是翻到中間突然問你:書封有哪些顏色、圖形?每個章節中間夾雜的圖片是什麼?每個章節的標題是什麼?非常有趣,算是我這陣子讀到印象深刻的書。一樣如果你有看我的文字到最後,我覺得你他媽的真的很厲害,我自己做了10幾本的筆記,雖然越寫越多,但也越少人真正看完,也根據不同類型的書有不同的點讚數,過去筆記比較少的書,蠻可惜沒有多做筆記,未來在複習的時候,就多花時間了。
"我們並非思考我們記得的事,而是記得我們思考的事" -- 本書作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