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傳奇:縱橫對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中國地區漫長的歷史中,有著許多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
最知名的,莫過於讓分裂之勢持續下去的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

袁曹的官渡之戰,孫劉的夷陵之戰,甚至項羽劉邦的彭城、滎陽之戰,又或者先秦的長平之役,相對來說次了一等。

但這些戰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至少有一方是掏身家在打仗的。

項劉時代最是與眾不同。
劉邦即使賭身家賭輸了,卻屢屢可以找到新的「金主」。

但其他戰役,戰敗方就算只失去前線領土,也是元氣大傷。
大傷之後,想要再開啟下一次大戰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單次戰爭的規模級別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反而會帶來和平呢……

東漢初年,戰無不勝,討平天下的漢光武帝劉秀,很顯然也遭遇過這樣的一次大敗。
這一場沒有任何人關注的大敗,發生在西元30年,地點約在今日的陝西隴縣。

通稱隴關。
當時天水勢力為了抵抗中原,建立了新的關隘,故又名新關。

隴關的大敗,讓這六七年來東征西討,南進北伐的劉秀軍,首次停下了腳步。

劉秀軍無力再戰了嗎?
那可不。

這時的劉秀軍,跟曹操的情況非常相似。
你道官渡之戰,手握百萬青州兵的曹操,為什麼只能拉一萬人上前線官渡與大敵袁紹決生死?
又赤壁之戰後,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操,為什麼不對孫劉發起第二波第三波攻擊?

曹操跟劉秀都一樣,在開戰之前,他們早已不是割據一方的軍閥。
而是幾乎統領神州半壁江山的上國之主。

進兵侵攻,已經不比管治百姓來得重要。

更精確的說,穩定發展當前所持有的領土,才是他們繼續前進的重要本錢。
巨無霸的力氣自然比旁人大,但吃得也多。

巨大的能量,產生巨大的消耗。

是以,在隴關大敗後,劉秀以關中首將馮異穩住局面,便轉而進入守勢,把目光轉向自己的廣袤領土。
舉賢良,裁冗員,精實地方吏治。
大赦天下,解放奴隸,派遣軍士屯田,讓大量的人力再次投入到農業生產之中,並且降低稅賦。

天下統一,千古一帝,從來不是劉秀所追求的目標。
一開始,劉秀所希望的,就只是大家都能過上正常的生活,平常的日子。

建武六年,在戰場上,這個國家失敗了。
但首都位於洛陽的新漢朝,卻真正的開始生根茁壯起來。

休養生息的日子,持續了半年之後,事情有了一些變化。
好不容易打造了良機的天水隗囂,自然不肯就此罷手,再次遣將派兵入侵三輔。

不過大樹將軍仍是守得鐵桶一般,讓敵人難越雷池一步。

可此時戰線,不止天水一路。
還有北方由匈奴扶持的天子劉文伯,以及西南白帝公孫述。

可喜的是,劉秀與匈奴的外交,再次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
隨著東漢朝的站穩腳跟,匈奴單于決定承認了劉秀之漢的地位。

匈奴原本就不是體系穩固的國家,雖然單于開始跟劉秀往來,但其他鄰接東漢的部落,未必就願意放走到口的肥羊。
可只要有了單于的認可,那就只會有擾邊,不會有大舉的侵攻。

這種侵擾,邊塞的地方警備隊,完全應付得來。
同時,也讓朔方以東的區域,得到了穩定。

沒錯,最不能接受單于認可東漢的,就是劉文伯跟支持他的部族長。
劉文伯本是匈奴扶持,在這樣的時刻,他所擁有的河套漢國,就引發了內亂紛爭。

對劉文伯本身而言,未必就是壞事。
這是他掙脫匈奴枷鎖,施展縱橫之術的大好機會。

能否成為一個獨立天子,還看今朝。

整體來說,劉秀這次的外交成果,讓匈奴陷入了小幅度的「內部不協調」。
也緩解了東漢北面的壓力。

真正令劉秀猜不透摸不著的,恐怕還是要屬諱莫如深的白帝公孫述了。

進入蜀地是一件困難的事。
蜀人不出,想要得到他們的情報,並不容易。
在劉秀爭霸天下的大部分時間裡,公孫述都沒有太多的動作。

號稱天府之國的蜀中盆地,讓白帝治下的蜀國自給自足。
這不僅僅是一個譬喻。

公孫述號成家,稱白帝,廢除了當時通行的銅錢,改以四川自產的鐵礦鑄錢。
是真正意義上的斷絕蜀地與中國的經濟往來。

可難道公孫述就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單純想要當個蜀地天子嗎?
他當然有野心。

只是公孫述不以兵刃為先,更強調「攻心為上」。
蜀地士人引經據典,撰寫各種「劉氏氣數已盡,公孫氏當立」的讖文,流水般的送往神州大陸各地。

劉秀並不迷信,他自己也很清楚,讖文是一種政治作戰的方式。
認真說起來,在河北,劉秀就曾因對手假稱天命而陷入危機。

踢爆對手是一個最直接的做法,但面對白帝讖文,劉秀就顯得有些老鼠拉龜無從下手了。

公孫述集團引用的經典,包括孔子春秋,河圖洛書,孝經。
而劉秀集團先前玩過的,只有根本虛構的「赤伏符」。

可以說,雙方筆戰的功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但這其實是因為劉秀長期在外奔波的緣故。
劉秀有一個朋友,十分擅長讖緯之術,更知星歷。

由於劉秀對他超常的信任,所以當劉秀征戰四方時,這個人通常是負責鎮守洛陽的。

這個人就是李通。
李通以讖文勸說劉秀起義,同時也是劉秀首位軍師。

要說這些裝神弄虛的本領,李通絕對是劉秀軍第一高手。

待到東方太平,劉秀回轉洛陽,讓李通知曉了公孫述的讖文攻勢後,李次元自然不能不出手了。
李通為劉秀草擬的方案,也不用拿那些個古代經典來鬥文。

「文叔,你以為他們這套路,真的有效?」

劉秀已經很久沒聽見別人喊他表字了。
稱孤道寡久了,不免覺得孤獨。

雖然李通此舉有失禮數,但只有兩人獨處的時間,劉秀才能重溫一下身旁有「兄弟」的感受。
「至少我無力應對……次元兄認為,其實不然?」

李通微微一笑:「河圖洛書,孝經春秋,千萬黎民百姓,讀過的又有幾人?讖文出處,最重要的就是權威性,但你找些上古神明,還不如我朝先帝來得有力。」
劉秀點頭道:「是了,這些年打著高帝名號,成帝旗幟的傢伙,在各地的影響力,反較蜀地讖文為大。」

李通打了個響指道:「沒錯,所以要跟他們鬥,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我們應該以一般人最懷念,最有印象的先帝來與之敵對。」

劉秀道:「不知次元兄以為何者為佳?」
李通道:「高祖言行多有神異,但難以考證,雖有惑眾之效,但不宜於鬥文。私以為,武帝最佳。」
「武帝開我大中國千古未有之氣象,更封禪泰山,在士人百姓的印象之中,擁有絕對威權的地位……且武帝曾言:『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正合此時應用。」

劉秀疑惑道:「這句話的意思,不是指我朝尚有四十二代的國祚?」
李通道:「是一解,但我們也可解作六七四十二,乃是武帝解讀。重點只是六七之厄做何解……武帝迄平帝,正為六代,七代遭厄,為王莽所篡,此時,當塗高代漢也。」

劉秀點點頭:「繼續。」
李通續道:「反過來說,我們只需要證明,公孫述與當塗高無關,反與你有關即可。」

劉秀遲疑了片刻,方道:「次元兄,你相信這些圖讖嗎?」
李通不答,而是從懷中取出兩枚銅錢,反問:「文叔,你認為我將這兩枚銅錢拋出,落下之時,銅錢會是哪一面?」

劉秀道:「非正即反,抑或一正一反。」

李通笑道:「經典,是古人智慧的積累,是對萬物的觀察……其中有正,有反,有一正一反,但憑人取之。」
「史書記其準,不記其失……朝廷數百年來,養了多少博士道士,又有幾次讖緯說得準的?」

劉秀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信讖緯之人,當真可笑。」

李通卻搖了搖頭:「非也,我族世代修習星歷讖緯,只因其中包羅萬象……預言未必準確,但這些經典,就像是一部絕大的兵法。」
說到兵法,劉秀這才真正明白過來:「很是,戰術盡在其中,端看人如何運用。算無遺策是笑話,但有備而無患,方為真理。」

李通點點頭,道:「正是,是故此道不可偏廢,更應廣開學門,溫古知新,方為千秋萬世之道。」

「千秋萬世嗎?」劉秀喃喃重複著這句話,不覺有些癡了。

計議已定,東漢朝廷隨即發出詔書,指稱公孫述非當塗高,故弄玄虛為攫取天命所歸,此舉無異王莽。
若能及早歸降,方是大義所向。

李通這一招,確實是打在要害上了。

接下來,成朝不再發出讖文。
公孫述本身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人,這點相當反應在他所發的引經據典讖文上。

相對來說,他也習慣了見招拆招。
面對李通的這一記「六七代漢者,當塗高也」,在找出對策之前,成朝不再妄動。

但發起朝廷大議,自不可免。
歸降劉秀?這個不必納入討論。

可接下來該怎麼做?第一個要聊的就是天水隗囂。

「隗囂本有良機,但他好高騖遠,不重治兵,反以西伯周文王自居,導致不能趁勝追擊,當真是個廢物。」

說話的,乃是成朝騎都尉荊邯。
早些時候,大勝後接二連三為馮異所敗的隗囂,不堪負荷,決定向成朝稱臣借兵。

借與不借?白帝公孫述要大家好好發表一下意見。
荊邯的意思很明白,跟隗囂這種人同盟,仗也不用打了。

「以我之見,仍是應該兵出荊南,傳檄吳楚……據聞吳地太守已為劉秀徵調,此時再出,大有可為。」
這個吳地太守說的便是任延了。

荊邯認為,長江一帶的局勢已有變動,正適合再次出擊。
延岑等人自然也是支持這個說法,紛紛上前請纓。

博士吳柱卻道:「過去武王伐紂,只是駐兵孟津,等待天下諸侯願意對抗紂王,方能一舉成功……若是我們沒有盟友,單獨出兵,若能成功當真是自古未聞。」
這個支持結盟派的博士,也很是投公孫述所好。
古書為證,最是要緊!

然而,荊邯哼笑一聲:「劉秀的崛起,難道有前例可循?我們不趁著他的國度尚未穩定加以打擊,招兵買馬,豈不是跟隗囂那個廢物一樣,坐在家裡發他的文王大夢?」

正當公孫述細細思考,認為荊邯所說有理,準備下令之時,他的弟弟公孫光站了出來。
公孫述是一個用人唯親的人。

他的同族,外戚屬,佔滿了成朝大位。
這些人不說話則已,一開口,那大勢就底定了。

公孫光身為成朝大司馬,同時也是益州派的代表。
「荊都尉言之有理……當年秦朝就是大軍外派,不重內守,導致民亂一起,無可收拾。」

公孫光咳了一聲:「雖說皇上英明神武,天命所歸,但亂臣賊子仍不可不防……特別是那些今日投楚,明天降漢的傢伙。」
看上去像是在說楚漢相爭時期的事,公孫光所指的,其實就是延岑。

延岑臉上一紅,正待分辯,白帝公孫述已經舉起了他的手。
大議,結束了,百官博士紛紛跪拜。

公孫述生平最重視的,就是這些漢家禮儀派頭。

「朕心意已決,便加封隗囂為朔寧王,與之共抗東帝。」

正當大家覺得事情已了,白帝卻又天外飛來一筆。
「另外,朕打算封二皇子、三皇子為王,食犍為、廣漢各數縣。」

群臣大驚。

此時天下成敗未可知,戰士們正要上前線去拚命,你卻在後頭跟自己的家族分起贓來?
就算要封賞,也該像東帝劉秀一樣,封給有戰功的將軍勇士們啊。

白帝城大殿,一片異樣的寧靜。
鴉雀無聲。

群臣,無語。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天水王隗囂設下陷阱,大敗劉秀所派出的西征七將。 西線再次陷入僵持,在劉秀捲土重來之前,必須要有人能夠守住前線。 擔當此大任的,乃是鐵面將軍:祭遵。 鐵面的意思有兩個,第一,祭遵執法公正,鐵面無私。 第二,祭遵出戰,必定戴上懾人的鐵面具。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武將? 他又要如何為大軍爭取寶貴的時間?
關中降伏,天水王隗囂也決定投降劉秀,受封為西州大將軍。 所有人都知道,隗囂心懷叵測,劉秀豈會不知? 但劉秀決定將計就計,命隗囂為征蜀先鋒,讓他去跟西蜀白帝公孫述鬥個兩敗俱傷。 就在此時,天水大將馬援來降。 計劃橫生變數,而雙方的互相算計,也即將引爆一場驚世決戰……
劉秀想起了與馮異的相會。 原本以為設陣阻擋自己的,會是什麼三頭六臂的老將。 哪裡知道,卻是一個樸實的書生? 還記得那天的大宴,也記得大夥並肩建設洛陽城的畫面。 更記得前往河北,被邯鄲政權追殺的時刻。 馮異總是懂得,總是貼心。 但劉秀總是跟他保持著距離。 害怕這個太聰明的人,會看穿了自己的怯弱……
弇,音同「演」。 這是一個同時具有正反兩面意義的字,大概是反串界的金牌吧。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旗下,就有著這麼一個叫做耿弇的青年。 他平定北方幽冀叛亂,又征討山東,被劉秀譽為「可比韓信」。 這是稱讚嗎? 當時所有人都知道,能征善戰如韓信,最終也是被漢高祖劉邦「兔死狗烹」。 這是一個警告?又或者……
雲台二十八將。 當可比韓信的耿弇,與狂戰士陳俊來到同一條戰線時。 敵人,就不只是眼前的叛軍了。 誰能先完成任務? 誰打敗更多敵軍? 雲台二十八將的龍虎之爭,是競賽?還是合作?
西元29年,中國中原地區,以小米為主食的皇帝,發出了一道對於小麥主食區的「同情書」。 時值新莽亂世,天下分裂,群雄並起。 中原的詔書,名為憂國憂民,實則宣告著即將要把小麥地區「收歸國有」。 而後世鼎鼎有名的「西涼地區」,也終於要加入這場屬於中國人的,天下大亂……
天水王隗囂設下陷阱,大敗劉秀所派出的西征七將。 西線再次陷入僵持,在劉秀捲土重來之前,必須要有人能夠守住前線。 擔當此大任的,乃是鐵面將軍:祭遵。 鐵面的意思有兩個,第一,祭遵執法公正,鐵面無私。 第二,祭遵出戰,必定戴上懾人的鐵面具。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武將? 他又要如何為大軍爭取寶貴的時間?
關中降伏,天水王隗囂也決定投降劉秀,受封為西州大將軍。 所有人都知道,隗囂心懷叵測,劉秀豈會不知? 但劉秀決定將計就計,命隗囂為征蜀先鋒,讓他去跟西蜀白帝公孫述鬥個兩敗俱傷。 就在此時,天水大將馬援來降。 計劃橫生變數,而雙方的互相算計,也即將引爆一場驚世決戰……
劉秀想起了與馮異的相會。 原本以為設陣阻擋自己的,會是什麼三頭六臂的老將。 哪裡知道,卻是一個樸實的書生? 還記得那天的大宴,也記得大夥並肩建設洛陽城的畫面。 更記得前往河北,被邯鄲政權追殺的時刻。 馮異總是懂得,總是貼心。 但劉秀總是跟他保持著距離。 害怕這個太聰明的人,會看穿了自己的怯弱……
弇,音同「演」。 這是一個同時具有正反兩面意義的字,大概是反串界的金牌吧。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旗下,就有著這麼一個叫做耿弇的青年。 他平定北方幽冀叛亂,又征討山東,被劉秀譽為「可比韓信」。 這是稱讚嗎? 當時所有人都知道,能征善戰如韓信,最終也是被漢高祖劉邦「兔死狗烹」。 這是一個警告?又或者……
雲台二十八將。 當可比韓信的耿弇,與狂戰士陳俊來到同一條戰線時。 敵人,就不只是眼前的叛軍了。 誰能先完成任務? 誰打敗更多敵軍? 雲台二十八將的龍虎之爭,是競賽?還是合作?
西元29年,中國中原地區,以小米為主食的皇帝,發出了一道對於小麥主食區的「同情書」。 時值新莽亂世,天下分裂,群雄並起。 中原的詔書,名為憂國憂民,實則宣告著即將要把小麥地區「收歸國有」。 而後世鼎鼎有名的「西涼地區」,也終於要加入這場屬於中國人的,天下大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項羽有知識、有文化、又是戰功彪炳的百戰百勝,劉邦顯然比較土俗,既不學識淵博、也沒什麼文化底蘊,更不用說每戰必敗、每次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究竟這樣的懸殊實力與背景,劉邦要如何扳倒項羽呢? 他認為若是要打贏項羽,絕對要好好發揮劉邦的強項,問題是劉邦沒有強項啊! 張良卻說:「有啊!劉邦的強項就是...」
十二月,公軍官渡。 曹操即將與袁紹發生一場影響漢末走向的戰爭...。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繼劉楊、彭寵、鄧奉三個大分量叛變革命後,我們先來整整隊,討論下為啥劉秀的這次「光武中興」,會有這麼多的背叛。 縱觀幾千年的改朝換代,只要是打下來的天下,很少見像劉秀這種一邊打前邊,一邊平後面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叛亂的。 而且叛亂的成分包括一方大員、地方豪族、本家心腹、賊寇流民全方位囊括,可謂品種齊
Thumbnail
劉秀那邊希望鄧禹趁熱打鐵,但政委覺悟比較高,認為現在聲勢看似很大,人數看似很多,但真正能上戰場有戰鬥力的,還都是從河北帶過來的老弟兄們。 人家關中本土是不會幫你的,投奔你的都是過不下去尋求你保護的,真正牛的豪族們都在自己的地盤挺著呢。 而且我們現在的後勤很成問題,糧食軍需都不夠,相反人家赤眉剛剛
Thumbnail
馮異、寇恂呈報戰果,劉秀大笑:我就知道寇子翼沒問題! 將領們紛紛向劉秀祝賀,趁此機會第一次集體請求劉秀即皇帝位。 劉秀表示:不行! 馬武勸諫道: 「大王雖然謙虛退讓,可是皇家祭廟跟天地祭壇,託付給誰?最好請先定尊位,再行征伐,尊號如果不早日確定,咱們這打了半天,到底誰是盜,誰是匪?」 劉秀道
Thumbnail
赤眉離開黃河南岸後,劉秀對這股力量的最終方向異常敏感,當得知赤眉開始西行後,劉秀準確的做出了判斷。 劉玄完了。 其實劉玄完蛋是早晚的事,這個劉秀看的比較清楚,劉秀更關心的是,劉玄完蛋後,他所占領的兩座古都,尤其是關中的歸屬。 去長安留過學的劉秀知道這座古都的政治信號,再加上關中的沃野千里與四塞
Thumbnail
綠林軍在接連大勝後,犯了見識格局上的問題,這幫連一個郡的省會還沒弄下來的起義軍要成立自己的政權了。 所幸大錯中蒙對一步,綠林軍上下對新皇帝的方向還是正確的。 這個皇帝還得是劉家的。 既然興復漢室,就要立老劉家的後裔,但這個後裔卻並非是呼聲很高的劉演。 新市、平林兩軍,軍紀放縱,一直害怕劉演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項羽有知識、有文化、又是戰功彪炳的百戰百勝,劉邦顯然比較土俗,既不學識淵博、也沒什麼文化底蘊,更不用說每戰必敗、每次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究竟這樣的懸殊實力與背景,劉邦要如何扳倒項羽呢? 他認為若是要打贏項羽,絕對要好好發揮劉邦的強項,問題是劉邦沒有強項啊! 張良卻說:「有啊!劉邦的強項就是...」
十二月,公軍官渡。 曹操即將與袁紹發生一場影響漢末走向的戰爭...。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繼劉楊、彭寵、鄧奉三個大分量叛變革命後,我們先來整整隊,討論下為啥劉秀的這次「光武中興」,會有這麼多的背叛。 縱觀幾千年的改朝換代,只要是打下來的天下,很少見像劉秀這種一邊打前邊,一邊平後面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叛亂的。 而且叛亂的成分包括一方大員、地方豪族、本家心腹、賊寇流民全方位囊括,可謂品種齊
Thumbnail
劉秀那邊希望鄧禹趁熱打鐵,但政委覺悟比較高,認為現在聲勢看似很大,人數看似很多,但真正能上戰場有戰鬥力的,還都是從河北帶過來的老弟兄們。 人家關中本土是不會幫你的,投奔你的都是過不下去尋求你保護的,真正牛的豪族們都在自己的地盤挺著呢。 而且我們現在的後勤很成問題,糧食軍需都不夠,相反人家赤眉剛剛
Thumbnail
馮異、寇恂呈報戰果,劉秀大笑:我就知道寇子翼沒問題! 將領們紛紛向劉秀祝賀,趁此機會第一次集體請求劉秀即皇帝位。 劉秀表示:不行! 馬武勸諫道: 「大王雖然謙虛退讓,可是皇家祭廟跟天地祭壇,託付給誰?最好請先定尊位,再行征伐,尊號如果不早日確定,咱們這打了半天,到底誰是盜,誰是匪?」 劉秀道
Thumbnail
赤眉離開黃河南岸後,劉秀對這股力量的最終方向異常敏感,當得知赤眉開始西行後,劉秀準確的做出了判斷。 劉玄完了。 其實劉玄完蛋是早晚的事,這個劉秀看的比較清楚,劉秀更關心的是,劉玄完蛋後,他所占領的兩座古都,尤其是關中的歸屬。 去長安留過學的劉秀知道這座古都的政治信號,再加上關中的沃野千里與四塞
Thumbnail
綠林軍在接連大勝後,犯了見識格局上的問題,這幫連一個郡的省會還沒弄下來的起義軍要成立自己的政權了。 所幸大錯中蒙對一步,綠林軍上下對新皇帝的方向還是正確的。 這個皇帝還得是劉家的。 既然興復漢室,就要立老劉家的後裔,但這個後裔卻並非是呼聲很高的劉演。 新市、平林兩軍,軍紀放縱,一直害怕劉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