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禪門第一課》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約是年初的時候,我和女友一同去北投散步,在各種因緣際會下,我們來到了一個叫法鼓山農禪寺的地方。
這裡相當漂亮,寺中有一個廣場,中間有一片淺淺的池塘,叫做「水月道場」,光聽名字就覺得非常有意境,據說是非常著名的打卡景點。
而這個「水月道場」實際給我的感受則是舒服,我當時並沒有明確的產生「美」的感受,而是那種說不清、道不明,一種名叫「舒服」的體驗。也許是因為晴朗的藍天,也許是因為帶著一絲水氣的微風吹到身上非常舒爽,又或許是各種理由的綜合。反正原因無所謂,總之這是一個很適合坐著發呆,什麼都不幹的好地方。
寺中還有一間小小的書店,裡頭有不少關於佛學的書,我順手買了兩本,其中一本是我今天要談的 《禪門第一課》,作者正是鼎鼎大名的聖嚴法師。
我對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德還是有點好奇的,但我對他並不了解,所以實話說我多少是因為他的名氣才買這本書。話雖如此,對我而言書本身的內容才是真正重要的,畢竟我不是佛教徒,所以聖嚴法師這個名號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沒想到,閱讀的過程中就和遊歷農禪寺一般,意外的令我相當「舒服」,我喜歡他的文筆,或至少相當對我胃口。
不過後來我查看書的折口才意外地發現原來此書是有譯者的,有點不明白為何這種書需要請譯者?總不會聖嚴法師並非說中文吧?
搞不懂?原諒我對聖嚴不熟悉。
反正不管是誰寫的,我總之是喜歡這本書的文字。
話雖如此,我固然是喜歡這本書的文字,但我卻不喜歡它的架構,內容有點像是隨口道來,想到什麼講什麼,並不是依照嚴格的邏輯架構。而更像是--我覺得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要點,所以我列出這些要點一一解釋,至於這些重點之間的關聯和順序?我就不管了。
另一方面,雖然本書的用詞淺顯易懂,但裡頭非常多佛教的名詞,雖然可以感覺作者有想講清楚,但也許是佛家令人困惑的大詞有太多了,總覺得看了還是不怎麼明白。
而且照他的說法,佛學本來就有很多無法用言語講的道理,你以為你懂了,其實你不懂。而化為書籍後,我就更不知道自己懂不懂了?
這本書我看了兩遍,估計是我資質駑鈍,雖然有得到一點啟發,但還是覺得自己不懂,對於佛學的理解好像是更理解了,但又覺得模糊不清,有點玄而又玄的感覺。
就結論來說,我覺得這本書對於了解一些重要概念相當實用,可以對佛教有一點基本認識,但並不適合拿來當系統學習佛學的工具。
至少對我這種門外漢來說,雖然可以更理解佛教徒是怎麼想事情,理解佛教的思想,但距離「我懂了」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更重要的是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讓自己更懂?」
說不定--這本入門書的目的本來就不是讓人懂,而是單純讓人好奇罷了?畢竟首先要讓人們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會想要更多,進而勾起想要修行的欲望。
而有了開頭,才有後續。
也許這就是書名取作「第一課」的原因吧?
喜歡我寫的文章也可以去我個人部落格逛逛:類米生活趣
也可以去我和女友的粉專:尼是我的大狗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353內容數
用繩子連結妳我,緊緊綁在一起。 我和微米是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也是 BDSM 玩伴,有很多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變態小日子 的其他內容
有人說這本《人類大命運》是作者的另一本《人類大歷史》的續作,而且也有很多內容和前一本相同。 而我實際看下來,雖然確實有些內容和前作重複,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並不會感到不耐,因為我覺得這本書其實並不是《人類大歷史》的續作。
發願要大量閱讀,目的是增廣見聞,目的是跳脫舒適圈。如果可以,我會盡量找平常自己不會看的書,比如說這本。 若不是有人推薦,我這輩子大概也很難有機會碰到這本吧?畢竟不算是我喜歡的類型。 但有時就是要去看,才能有新的發現。
這本是我近期看過最喜歡的書,出乎意料的喜歡,閱讀的過程中,曾好幾次忍不住合上書思考,讀完後自覺非常有收穫。 簡單來說,作者認為讀書是有用的,但要用對方法。用一句話說,他的方法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取書對自己的價值,而且盡可能的連結實際的經驗,並直接列為代辦清單。」
花了三個月一點一點把這本書看完,本書介紹了許許多多關於佛教各方面的知識,舉凡歷史、思想、文學、雕塑、繪畫等都有涉獵,是一本非常完整的一本書,讓我對佛教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不過缺點是也因為本書嘗試想把內容說得完整,小小一本書放不了這麼多內容,所以對於佛教本身的教義內容反而沒有太深入的探討。
必須強調——這是一本文字超多的書。雖然有圖片,但基本都是小圖,不用期待能看見什麼好東西。而且畢竟不是 A 書,所以有些該擋的還是會擋。 我必須承認我是因為主題特別才想嘗試看這本的,看得時候因為內容不符合預期而有點小失望,但其實作者真的是用非常認真的態度做研究的,根據他的說法,光是建資料庫就花了八年
第一次看這種記者寫的書,本以為形式會盡可能像新聞一樣,盡可能中立,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要不就是評論的形式進行批判或讚揚。 卻沒想到真的閱讀時,卻發現是第一人稱,並用類似寫故事的方式撰寫,而且--意外的「好看」。
有人說這本《人類大命運》是作者的另一本《人類大歷史》的續作,而且也有很多內容和前一本相同。 而我實際看下來,雖然確實有些內容和前作重複,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並不會感到不耐,因為我覺得這本書其實並不是《人類大歷史》的續作。
發願要大量閱讀,目的是增廣見聞,目的是跳脫舒適圈。如果可以,我會盡量找平常自己不會看的書,比如說這本。 若不是有人推薦,我這輩子大概也很難有機會碰到這本吧?畢竟不算是我喜歡的類型。 但有時就是要去看,才能有新的發現。
這本是我近期看過最喜歡的書,出乎意料的喜歡,閱讀的過程中,曾好幾次忍不住合上書思考,讀完後自覺非常有收穫。 簡單來說,作者認為讀書是有用的,但要用對方法。用一句話說,他的方法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取書對自己的價值,而且盡可能的連結實際的經驗,並直接列為代辦清單。」
花了三個月一點一點把這本書看完,本書介紹了許許多多關於佛教各方面的知識,舉凡歷史、思想、文學、雕塑、繪畫等都有涉獵,是一本非常完整的一本書,讓我對佛教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不過缺點是也因為本書嘗試想把內容說得完整,小小一本書放不了這麼多內容,所以對於佛教本身的教義內容反而沒有太深入的探討。
必須強調——這是一本文字超多的書。雖然有圖片,但基本都是小圖,不用期待能看見什麼好東西。而且畢竟不是 A 書,所以有些該擋的還是會擋。 我必須承認我是因為主題特別才想嘗試看這本的,看得時候因為內容不符合預期而有點小失望,但其實作者真的是用非常認真的態度做研究的,根據他的說法,光是建資料庫就花了八年
第一次看這種記者寫的書,本以為形式會盡可能像新聞一樣,盡可能中立,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要不就是評論的形式進行批判或讚揚。 卻沒想到真的閱讀時,卻發現是第一人稱,並用類似寫故事的方式撰寫,而且--意外的「好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懺雲法師認為修行的道場分為三種,山林道場是最適合修行,儘管這樣的地方在都市道場中比較難找。一個小廟在祖父時期符合山林道場的特質,然而這個道場擴展成香火廟。作者在文中探討了此事情的原因和動機。
Thumbnail
感受著法鼓山生活的體驗,滿滿的感慨和收穫,這次靜心之旅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通過一連串的體驗,我意識到平淡的生活也能帶來滿足;另一方面,營隊中經驗到的此時此刻,讓我意識到自己多年的習慣對身體的影響,就好比生命這條軸線上的check point,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領悟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4/01/20~2024/01/21 「法鼓山線上初級禪修心得分享」 作為一個新手寫的心得,可能是非常不專業且稚嫩的,而且覺得很多體驗是未被覺察且難以用言語形容的,但還是想練習表達出來那些體驗—— 第一次接觸禪修,是去年在學校參加一個半天的禪修活動。那時候老師讓我們學習坐禪和行禪,後來
前言 圖書館借閱法觀法師所著的《冬日暖陽—將佛法擁入生命》。是法師將學佛歷程中自然透發出的感受與理解如實的記錄下來,分成四部分:「人間擺度」是用小故事來解說佛法;「洲渚片跡」是記述行腳歷程和感受;「千戴一時」是對佛門大師的感念和讚仰;「始於初步」是記述出家因緣和隨緣開示內容。法師希望「藉此引介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懺雲法師認為修行的道場分為三種,山林道場是最適合修行,儘管這樣的地方在都市道場中比較難找。一個小廟在祖父時期符合山林道場的特質,然而這個道場擴展成香火廟。作者在文中探討了此事情的原因和動機。
Thumbnail
感受著法鼓山生活的體驗,滿滿的感慨和收穫,這次靜心之旅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通過一連串的體驗,我意識到平淡的生活也能帶來滿足;另一方面,營隊中經驗到的此時此刻,讓我意識到自己多年的習慣對身體的影響,就好比生命這條軸線上的check point,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領悟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4/01/20~2024/01/21 「法鼓山線上初級禪修心得分享」 作為一個新手寫的心得,可能是非常不專業且稚嫩的,而且覺得很多體驗是未被覺察且難以用言語形容的,但還是想練習表達出來那些體驗—— 第一次接觸禪修,是去年在學校參加一個半天的禪修活動。那時候老師讓我們學習坐禪和行禪,後來
前言 圖書館借閱法觀法師所著的《冬日暖陽—將佛法擁入生命》。是法師將學佛歷程中自然透發出的感受與理解如實的記錄下來,分成四部分:「人間擺度」是用小故事來解說佛法;「洲渚片跡」是記述行腳歷程和感受;「千戴一時」是對佛門大師的感念和讚仰;「始於初步」是記述出家因緣和隨緣開示內容。法師希望「藉此引介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