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003 古今著述

更新於 2023/05/1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7.7.12良因法師 筆記
蓮池大師:
予在家時,於友人錢啟東家,一道者因予語及出家,渠云:「不在出家,祇貴得明師耳。」予時未以為然。
又一道者云:「玄門①文字,須看上古聖賢所作;近代者多出臆見,不足信。」予時亦未以為然。
今思二言皆有深意,雖未必盡然,而未必不然也,以例吾宗,亦復如是,因識之。
【注釋】
① 玄門:道教。老子《道德經》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故稱玄門。
【演蓮法師譯文】
我以前在家時,曾在我的朋友錢啟東家聚會。有一道士聽我提起要出家的事,他便對我說:「學道不一定要出家,最重要的是要得到明師善知識的指點。」我當時聽了很不以為然。
又有一位道士對我說:「看道教的文章,須看上古聖賢的著作。近代人寫的文章多出於自己主觀的想法,不足以使人生信。」我當時聽了也不認為他的見解是對的。
現在回想那二位道士的話,原來都含有相當的深意在,雖未必完全正確,但也不能說都沒有道理,以佛門為例,也的確是這樣的,因而把它記錄下來。
良因贊曰:
學道必須以佛菩薩的教授為依歸,以傳承古德為師。
不得師心自用,於現代人也不盲從。
但若欲與佛菩薩、古德的教授相契,
又不得不假借善知識的攝受提攜。
於此同時,面對善知識的引導,卻同時要以經論中,佛菩薩的開示為準,以免將「名師」錯認為「明師」。
因此經論開示、善知識教授,此二缺一不可。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7.7.1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一僧瘵疾②經年,久憊枕席,眾知必死,而彼無死想,語之死,輒不懌③。 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後事,一心正念! 彼謂:「男病忌生日前,過期當徐議之耳。」 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④。 吁!「人命在呼吸間」,佛為無病人言之也,況垂死而不悟! 悲夫! 【注釋
2017.7.10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吳江流慶菴無為能公,齒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歲遊蘇湖間,與同堂坐禪。及予住雲棲,公來受戒,求列名弟子。 予謝不允,則固請曰:「昔普慧、普賢二大菩薩尚求入匡廬蓮社①。我何人斯,自絕佳會?」 不得已,如董蘿石謁新建故事②,許之。 以賢下愚③,有古人風
良因法師 講述 經文: 【住於適當所 積前世福德 自有正誓願 是最上吉祥】 「住於適當所」 就是說我們修行人,住的地方很重要!就像孟母三遷,如果住在屠宰場的附近,整天聽到屠戮的聲音,很容易激起我們的瞋恨心。 就像在經典裏面記載,有個國王他有一頭戰象,打仗的時候專門驅策戰象來踩死敵人,非常的殘酷。有
今天我們跟大家談一談一個主題––《大吉祥經》。 過年時大家都希望得到吉祥,我們看除夕時,十二點鐘大家開始放鞭炮,這時的心態是什麼呢?希望透過鞭炮,把去年一年當中的穢氣、不吉祥的事情全部驅趕開,希望新的一年一切吉祥。所以吉祥是大家共同歡喜、希望的。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有心中隱藏著,害怕的人、事、物。 但是,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那麼怕它呢? 就像怕鬼,但只有極少數的人,真正見到鬼。 我們怕某一個人,但往往有時他也其實更怕我們。 我們害怕失去某個東西,但是真的失去了, 我們卻更自在....其實,反觀內心, 我們最怕的,還是心中創造出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需要心中的「家」,縱然聖人不與萬法為伴侶, 也是悠遊於空性的智慧中,沒有透過訓練的心, 自然的便以五欲為家,就像渴鹿追求陽焰, 至死不休,這樣的心,永遠像流浪漢一樣, 經歷一次次地努力追求五欲,又一次次的心靈空虛、幻滅。 阿姜查說: 「見不到真理,那麼我們依舊像流
2017.7.1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一僧瘵疾②經年,久憊枕席,眾知必死,而彼無死想,語之死,輒不懌③。 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後事,一心正念! 彼謂:「男病忌生日前,過期當徐議之耳。」 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④。 吁!「人命在呼吸間」,佛為無病人言之也,況垂死而不悟! 悲夫! 【注釋
2017.7.10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吳江流慶菴無為能公,齒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歲遊蘇湖間,與同堂坐禪。及予住雲棲,公來受戒,求列名弟子。 予謝不允,則固請曰:「昔普慧、普賢二大菩薩尚求入匡廬蓮社①。我何人斯,自絕佳會?」 不得已,如董蘿石謁新建故事②,許之。 以賢下愚③,有古人風
良因法師 講述 經文: 【住於適當所 積前世福德 自有正誓願 是最上吉祥】 「住於適當所」 就是說我們修行人,住的地方很重要!就像孟母三遷,如果住在屠宰場的附近,整天聽到屠戮的聲音,很容易激起我們的瞋恨心。 就像在經典裏面記載,有個國王他有一頭戰象,打仗的時候專門驅策戰象來踩死敵人,非常的殘酷。有
今天我們跟大家談一談一個主題––《大吉祥經》。 過年時大家都希望得到吉祥,我們看除夕時,十二點鐘大家開始放鞭炮,這時的心態是什麼呢?希望透過鞭炮,把去年一年當中的穢氣、不吉祥的事情全部驅趕開,希望新的一年一切吉祥。所以吉祥是大家共同歡喜、希望的。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有心中隱藏著,害怕的人、事、物。 但是,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那麼怕它呢? 就像怕鬼,但只有極少數的人,真正見到鬼。 我們怕某一個人,但往往有時他也其實更怕我們。 我們害怕失去某個東西,但是真的失去了, 我們卻更自在....其實,反觀內心, 我們最怕的,還是心中創造出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需要心中的「家」,縱然聖人不與萬法為伴侶, 也是悠遊於空性的智慧中,沒有透過訓練的心, 自然的便以五欲為家,就像渴鹿追求陽焰, 至死不休,這樣的心,永遠像流浪漢一樣, 經歷一次次地努力追求五欲,又一次次的心靈空虛、幻滅。 阿姜查說: 「見不到真理,那麼我們依舊像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切修行法門,最方便丶最簡單丶最容易的,就是念佛法門。」 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
Thumbnail
很多來皈依,皈依以後說:「上師,我今天來跟你結這佛緣,來皈依做一個佛弟子,我就想未來世,我就可以好好地(好像)在你的加持福蔭之下,我也可以好好修行。」「你胡說什麼!我們來世還來讓你好好修行......」現在到處去皈依,跟這法師皈依、 跟那法師結緣,如果當下不修,你們佛緣都應現在、未來世
Thumbnail
 退休前,除了工作,多餘的時間就只有學佛。我是個沒有慧根的人,看不懂文言文,從抄經讀經開始,就花了近二年,漸漸開竅後,才開始學「解門」直至中年,之後皆多在「行門」下工夫。有個自己的道場,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但也只能心中想想,沒有實際實現的能力;但經由網路,或許能開啟另一種可能性。  目前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切修行法門,最方便丶最簡單丶最容易的,就是念佛法門。」 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
Thumbnail
很多來皈依,皈依以後說:「上師,我今天來跟你結這佛緣,來皈依做一個佛弟子,我就想未來世,我就可以好好地(好像)在你的加持福蔭之下,我也可以好好修行。」「你胡說什麼!我們來世還來讓你好好修行......」現在到處去皈依,跟這法師皈依、 跟那法師結緣,如果當下不修,你們佛緣都應現在、未來世
Thumbnail
 退休前,除了工作,多餘的時間就只有學佛。我是個沒有慧根的人,看不懂文言文,從抄經讀經開始,就花了近二年,漸漸開竅後,才開始學「解門」直至中年,之後皆多在「行門」下工夫。有個自己的道場,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但也只能心中想想,沒有實際實現的能力;但經由網路,或許能開啟另一種可能性。  目前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