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年時的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認識時,妳正值中年。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還算是年輕,妳已有了兩位外孫女,習慣了我們「阿嬤、阿嬤」的叫。
三十多年了,妳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依然還是中年時的樣貌。
逐漸發福的妳,穿著針織衫搭配長裙,不再是照片中年輕時那個苗條女孩,仍然保有大家閨秀的氣質。妳說喜歡帶我們出門,朋友會誇獎孫女乖巧又可愛(或許只是客套)。我們出門時總是安靜的在旁邊聽大人講話,讓妳很有面子;而我其實也喜歡跟著妳出門,聽著那些大人們說著妳是優雅的,或說我們是相似的,因為媽媽總說妳年輕時是鎮上出名的美女。
為了獎賞我們在外表現良好,回家前妳會帶我們去吃麥當勞,只被允許吃蘋果派和和炸雞,其他東西對妳而言是不健康的。但如果外公也在現場,我們會央求他買薯條和奶昔,用薯條沾著奶昔吃,我們不知道怎麼發現的吃法,也是我兒時很重要的回憶之一。
妳在我心中曾經是權威的象徵,每天盯著我吃那些我不愛的傳統台灣食物,時間到了就催促我趕快上床睡覺,週末從教會禮拜結束,外公說要帶我們去看電影而妳覺得那天是神聖的,不應該做這類世俗事。和外公爭論了一番,妳獨自搭著計程車回家而我和姊姊就像是外公的小跟班跟著作惡——享受我們的週末午後,吃點下午茶、點心或是去保齡球館、電動遊樂場等待電影開場。
電影結束回到家時過了晚餐時間,我們早已在外面吃過「垃圾食物」,不怎麼吃妳準備的飯菜,又跟著外公一起打九零年代流行的任天堂紅白機,讓妳獨自一個人善後清潔。
七歲前的我,以為外婆這個角色就是這樣。
中年的妳,小女兒才剛剛升上高中,有兩個大學還沒畢業的兒子,以為自己的生活逐漸可以輕鬆,又得開始照顧兩個麻煩的小女孩——我們有潔癖又敏感。還有我那童心未眠的外公總帶著我們作亂,增加妳不少困擾,想到妳曾說自己兒時愛縫紉、喜歡研究流行趨勢,被父親逼著才讀完中學的。
一定也沒想過自己在二十歲結婚後就變成了嚴格的媽媽,再過二十六年又當了外婆⋯⋯是生活讓妳不得不變得無趣。小時候我媽說,妳當了媽媽後還會去鎮上唯一的溜冰場溜冰,那是搬到基隆之前的妳。
也許妳也想一起看電影,但妳必須堅持「禮拜後不可以做俗事」的原則;也許妳自己也想吃那些不健康的食物,但擔心自己吃了就沒立場督促我們。
後來確定妳是愛那些的,妳老年後,外公已經離世了,我們一起去墾丁度假。在美式餐廳裡,妳自然的點了奶昔,吃著漢堡薯條,還說溜嘴自己年輕時從來都沒有照著老一輩的養生做法不吃冰的,頭髮濕的不要睡覺,身體還是比大部分的人好,妳說這些都是體質問題,根本不需要管老一輩的規矩。
平日裡,不用上班的妳都在家做家事或鄰居奶奶聊天,有時帶我們去股票市場「看電視」,我們盯著螢幕也看不懂那些紅色、綠色的線條,大人們時而歡呼、時而嘆氣都和我們無關,但不論妳那天有沒有收益或虧損,都還必須在結束後帶我們去買菜,回去依然做起家庭主婦的工作。

似乎妳的生活中已沒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

我回到台北和媽媽一起生活,妳依然還是每週從基隆搭客運或火車帶著傳統市場買來大包小包的新鮮蔬菜和肉。我媽捨不得妳提這麼重,說以後不要再帶東西來了,但妳總說媽媽不會買傳統市場的肉類,我們吃到太多抗生素對身體不好。然後,妳繼續偷偷打電話問我要吃什麼,「外婆下次帶去台北煮」。
我讀中學時,爸媽都擔心我的成績不夠好,考不上台北市明星高中,我對讀書沒有很大的興趣只喜歡看課外書,大家都擔心我的未來時,妳趁著沒人注意時偷偷問我:「以後想做什麼?」我說,我要到法國讀時尚。妳鬆了一口氣說,這樣考不上台北的學校沒關係,可以來基隆讀書跟外婆住在一起!
後來我讀了法律系,妳也老了不記得太多,喜歡重複的問我:「Chin,再跟阿嬤說一次,妳這學期讀了什麼?」聽我回答後妳又會驚嘆的說:「阿嬤怎麼都聽不懂!」我知道妳只是喜歡聽我說,就像我小時候喜歡問妳同樣的問題一樣。
快畢業時,妳還說我不一定要考律師、檢察官,但不要覺得公務員不好,考個國家考試也不錯!說得好像我一定考的上,就像中學時妳直接說我去基隆讀書就好。
好奇怪,最近有時會想起我第一套自然科學的書是妳訂購的,其實我現在也不是妳期待的樣子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提到的旅行也是一次沒計畫的旅行。那時候也無法計劃,頂多就是買車票、訂房間,我搭火車到AIX已經晚上十點半和民宿老闆在車站錯過,鬧得不愉快但因此多在AIX待了三天。後來還是得面對僵局,三天後還是得要去民宿「赴約」,即使前幾天和民宿主人有些不友善的訊息往返⋯⋯Rians是個只能開車抵達的小鎮,最
《快樂的死》 (La mort heureuse) 是卡繆(Albert Camus)二十四歲時寫的一部小說,他寫這本書的時候還在阿爾及利亞的報社工作。這是本有濃厚哲學思考的書,大家應該還記得卡繆說過一句名言:「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照片中是二十歲穿著歐式新娘禮服的妳,妳獨照的側臉,是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觀禮的人們都說這是他們這輩子見過最美的新娘子,這也不是客套話。從小,大家都說妳天生有著新娘的鵝蛋臉,新娘子理當是最適合妳的角色。
這封信會寫得很種族歧視,但那是我們的幽默感。我要你變成我的恐怖份子,請不要誤會是因為你的血統。 在我們的故事裡,你一直是我的國王,當我說「mon roi」的時候一點也不彆扭,我是不是說謊成性了?
寫完十本「為什麼要選這本書?」才發現這些書大多是對自我認同的懷疑或尋找,作者有在殖民地出生的被殖民者、殖民者的後代回到母國、受到迫害的民族,也有被視為外來政權的,還有一位君主⋯⋯不論作者的身分為何,都是在書寫他們自身的存在,我在閱讀時與之產生連結,所以這些書也成為了「我」。
那是七號線的終點站,他還不捨的得跟進了車廂內,直到車子啟動前才離開⋯⋯在離別前,盡量不去思考他們兩人是否還有機會再見,會有另外的三個詞嗎?
這篇文章提到的旅行也是一次沒計畫的旅行。那時候也無法計劃,頂多就是買車票、訂房間,我搭火車到AIX已經晚上十點半和民宿老闆在車站錯過,鬧得不愉快但因此多在AIX待了三天。後來還是得面對僵局,三天後還是得要去民宿「赴約」,即使前幾天和民宿主人有些不友善的訊息往返⋯⋯Rians是個只能開車抵達的小鎮,最
《快樂的死》 (La mort heureuse) 是卡繆(Albert Camus)二十四歲時寫的一部小說,他寫這本書的時候還在阿爾及利亞的報社工作。這是本有濃厚哲學思考的書,大家應該還記得卡繆說過一句名言:「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照片中是二十歲穿著歐式新娘禮服的妳,妳獨照的側臉,是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觀禮的人們都說這是他們這輩子見過最美的新娘子,這也不是客套話。從小,大家都說妳天生有著新娘的鵝蛋臉,新娘子理當是最適合妳的角色。
這封信會寫得很種族歧視,但那是我們的幽默感。我要你變成我的恐怖份子,請不要誤會是因為你的血統。 在我們的故事裡,你一直是我的國王,當我說「mon roi」的時候一點也不彆扭,我是不是說謊成性了?
寫完十本「為什麼要選這本書?」才發現這些書大多是對自我認同的懷疑或尋找,作者有在殖民地出生的被殖民者、殖民者的後代回到母國、受到迫害的民族,也有被視為外來政權的,還有一位君主⋯⋯不論作者的身分為何,都是在書寫他們自身的存在,我在閱讀時與之產生連結,所以這些書也成為了「我」。
那是七號線的終點站,他還不捨的得跟進了車廂內,直到車子啟動前才離開⋯⋯在離別前,盡量不去思考他們兩人是否還有機會再見,會有另外的三個詞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老阿嬤,總是勸自己的孫女不要嫁人,孫女心想,阿嬤自己都嫁人,也生了七八個小孩,卻勸她不要嫁人,難道阿嬤要養她嗎?女孩當時三十歲,沒有對象,但是對婚姻很嚮往,希望找到一個優秀的男人共組家庭。 幾年後,孫女結婚了,不久之後老阿嬤也往生了。婚後的孫女經歷柴米油鹽各種生活壓力,以及與婆家人磨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是過年除夕家人團圓的日子,我的獨子小安在國外工作了好多年,今天也會回來一起過節吃年夜飯,而且他還說要帶剛交往不久的女朋友回家,讓我感到相當驚喜也非常期待,於是很早就訂好了年夜飯的餐廳,一切都準備就緒後,我就泡了一杯好茶坐在客廳沙發上等待他們的歸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約了她,狗和香吃飯。這基本是每次她回港的飯腳組合,聊得非常開心。 她的老母也是個奇葩,看得出三個好兒都活在她的陰影箝制下,但又離不開,就好似斯德哥爾摩候群症的病人一樣。 自從去完東京,我看我舅父的眼光已經不一樣,一個60幾歲的人,早大半年已經約好一起去日本,多番口口聲聲表示自己會出錢,但到最後同
Thumbnail
我和她是青梅竹馬,我們的阿嬤是朋友,因此小時候我們做什麼都會在一起。 她的阿嬤在我小一的時候走了,放學後她回到家父母都不在,所以她會來我阿嬤家找我玩。 早上去學校之前,我都會到巷口等她;她媽媽要接她時,我都會一起去。 後來升上國中,她開始去補習班,而我就讀的國中不在阿嬤家附近,放學後就得直接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老阿嬤,總是勸自己的孫女不要嫁人,孫女心想,阿嬤自己都嫁人,也生了七八個小孩,卻勸她不要嫁人,難道阿嬤要養她嗎?女孩當時三十歲,沒有對象,但是對婚姻很嚮往,希望找到一個優秀的男人共組家庭。 幾年後,孫女結婚了,不久之後老阿嬤也往生了。婚後的孫女經歷柴米油鹽各種生活壓力,以及與婆家人磨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是過年除夕家人團圓的日子,我的獨子小安在國外工作了好多年,今天也會回來一起過節吃年夜飯,而且他還說要帶剛交往不久的女朋友回家,讓我感到相當驚喜也非常期待,於是很早就訂好了年夜飯的餐廳,一切都準備就緒後,我就泡了一杯好茶坐在客廳沙發上等待他們的歸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約了她,狗和香吃飯。這基本是每次她回港的飯腳組合,聊得非常開心。 她的老母也是個奇葩,看得出三個好兒都活在她的陰影箝制下,但又離不開,就好似斯德哥爾摩候群症的病人一樣。 自從去完東京,我看我舅父的眼光已經不一樣,一個60幾歲的人,早大半年已經約好一起去日本,多番口口聲聲表示自己會出錢,但到最後同
Thumbnail
我和她是青梅竹馬,我們的阿嬤是朋友,因此小時候我們做什麼都會在一起。 她的阿嬤在我小一的時候走了,放學後她回到家父母都不在,所以她會來我阿嬤家找我玩。 早上去學校之前,我都會到巷口等她;她媽媽要接她時,我都會一起去。 後來升上國中,她開始去補習班,而我就讀的國中不在阿嬤家附近,放學後就得直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