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愛的語言

大家聽過愛之語嗎?這是美國諮商師Gary Chapman所提出的觀點,從他多年協助眾多夫婦進行婚姻輔導的經驗發現,許多人都會提到「感受不到伴侶對自己的愛」這現象,而要如何感受到這份「愛」,大家的答案通常可以分成五大類,成為「愛之語」,分別是
肯定的言語、服務的行動、真心的禮物、精心的時刻、身體的接觸
每一個人愛人與感受愛的方式不同,通常你會習慣用「你能感受到愛」的方式來表達愛意,正所謂「己所欲施於人」,但如果對方的愛之語跟你不同,你發射出的強烈愛意他可能無法百分百接收到,選對愛之語才能切中紅心,把愛送到心坎裡。
愛之語真的是伴侶間、人際關係中非常有用的工具,我個人經驗超級有感,我測出來的愛之語,分數最高的是「禮物」,高達10分(滿分12),當別人送我禮物我會非常深刻的覺得自己被愛,也常常想要透過送禮表達我的心意。但是我男友呢,他的愛之語最低分的反而是「禮物」(只有2分),所以以前我常常有好東西就想要分享給他,包括與他分享我愛的食物(拜託,這對嗜吃如命的我來說可是極上的榮譽),可是男友常常無感,我好難想像他怎麼會不喜歡,怎麼好像沒有很開心?因為他最高分的語言是「精心時刻」,好好聊天,一起散散步,比起送他禮物更能讓他意猶未盡,甜蜜在心。
不過我喜歡禮物,並不代表我就是拜金、物慾極高的女人,我仔細回想我的成長歷程,一方面是我的物質生活較匱乏,所以特別珍惜禮物,但最重要的是,我發現送禮這件事,是我的父母、我的爺奶、阿姨、姑姑整個家族的人,表達「愛」的方式,我從小耳濡目染,無形中也承襲了這樣的意念。
有一次回家,再跟父母道別時,媽媽說了一句「不知道妳要回來,家裡沒什麼東西可以給妳拿回去…」,小時候親戚來或是去拜訪親戚,道別時大家都會把冰箱裡的食材、水果什麼的,分送給對方,那畫面歷歷在目。端午節時媽媽拿粽子來給我,除了粽子還有其他各種媽媽的愛心,連爸爸也是這樣,爸爸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我,但他就會硬是把他要煮的兩盒水餃給我一盒,他愛吃的麵條分給我一包,我深刻地接收到他們對我的愛。
用對方能「讀懂」的愛之語來互動,更能事半功倍取得共鳴,兩顆心震盪後愛在一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