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中文學季創作坊—散文學習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0/23 陳育萱—散文中的我與日常
10/30 蔣亞妮—你說,散文有什麼呢?
這是第一次報名台中文學季的活動,創作坊分為小說、散文、詩,我選擇了散文課,兩堂課都用了不同的角度介紹了「散文」,還有分享很棒的作品,其中都有特別提到散文的「真實與虛構」的議題,還有「意象」的重要,對於不是相關科系又對文學寫作有興趣的人來說,這樣由淺入深、較軟性的活動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堂陳育萱老師先以類型/語言/題材/技巧來介紹散文,而後進階分享散文的功能、美學、結構、意象和文本分析,舉了非常多不同的例子,呈現了散文的不同面相與影響,其中非常喜歡「立即反映時代、美學於文氣、意象布局」等特點。再進一步針對散文真實與虛構部分,透過整理不同的言論來讓我們了解議題的脈絡,也許現在的我還沒有自己的答案,目前蠻喜歡「情感」部分是真實的這個答案。可以在寫作前後讓自己練習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感受作品蠻好的。
第二堂蔣亞妮老師從傳統與西方對散文文類做詳細的分享,進而解釋「分類與定義」都是隨時代與人而有些許改變,從「過去小說為虛構、散文為真實」的普遍論述,延伸到現代多元的寫作模式「用小說的方式寫散文的真實」,結論是無論歸類為小說或散文,有打動到自己就代表「情感」是真實的。也提到,對於自己的作品,因為放入了情感,所以會有盲點、會希望別人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認知,但要認知:二手確實會有其折舊與不同的折射。如果作品感動自己100%到讀者那可能只剩40%,如果讀者剛好和自己一樣被作品感動100%,那真的是難得且珍貴的「魔幻時刻」,重點是如果今天沒有觀眾,那我還寫不寫呢?反思了自己的寫作目的。這堂課最喜歡的部分是最後老師分享了自己的分類:全力一擊/十年一劍/人格魅力/人生經歷/哲學美學/殿堂,我覺得非常清楚實用,除了促進自己去思考寫作的目的,還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學習方向。
除了這兩課,最後還有兩小時討論作品的討論課,
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沒有無意義的書寫,只有沒用心體驗的作品。
以往我總是透過他人推薦、獲獎名單這些方式在選書閱讀,腦子好像已經習慣先植入了評論和介紹,先了解作品背景可使讀者更有意識與目的的閱讀,但也可能遺漏掉探險的樂趣,雖然還是能在閱讀後有新的發現和體悟,但的確會在某層面框架住自己的思想。第一次體驗這種開放式討論,才發現原來大家在意的部分、感受、深度完全不同,除了有趣之外,也提醒著自己應該更開放的去探索作品、接納不同的認知,這也讓自己提升了不少自信,且對發表作品這件事有所準備。
上完這兩堂課,對「散文」有更深刻的了解,最開心的是,透過老師各自分享喜歡的散文,細心的帶我們去體驗散文的美、令人觸動的意象,讓我很確定自己想要的寫作文體是散文,除了發現散文可發揮的遼闊,也學到如何利用不同面向去對作品有更仔細的分析,進而引發更深刻的體會和學習,並慢慢發現自己在乎的、喜歡的、想走的路線。
avatar-img
11會員
7內容數
堆書櫃存養分寫紀錄 #閱讀筆記 練習編輯十八般武藝 #書單分享 偏好#文學 、#社會學 、#哲學 有些#翻譯小說 、#散文 、#編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格格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寶瓶文化出版因條子鴿杜撰經歷風波,下架《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一書,激起網友留言討論。寶瓶文化的聲明中提到:「因寶瓶為一個民間公司,沒有公權力去調閱文件、侵犯個人隱私,在雙方(都有著公權力背景的雙方) 任一造拿出直接證據之前,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力隨著網路風向、媒體具名或不具名的片面爆料,去判
考,除了核查、探究,也有思量與斟酌之意。以此字立名,散發著雋永味增添了字感層次,多元的解讀也令人玩味,餘韻悠長。 王安憶的《考工記》則是以上海老宅的古今為貫穿素材,描寫了文革時期前後,在歷史狂流之下,隨浪起伏的生命經歷與世事變遷。以情感為度量,考究了在時代巨輪下,面對新與舊交雜的身不由己。
「編輯就像捕手。不過,沒有棒球選手那種豪氣,說是整理場地的人還比較貼切。」 「編輯就好比沒有 道具的魔術師,要將人的思想與意識製作成商品」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必須隨時都在思考「讀者想知道什麼?」  熱愛編輯的編輯,無不以各式各樣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理念與志業。 我們能透過這些形容中得知
2003年|作者Michael Korda|商周出版 此篇延續上篇,透過1930-1999年暢銷榜觀察之書摘,其中說明了以下幾個重點: 1.現今出版業銷售制度之來由(其導致往後以書養書之現象) 2.書籍分類與編務細緻分工化(書種擴增的脈絡) 3.因大戰崛起的平裝書取代精裝書之歷史(原來以前的口袋書是
看到書名「打造」或許會誤會是一本教學工具書,事實上,整本書沒有直接提供所謂的秘方,而是透過1900-1999年的暢銷排行,以十年為單位,細緻地分析這一百年間美國的書市發生的一切。可藉由名單上的書籍種類、出版業的起跌與策略,來窺探美國生活與文化的轉變。在敘事上,不會一味的吹捧上榜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理性
2009年7月|寶瓶文化出版 2009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 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年度之書」 以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到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引發之228事件為時間軸。鬼王、山林、象徵火車的大鐵獸魔幻開場。用奇妙且富有童趣的幻象描述山林鄉間發生的一切,主線為一個力大無邊的原住民少年(帕
最近寶瓶文化出版因條子鴿杜撰經歷風波,下架《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一書,激起網友留言討論。寶瓶文化的聲明中提到:「因寶瓶為一個民間公司,沒有公權力去調閱文件、侵犯個人隱私,在雙方(都有著公權力背景的雙方) 任一造拿出直接證據之前,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力隨著網路風向、媒體具名或不具名的片面爆料,去判
考,除了核查、探究,也有思量與斟酌之意。以此字立名,散發著雋永味增添了字感層次,多元的解讀也令人玩味,餘韻悠長。 王安憶的《考工記》則是以上海老宅的古今為貫穿素材,描寫了文革時期前後,在歷史狂流之下,隨浪起伏的生命經歷與世事變遷。以情感為度量,考究了在時代巨輪下,面對新與舊交雜的身不由己。
「編輯就像捕手。不過,沒有棒球選手那種豪氣,說是整理場地的人還比較貼切。」 「編輯就好比沒有 道具的魔術師,要將人的思想與意識製作成商品」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必須隨時都在思考「讀者想知道什麼?」  熱愛編輯的編輯,無不以各式各樣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理念與志業。 我們能透過這些形容中得知
2003年|作者Michael Korda|商周出版 此篇延續上篇,透過1930-1999年暢銷榜觀察之書摘,其中說明了以下幾個重點: 1.現今出版業銷售制度之來由(其導致往後以書養書之現象) 2.書籍分類與編務細緻分工化(書種擴增的脈絡) 3.因大戰崛起的平裝書取代精裝書之歷史(原來以前的口袋書是
看到書名「打造」或許會誤會是一本教學工具書,事實上,整本書沒有直接提供所謂的秘方,而是透過1900-1999年的暢銷排行,以十年為單位,細緻地分析這一百年間美國的書市發生的一切。可藉由名單上的書籍種類、出版業的起跌與策略,來窺探美國生活與文化的轉變。在敘事上,不會一味的吹捧上榜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理性
2009年7月|寶瓶文化出版 2009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 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年度之書」 以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到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引發之228事件為時間軸。鬼王、山林、象徵火車的大鐵獸魔幻開場。用奇妙且富有童趣的幻象描述山林鄉間發生的一切,主線為一個力大無邊的原住民少年(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散文的本質與其在個人寫作中的意義。透過一次聚會的分享,作者對散文的理解從傳統的定義逐漸演變到對虛構和情感的探討。文中引用了幾位作家的看法,並分享自己的觀點,強調散文如同一個盒子,內部所表達的情感與體驗才是最珍貴的部分。最終,這篇文章也透露了作者對於寫作自由的渴望以及對自我表達的追求。
Thumbnail
比起散文我更喜歡讀小說,比起寫散文我更喜歡寫小說,大概是書寫散文的先決條件是要暴露某部分真實的自己,這對我來說感覺怪奇怪(殊不知在書寫閱讀紀錄更會在無意間鋪著了自己)。
Thumbnail
散文是一個很特殊的文類,相較詩、小說、劇本,散文似乎特別講求寫作倫理,特別講求「真實」。無論是議論或抒情都是如此。 理解散文如果為了區分虛構和真實,其實像只為了區分散文和小說界線。 於是這個真實性變得有點抽象,好像和情節或內容有關,但並不是如此。散文的真實性是情感的連結,或許用「真摯」會更準確。
Thumbnail
文學作品與作文不同,不能太重修辭與技巧,以免流於太匠氣或太滑,真誠反而不見了。比如對仗的句子,成語的使用,譬喻……這些技巧,一篇散文裡運用一次很棒,二次勉強還可以,用到三次看起來就很礙眼了,太做作而不自然。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散文:作者本人的實際生活經驗,或思緒、想法,著重「實際發生」不應虛構。 小說:以故事為主,將虛構事件以文字寫出。
「什麼是好的散文?這個問題有簡單的答案與複雜的答案。」——〈散文課〉周芬伶。 對散文的啟蒙,是林奕含的〈石頭之愛〉與〈在好久好久以前〉。高中初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尤其被書裡刻意誤用而精確的字詞、細節到掐出血色的描述、表面無關但並置精準的比喻等手法所折服,與其他我還沒能力說明的元素。 成癮的原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散文的本質與其在個人寫作中的意義。透過一次聚會的分享,作者對散文的理解從傳統的定義逐漸演變到對虛構和情感的探討。文中引用了幾位作家的看法,並分享自己的觀點,強調散文如同一個盒子,內部所表達的情感與體驗才是最珍貴的部分。最終,這篇文章也透露了作者對於寫作自由的渴望以及對自我表達的追求。
Thumbnail
比起散文我更喜歡讀小說,比起寫散文我更喜歡寫小說,大概是書寫散文的先決條件是要暴露某部分真實的自己,這對我來說感覺怪奇怪(殊不知在書寫閱讀紀錄更會在無意間鋪著了自己)。
Thumbnail
散文是一個很特殊的文類,相較詩、小說、劇本,散文似乎特別講求寫作倫理,特別講求「真實」。無論是議論或抒情都是如此。 理解散文如果為了區分虛構和真實,其實像只為了區分散文和小說界線。 於是這個真實性變得有點抽象,好像和情節或內容有關,但並不是如此。散文的真實性是情感的連結,或許用「真摯」會更準確。
Thumbnail
文學作品與作文不同,不能太重修辭與技巧,以免流於太匠氣或太滑,真誠反而不見了。比如對仗的句子,成語的使用,譬喻……這些技巧,一篇散文裡運用一次很棒,二次勉強還可以,用到三次看起來就很礙眼了,太做作而不自然。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散文:作者本人的實際生活經驗,或思緒、想法,著重「實際發生」不應虛構。 小說:以故事為主,將虛構事件以文字寫出。
「什麼是好的散文?這個問題有簡單的答案與複雜的答案。」——〈散文課〉周芬伶。 對散文的啟蒙,是林奕含的〈石頭之愛〉與〈在好久好久以前〉。高中初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尤其被書裡刻意誤用而精確的字詞、細節到掐出血色的描述、表面無關但並置精準的比喻等手法所折服,與其他我還沒能力說明的元素。 成癮的原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