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書摘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讀正在看電視的陳以文(左)與作者(右)
相信不少臺灣人的長輩,可能曾前往南洋從軍,或是在中國戰場與日軍搏鬥。我的祖父陳以文,也有類似的經驗。他比較特別,他去的是滿洲,其後更被扣留在西伯利亞。我祖父的經驗,印證了過去臺灣人的海外活動路線,遠比今日想像的還要多元。而他從西伯利亞輾轉返臺的過程,也顯示臺灣人在不同政權交替下的無奈與悲哀。
如此特別經驗,也是我孩提時期的床邊故事。有一段時間,我就睡在祖父旁,還記得床頭擺著一臺收音機,旁邊有一箱紅露酒。收音機播著日語廣播(臺灣收得到沖繩的訊號),祖父帶著酒氣,緩緩地告訴我,西伯利亞最低溫是零下六十八度,同袍的鼻子、耳朵,如果暴露在外面太久,一碰就會掉。這樣的情節,不要說年幼的孩童,即使是大人,想必也會很驚訝吧。
中學時期的陳以文(左二)
在進入本書之前,我想先為讀者補充一下脈絡,我的祖父之所以會來到東京,乃是受曾祖父陳土金的安排,陳土金是宜蘭市知名的醫師,所經營的蓬萊醫院,是戰後宜蘭市三大私人診所之一(另兩間為陳金波的太平醫院,以及李兆蕙的惠德醫院)。陳土金希望能將兒子們栽培成醫師,日後返回宜蘭,擴大自家醫院規模。
陳以文儘管個性海派、人緣很好,但是在中學的課業表現,卻不如哥哥陳鎮榕與弟弟陳成章,而中學也因為戰爭,讓學生提早畢業,以文拿到了畢業證書,看著同學先後收到赤紙(召集令)入伍,加上社會氛圍的催化下,他決定偏離父親為他安排的道路,毅然從軍。這也是故事的開始。
本書從陳以文從軍前夕開始寫起,接著是他前往滿洲、被俘至西伯利亞、其後返臺的過程。
就讓我們一起進入這本書吧。
結訓時的陳以文(前排右一)與同袍
以文在敦化這段期間,東北的局勢有了變化,整個東北雖然是國民黨接收,但國民黨影響力僅限於都市,鄉間多為共產黨盤據。根據中蘇簽訂的友好同盟合約,日本投降後三個月內,蘇聯的軍隊必須撤出東北。蘇聯軍利用這段時間,將東北工廠設備,像是機器、馬達,以及一些物資,如麵粉等等載運回國。並且將關東軍的槍枝,配發給中國共產黨使用。
蘇聯軍不只打工廠設備與物資的主意,還打算利用投降的日軍作為人力。其實,日本投降後一週,史達林就下令移送關東軍戰俘。關東軍就像被拆解的工業設備一樣,一車車的送進蘇聯。為何蘇聯要這麼做?若以蘇聯的角度來說,蘇聯的青壯年人口,在兩次世界大戰大量消耗,光是二戰,蘇聯軍民死了兩千五百萬人,而且蘇聯在歐洲的工業區,也遭德軍重創。
缺乏勞動力、國土被破壞嚴重。而重建工程也需要勞動力的挹注,那麼,勞動力要從哪來,監獄內的囚犯,以及因戰爭獲得的俘虜,就是很重要的勞力來源。蘇聯的俘虜來源,不只有日軍。過去,蘇聯在西邊與德軍交戰,德國戰俘,是其中人數最多的。接著才是日本戰俘。根據1945年的統計,蘇聯拘留了四百一十七萬人。
德軍俘虜超過半數。有兩百三十八萬人。其次是日軍,有六十三萬人。剩下的俘虜來自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家。不同版本數字雖然有差異,但日本俘虜的人數,大概是六十萬上下。日本俘虜被帶往蘇聯境內各地,其中,六萬五千人被帶往中亞,兩萬五千人被帶往東歐,剩下四、五十萬人都在西伯利亞。
二戰時,許多來自東歐的工廠,紛紛遷入西伯利亞,當戰爭結束,這些工廠並沒有遷回東歐,而是往更東邊、北邊發展。除了工廠,西伯利亞還有一條連結亞洲、歐洲的鐵路。這條鐵路興建於帝俄時期,二十世紀初,沙皇開闢西伯利亞鐵路,這廣大的地區開始緩慢發展。
二戰末期,蘇聯在此地集結大量軍隊,並且南下入侵滿洲國。戰爭結束,這些駐守在滿洲國的日軍部隊,就成了蘇聯的俘虜。這些日軍,不像華北、華中的日軍,可以和平、迅速地復員。在蘇聯的眼裡,這些日軍是非常重要的人力,可幫助西伯利亞的各種建設。也因此,1945年9月至12月間,蘇聯利用火車,將已投降繳械的關東軍(包含部分民人)送入境內。
戰後陳以文被蘇軍俘至蘇聯的路線圖
死亡行軍與列車
1945年10月,蘇聯將敦化的日軍編成多個中隊,以文被編入第五中隊,第五中隊的成員有軍官、兵、候補生、軍屬、開拓團成員,成員年紀最輕的十五歲,最老的五十歲,以文剛滿十八歲。隊員之中,以文只認識蛸谷勝,蛸谷是千葉人,是以文在八戶教育隊就認識的同期,也在杏樹服役。
1945年10月中,第五中隊花了一週的時間,從敦化徒步行軍至牡丹江,背後還有持槍的蘇聯兵不斷地驅趕。行軍沒有糧食配給,隊員曾生吃田裡的馬鈴薯,還有隊員吃到壞玉米而下痢。前往牡丹江的路上,以文曾看到橫躺路上的同袍屍體,屍體的頭還是扁的,似乎是遭到戰車輾壓過去。這場景或許觸目驚心,但對正在行軍,而且沒有糧食補給的第五中隊而言,當體能與精神到達極限,根本無暇注意路上,或是你的腳下踩到什麼。
牡丹江車站
10月24日,第五中隊終於抵達牡丹江,緊接著,蘇聯兵拿著槍驅趕著隊員上車,一邊說著:「東京ダモイ!東京ダモイ!」,意思是「要回東京了」。許多人聽到東京,心裡不禁一振,終於可以回家了。
以文在牡丹江搭上火車,列車經綏芬河進入蘇聯境內。以文乘坐的是貨車車廂,每節搭載五、六十人,甚至有到一百人左右。車內的空間擁擠不堪,幾乎無法動彈。列車的木造車廂破舊,列車內沒有電燈,也沒有廁所。列車一到都市就會稍停,隊員們藉此下車小便,晚間自然也是睡在車廂。
如果是東京ダモイ,那麼終點站應該是沿岸的港口吧,或許是海參崴,不然就是鄰近的納霍德卡。海參崴是軍港,隊上有人認為,日本的船隻不會在海參崴靠港,可能會在旁邊的納霍德卡等待。
10月27日,列車在伊曼(位在牡丹江東北方)停車。隊員下車放風,隊員想知道莫斯科的方向,詢問站內的婦人與少年,結果對方都是搖頭以對,有隊員猜測,不知是否蘇聯對居民下了封口令,才會一問三不知。與此同時,隊員開始起疑,有人觀察太陽升起位置、發現火車是往日本的反方向行駛,車廂內的氣氛逐漸低迷。
隊員們逐漸明白,搭乘的列車並不是要送自己回家,而是往西伯利亞開去。西伯利亞分為東、西部,東至太平洋,南邊與外蒙古、哈薩克交界。就地貌上,西伯利亞南部是草原地帶,草原逐漸往北是森林,而一列列載著戰俘的列車,就奔馳在西伯利亞草原上。
赤塔
10月28日,列車在哈伐洛夫斯克(即伯力)停車,順便補充糧食。此時氣溫已逐漸降低,幾天後,隊員聽到「赤塔通過」時開始騷動。帝俄時期,赤塔是流放罪犯的地方,此時則設有收容日軍的收容所,《活著回來的男人》一書的主角─小熊謙二,就是待在赤塔的收容所。
幾天過後,車廂內有人大喊:「看得到日本海了」。但很快地,眾人發現這並非日本海,而是貝加爾湖。列車經過九天的行駛,11月2日,抵達伊爾庫茨克,伊爾庫茨克是西伯利亞的重要都市,但這裡不是以文的終點站。兩天後,11月4日,列車在伊爾庫茨克西北邊的泰舍特停了下來,第五中隊在此下車。
泰舍特車站現況 (吳書緯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5內容數
影想文教藝術基金會─歷史編 系列文章 日治到戰後初期的台灣為背景,選擇貼近生活、時事為主題的歷史普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力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請不要小看學童,不要認為在課堂沒有教,就如何令人髮指。我相信學童裡面,一定有重度的三國粉,可能才剛看完金文京老師的那本三國志。即便在過去的戒嚴時代,都有非常多的管道可以認識三國,更何況是現代,當你大聲疾呼三國被簡化的同時,搞不好學童的智慧型手機裡,正出現三國手機遊戲的推播通知呢
對許多熱愛慢壘的人來說,每週的練球、比賽,早已是年復一年的日常。那麼,諸位球友們是否曾在比賽的某個瞬間、或是擦拭球具時思考過,今日我們視為日常的慢速壘球,是如何進入到台灣社會,成為我們的生活的一部分呢?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台灣史的角度,追尋慢速壘球在台的發展軌跡。
將蟑螂投入豬籠草內、看蚊子蒼蠅在毛氈苔上掙扎。這些家中的害蟲,都成為食蟲植物的養分,不覺得很有成就感嗎?
請不要小看學童,不要認為在課堂沒有教,就如何令人髮指。我相信學童裡面,一定有重度的三國粉,可能才剛看完金文京老師的那本三國志。即便在過去的戒嚴時代,都有非常多的管道可以認識三國,更何況是現代,當你大聲疾呼三國被簡化的同時,搞不好學童的智慧型手機裡,正出現三國手機遊戲的推播通知呢
對許多熱愛慢壘的人來說,每週的練球、比賽,早已是年復一年的日常。那麼,諸位球友們是否曾在比賽的某個瞬間、或是擦拭球具時思考過,今日我們視為日常的慢速壘球,是如何進入到台灣社會,成為我們的生活的一部分呢?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台灣史的角度,追尋慢速壘球在台的發展軌跡。
將蟑螂投入豬籠草內、看蚊子蒼蠅在毛氈苔上掙扎。這些家中的害蟲,都成為食蟲植物的養分,不覺得很有成就感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個故事的時空背景就是在國民政府搬遷到台灣之後的其中一位退役的軍官的故事。 故事內容 這是白先勇的另一部短篇小說:《歲除》也收錄於他的《臺北人》小說集裡。歲除也稱為「除夕」或「除夜」,指的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有除舊更新的意思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吳聲潤,是高雄六龜人,因「台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案」被捕入獄。在日治時期,他到日本留學,1946年在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臺灣「'光復」所以吳聲潤立刻中斷學業,欣然回臺投入「祖國」懷抱,然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不久後,二二八事件發生了,白色恐怖時期緊接到來,吳聲潤對中華民國這個「祖國」失望,
Thumbnail
改編自真人真事,以二戰後的西伯利亞戰俘營為背景,一段關於二戰戰俘的故事。 1945年8月,大日本帝國戰敗。 滯留於滿洲國的日本軍遭蘇聯軍流放至千里之外的西伯利亞,被迫關在收容所中進行勞動改造,學習共產主義,在惡劣的環境下,大多數人逐漸失去求生意志,更有不少人因不堪負荷,失去性命。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五   正當父親少年時期,中日戰起,初期砲火從瀋陽、華北、上海而至華中,國民政府已將首都遷往重慶。國共不管政治主張如何分歧,在西安事變後表面上已經是全民全面抗日。在台灣方面日方於西元1937年開始徵用台民當軍伕。   根據家鄉【九都鎮誌】(南安市九都鎮):「民國27年(西元1938年)5月廈門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個故事的時空背景就是在國民政府搬遷到台灣之後的其中一位退役的軍官的故事。 故事內容 這是白先勇的另一部短篇小說:《歲除》也收錄於他的《臺北人》小說集裡。歲除也稱為「除夕」或「除夜」,指的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有除舊更新的意思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吳聲潤,是高雄六龜人,因「台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案」被捕入獄。在日治時期,他到日本留學,1946年在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臺灣「'光復」所以吳聲潤立刻中斷學業,欣然回臺投入「祖國」懷抱,然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不久後,二二八事件發生了,白色恐怖時期緊接到來,吳聲潤對中華民國這個「祖國」失望,
Thumbnail
改編自真人真事,以二戰後的西伯利亞戰俘營為背景,一段關於二戰戰俘的故事。 1945年8月,大日本帝國戰敗。 滯留於滿洲國的日本軍遭蘇聯軍流放至千里之外的西伯利亞,被迫關在收容所中進行勞動改造,學習共產主義,在惡劣的環境下,大多數人逐漸失去求生意志,更有不少人因不堪負荷,失去性命。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五   正當父親少年時期,中日戰起,初期砲火從瀋陽、華北、上海而至華中,國民政府已將首都遷往重慶。國共不管政治主張如何分歧,在西安事變後表面上已經是全民全面抗日。在台灣方面日方於西元1937年開始徵用台民當軍伕。   根據家鄉【九都鎮誌】(南安市九都鎮):「民國27年(西元1938年)5月廈門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