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文明病之三 殉道者

社會之下,我們如常工作、生活、與愛人擁抱,在看似常規的條條規則及框架下生活。而此系列文章以跳脫事件之外的觀點,看待社會現象中我們習以為常,而卻實則荒謬的社會現象,稱之為文明病系列,並將的社會潛規則及規範比喻為「道」。 其中共分為三個篇章,從初出社會的「求道者」、已擁有多年社會教條交手經驗並傳授予他人的「傳道者」、以及為此社會潛規則受難的「殉道者」。
人與人之間有諸多的潛規則,我們從完整的自我在社會化的過程碰撞中逐漸摸索出一條條的教條。而為了融入、為了討好而將真實的情緒及感受藏起,轉化成言不及義的話語就是其中一條至尊鐵律。
如同在邪典科幻電影黑鏡裡頭其中的「急轉直下」中,女主角在一連串過於吹捧及表述了太多自己真實的情感而得到低落的社會分數評等後,遇到一個開著卡車、社會分數極低卻對社會評等制度嗤之以鼻的長者。長者說「我開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毫不掩飾,人們通常不喜歡這樣,沒想到在你開始這樣做的時候,降級的速度竟然會這麼快,結果我的朋友多數都不在乎真誠,對待我的方式就像我在他們的早餐桌上大號一樣。」
過於真摯的情感是被視為禁忌,或許是習慣、或許是禮貌,我們習慣把自己的情緒往後收,將暗潮洶湧的波動安放在禮儀跟市儈之後,充當一個喪失情緒的成年人。我們逐漸習慣日常的一部分即是琢磨著彼此要如何婉轉和猜忌對方真正的意思。在這交手中,若有人不符合規則,表述出了過多的自我,最好的下場就是尷尬的不歡而散,那最壞呢?可能就如同急轉之下之說的「對待我像是我在他們的早餐桌上大號一樣。」
阿桑是大學的同學,是一個大學傳說裡的奇人。至於為什麼被叫作阿桑是因為他的行為表現及言談都十足像是個40歲的大嬸,從時常不修邊幅的外表和過於直率的言語亦是。他會在歡場克制不住情緒的放肆哭泣,會在禮儀視為必要的場合上怒斥,情緒永遠大鳴大放的飽滿。
某天週五下課後的空檔,我跟他相約去吃頓好料的犒賞自己一星期的辛勞,在入座以後,我們看著旁人都被一一遞上著桌巾、圍裙甚至是手機套,而我們甚至連菜單都還沒有拿到。 「不好意思請問可以給我們菜單嗎?」他們是不是覺得我們吃不起。當時還是窮酸大學生的我心底無法克制這個念頭。但我依然強忍著心中的不快,微笑的問著經過的服務生。
「我們好像什麼都沒有欸!?」在我跟服務生交談的過程中,聽到後方傳來阿桑的怒斥。轉過身發現阿桑正對著領班發著脾氣。 心裡突然覺得有點滑稽,跟其他桌比起來我們真的什麼都沒有是過於赤裸未包裝的事實,但這卻不是被認定適當的表達方式,在鐵律教條下,能說的大概只有「不好意思」和「麻煩你」、「謝謝」。
而這並不是阿桑的單一事件。在論文口試前阿桑還在修改著論文,但教授們指派阿桑去買咖啡給口試委員。 「你可不可以幫幫我....幫幫我...」承受著壓力的阿桑在走廊嚎啕大哭,對著經過有過幾面之緣的同學哽咽著不停詢問。 「謝謝你,真的謝謝你,你是個好人是個很棒的人。」當對方招解不住這份過於強烈的情緒及詭譎的氣氛,勉為其難搔著頭答應的時候。阿桑不斷繼續哭著補充說。
在阿桑與人們的互動中,我親眼見證了許多次「若是過於真實情感流露後,會是如何呢?」的命題。 過於真摯的情感會讓他人感到尷尬、手足無措,同時也會讓不小心顯露情緒的殉道者被貼上「不成熟」的標籤。彷彿要做一個成熟的成年人,隱藏心底所想的戴上另一種面具才是必須。
久而久之,空氣中充斥著的話語皆文不及義,我們把真實的自己隱藏在社會之後。無處安放的情緒只能肆意在一個個匿名的網路平臺發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