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關係、固有價值、與理所當然的「相對啟蒙感」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世代關係、固有價值、與理所當然的「相對啟蒙感」〉2023-07-21


  關於現代性,我們經常首先想到尼采的「上帝已死」與韋伯的「必須做職業人」。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在一個沒有明確方向的世界裡,奠立一種長期的與專技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下,沒有真正已知的路可供依靠,前人的建議可能有時有參考價值,但終究你必須倚靠自己來建立你自己的世界觀體系。這是現代人的處境。


  但我們真的存在有一個價值先天地豐沛的、且不必做職業人的時代嗎?那種會被理解為前現代與傳統主義的世界是一段真實的特定過往,還是就像那永遠存在於過去的黃金時代,永遠有那個「不夠啟蒙」的時間點?



  無論任何一個時代,我們經常看到世代之間的爭議,往往前一個世代的群體被後一個世代的人認定為保守、甚至不思進取。我們可以從孩童對比於成年人的可塑性來思考這個問題。黃武雄認為,孩童並不先天地擁有偏見,也比成年人更容易消除掉偏見,他認為這是孩童尚未被文明影響的自然能力在發揮作用。


  但如果我們並不使用這種有過多形上學包袱的「自然能力/文明能力」區隔,而是單從現象的角度上來說,其實這個差異也不難理解。「偏見」一詞明顯帶有負面意涵,但我們也可以將之理解為稍微中性的「對某件事的固著看法」。一名五歲孩童即便有偏見,其形成的時間也相對短暫,被自圓其說地當作證據來不斷強化的經驗也還並不多。


  但一個擁有偏見--無論是性別的、族群的、或任何種類的偏見--的成年人。我們都可以想見他在數十年的生命中,除非經歷某個重大到足以扭轉其印象的衝擊事件,這項偏見就會不停地強化(在社群媒體與「同溫層」的時代,這種強化甚至更為激進)。要去影響一個人根據自身經驗積年累月得來的想法是非常困難的,這使得多數個人隨著年紀漸長,思維就愈加固化。



  另一方面,隨著年齡階段的變化,我們愈加需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與家庭責任。在這樣的架構下,我們必須要有一套相對安定的價值觀才能夠進行較長遠的計畫。在長年的社會活動中,人的價值觀便隨著其生活方式而逐漸安頓下來。如此一來,這些價值觀就不僅僅是某些「學術」與「理論」,如果要去調整與修正,將會挑戰到自己過去數年乃至於數十年的行為方式。這將如同撕開傷口一般令人不適。


  一種相對惹人厭但常見的例子是「我以前那麼辛苦,你們不能這麼輕鬆」。譬如許多人對兵役時長的討論、對學生上下學時間的討論都是以這樣的思維在進行。另一種表現則是拒絕社會進步,譬如拒絕去承認某些行為具有性騷擾的意涵,否則就必須要去將過去的自己理解為是一個長期進行性騷擾的「壞人」,那是特別令人不舒服的一種狀態,所以即便自己也不真的覺得合理,還是必須要去說那些事情沒關係、去捍衛能做那些行為的權利。


  在這些意義上,任何時間中的兩個世代都會將較年長的那一輩理解為一種相對擁有固定價值、較為按照既定規範的世代。我們會去相信這較長的一輩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其承接了過往歷史中的「先天價值」,但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或許只是我們共同地將這一輩因人生階段所做的改變投射過去的結果。


  就像許多學者都有一種神秘地將皮亞傑式的兒童發展進程與人類史做對比的傾向,並因此難以割捨那潛藏在一切考據之中--沾沾自喜的進步史觀。彷彿只要我們夠自信與精力充沛,未來總會比過去更好。也彷彿過往的人都是被某種傳統與神聖的先天價值和規範所束縛,唯有當代人是真正的在開發一條嶄新的道路。


  然而這樣的一種歷史知覺,有多大程度上僅僅是一種從社會人口互動擴展出去的歷史感受?又有多大的程度是一種每一個時代裡作為當代人的人類的集體偏見?



  「上帝死了」這一宣稱的確具有代表性意義。宗教對人的影響與科學和民主對人的影響也顯然不能畫上等號。但我們這個時代真的比較不像過往時代那樣有一些先天的價值嗎?擁抱「新價值」的當代人對於科學主義與人權觀念與特定的社會關係之服從真的與過去的人類對宗教教條和封建倫理的服從截然不同嗎?


  那影響著每個時代的人類的最高價值根源如果真正是沒有形象的,那祂或許從來就沒有死去,只是以另一種你沒有認識到的方式、用純潔的新肉身重新降臨、一次又一次。




延伸閱讀:

〈簡化與快速的時代:偏見的傳承與高效率娛樂〉

〈抖音傷仲永:社群短影音時代中的孩子〉

〈不知不覺,我們也說他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

〈"be kind"--政治,生活,調和「家的多重宇宙」〉

〈名為「學生創作權」的「帝王條款」:受鼓勵的「行人不友善」表達〉


avatar-img
86會員
76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法西斯暴力的出現以及對法西斯暴力的反思向我們揭露了左派思想中現存的兩重危險性:由於「階級鬥爭的歷史」的思維方式,歷史中的各種不正義都成為了一種常態。人們對於法西斯式的暴力或各種在國家制度內的荒唐行為感到驚愕,但這種驚愕卻因為「歷史自動進步的進程」與必然勝利的信仰而未能轉化為一種知識與哲學的開端。
  即便是同性伴侶合法化的台灣,同性伴侶的身分仍然沒辦法讓個人的凍卵取得「解除封印」的權利,而穩定同居但沒有結婚的異性戀伴侶,也同樣在法律上被視為「單身」。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框架之下,去凍卵本來的用意是去保留某種選擇權與自由,卻還是被婚姻所囚禁。
  在入學的第一天,院長照例和所有人發表演說,談到那支價格高昂且由他的老師傳承給他的太空筆。藍丘疑惑又帶有挑戰意圖地問到:如果原子筆在無重力環境沒辦法書寫,為什麼不用鉛筆就好?院長頓時啞口無言。他是《三個傻瓜》故事裡最聰明也最自由的學生,老師們不喜歡他,卻也拿他沒轍。
  有些時候這樣敏感的體察讓你更難受,但你也可以試著相信那是一種特別美好的天賦。就像在某個圍成圈圈的場合,你和另一個人四目相對,你們知道你們之間有一種非語言的交流,你們就這樣地與對方更親近,渾然天成。
  當時,櫻井政博打算透過支援杜比技術,提升遊戲內音樂與音效的立體感。但最終他捨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得知,如果使用了該技術,就必須在開遊戲的環節出現超過一秒的「杜比實驗室Logo」。他認為這樣會讓玩家每次玩這款遊戲就要多等一秒,這是熱愛遊戲、講求效率且重視玩家體驗的櫻井政博不想容忍的。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法西斯暴力的出現以及對法西斯暴力的反思向我們揭露了左派思想中現存的兩重危險性:由於「階級鬥爭的歷史」的思維方式,歷史中的各種不正義都成為了一種常態。人們對於法西斯式的暴力或各種在國家制度內的荒唐行為感到驚愕,但這種驚愕卻因為「歷史自動進步的進程」與必然勝利的信仰而未能轉化為一種知識與哲學的開端。
  即便是同性伴侶合法化的台灣,同性伴侶的身分仍然沒辦法讓個人的凍卵取得「解除封印」的權利,而穩定同居但沒有結婚的異性戀伴侶,也同樣在法律上被視為「單身」。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框架之下,去凍卵本來的用意是去保留某種選擇權與自由,卻還是被婚姻所囚禁。
  在入學的第一天,院長照例和所有人發表演說,談到那支價格高昂且由他的老師傳承給他的太空筆。藍丘疑惑又帶有挑戰意圖地問到:如果原子筆在無重力環境沒辦法書寫,為什麼不用鉛筆就好?院長頓時啞口無言。他是《三個傻瓜》故事裡最聰明也最自由的學生,老師們不喜歡他,卻也拿他沒轍。
  有些時候這樣敏感的體察讓你更難受,但你也可以試著相信那是一種特別美好的天賦。就像在某個圍成圈圈的場合,你和另一個人四目相對,你們知道你們之間有一種非語言的交流,你們就這樣地與對方更親近,渾然天成。
  當時,櫻井政博打算透過支援杜比技術,提升遊戲內音樂與音效的立體感。但最終他捨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得知,如果使用了該技術,就必須在開遊戲的環節出現超過一秒的「杜比實驗室Logo」。他認為這樣會讓玩家每次玩這款遊戲就要多等一秒,這是熱愛遊戲、講求效率且重視玩家體驗的櫻井政博不想容忍的。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分享了自己高中時期的陰暗面與長大後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並從中學習到我們不能效仿的事。 通過兩段故事與兩個方法,我們應該尊重並理解不同價值觀,並在適當時機提供幫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選擇與放棄 #先求有再求好 #忠於本心 昨天和準老師及一帆聊選擇與放棄, 準老師要在那兒任教? 一帆想去那裡開始當社畜? 深深感受到價值觀的世代差異, 我們這代成長於資源相對匱乏的時代, 加上更匱乏上一代的影響, 總是先求有再求好, 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迂迴前進。 兩個兒子同儕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了種種的體驗,從出生到上學從上學到出社會接著按照社會教育的種種去經歷身分的轉換,工作、結婚、買車、買房,付房貸、生孩子養育成人然後一路朝死亡邁進。 這是社會多數人經歷的種種歷程,當然這是在集體的意識架構下所做的安全選擇,有些人選擇了特別的角色去體驗生命,出家、創業、決定單著或著被迫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社會畸形的要求你做完人,習慣的你還會替他們想好理由,那不坑你坑誰呢。
Thumbnail
人生活前進不了是有原因的:長年為惡絕對是自願,從不存在不得已。
Thumbnail
你曾經打開社群網站尋找那些曾經嗎?我想不起來我在哪個年紀後,再也不做這樣的搜尋!或者也是在那個瞬間,我就跨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不讓「念舊」這件事,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覊絆!也不讓它成為一種矯情的緬懷!更是某種全然釋懷的「放下」(?)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每個年代,都有去反思傳統價值觀是否合理的機會,通常欠缺的是與還在傳統框架下生活的人,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溝通。近期聽到幾個有感的議題,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分享了自己高中時期的陰暗面與長大後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並從中學習到我們不能效仿的事。 通過兩段故事與兩個方法,我們應該尊重並理解不同價值觀,並在適當時機提供幫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選擇與放棄 #先求有再求好 #忠於本心 昨天和準老師及一帆聊選擇與放棄, 準老師要在那兒任教? 一帆想去那裡開始當社畜? 深深感受到價值觀的世代差異, 我們這代成長於資源相對匱乏的時代, 加上更匱乏上一代的影響, 總是先求有再求好, 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迂迴前進。 兩個兒子同儕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了種種的體驗,從出生到上學從上學到出社會接著按照社會教育的種種去經歷身分的轉換,工作、結婚、買車、買房,付房貸、生孩子養育成人然後一路朝死亡邁進。 這是社會多數人經歷的種種歷程,當然這是在集體的意識架構下所做的安全選擇,有些人選擇了特別的角色去體驗生命,出家、創業、決定單著或著被迫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社會畸形的要求你做完人,習慣的你還會替他們想好理由,那不坑你坑誰呢。
Thumbnail
人生活前進不了是有原因的:長年為惡絕對是自願,從不存在不得已。
Thumbnail
你曾經打開社群網站尋找那些曾經嗎?我想不起來我在哪個年紀後,再也不做這樣的搜尋!或者也是在那個瞬間,我就跨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不讓「念舊」這件事,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覊絆!也不讓它成為一種矯情的緬懷!更是某種全然釋懷的「放下」(?)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每個年代,都有去反思傳統價值觀是否合理的機會,通常欠缺的是與還在傳統框架下生活的人,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溝通。近期聽到幾個有感的議題,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