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台灣房價高漲,買房成為許多人難以實現的夢想,為了抑制高房價,政府推出許多打房政策。你知道打房政策有哪些嗎?政府打房有效嗎?就跟著Zoe一起來了解最新的打房政策和成效。
打房政策內容一
房地合一稅2.0
新版的房地合一稅調整個人房地短期交易所得課徵高稅率的持有期間,避免投資客短時間內脫手房屋獲利。也將預售屋和特定股權納入課稅範圍,來看看修法的5大重點!
短期套利者課重稅

法人比照個人課稅

擴大課稅範圍
新增2項課稅標的,目的是防止企業透過移轉型態來避稅。- 交易預售屋及其坐落基地
- 交易持股(出資額)過半數營利事業的股份(出資額)且該營利事業股權(出資額)價值50%以上是由我國境內房地構成。
土地漲價總數額增設減除上限
為了防止納稅人利用土地增值稅與所得稅稅率差異來避稅,房地合一稅2.0增設土地漲價總數額減除上限,計算公式為「土地漲價總數額減除上限=交易當年度公告土地現值-前次移轉現值」。
5種交易不影響
當然,房地合一稅2.0的重點還是要防止投資客及利用不動產炒房的企業,因此以下5種交易並不會有影響,還是可按照舊版規定繳稅。
維持稅率20%
- 個人及營利事業非自願因素交易(如調職、房地遭強制執行)
- 個人及營利事業用自有土地和建商合建分為房地交易
- 個人及營利事業參與都更或危老重建取得房地後的第一次移轉
- 營利事業興建房屋完成後第一次移轉
維持稅率10%
- 持有自住房地並設籍滿6年(課稅所得400萬元以下免稅)
打房政策內容二
實價登錄2.0
修改過後的實價登錄將重點放在一直是投機熱區的預售屋上,有4點重要變革:
- 揭露完整門牌地號: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會揭露完整詳細的地號及門牌資訊,且已提供查詢的300多萬筆交易資訊也會溯及揭露。
- 加重屢不改正罰則:如果不動產交易業者未在期限內申報、申報價格或面積不實,可按戶(棟)處3萬~15萬元罰鍰,經2次處罰仍未改正者,可加重按次處30萬~100萬元罰鍰。
- 預售屋紅單交易納管:銷售預售屋業者,應書面確立交易的預售屋及價金,且不能約定保留出售、簽約的權利,或其他不利於買家的事項;同時買家也不能將該書面契據轉售給第三人,違反者將按戶(棟)處罰15~100萬元罰鍰。
- 增訂縣市政府的查核權:縣市政府可向交易當事人等要求查閱相關文件或說明,若發現有不實申報登錄價格,也可由內政部向相關機關或金融機構查閱有關文件。
- 預售屋銷售資訊即時申報:預售屋銷售者在銷售建案前,須將建案資訊及定型化契約申報給縣市政府備查,且應在簽約買賣契約日起30日內申報交易價格等資訊。
打房政策內容三
第七波信用管制
主要是央行打房政策的重點,直接從不動產的貸款額度下手,防止金融機構提供太多資金流入房地產交易市場。以下是最新的信用管制措施:


存款準備金率調升
將5.75%的存款準備金率調升1碼(0.25%),變成6.00%,表示銀行存進央行的法定準備金提高,自行運用的資金減少,大大限縮未來銀行放貸額度。
打房政策內容四
平均地權條例
2021年內政部提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希望可以遏止房地產市場的炒作亂象,2023年1月1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後,正式於7月1日上路。修法重點主要有以下5種:
- 解約申報登錄:若解除預售屋買賣契約,應在30日內登錄申報,違反者將按戶(棟)處罰3萬~15萬元。
- 重罰炒作行為:若意圖影響交易價格、製造熱銷假象等不動產炒作行為,將處100萬~500萬元罰鍰。如果造成民眾恐慌及市場交易不安,則處3年以下徒刑或併科罰金100萬~5000萬元。
- 限制換約轉售: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購屋者除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外,不能讓與或轉售第三人,且銷售者不得同意或協助買賣契約讓與或轉售,違反者將按戶棟處罰50~300萬元。
- 管制私法人購屋:私法人須取得中央主管機關許可才能購買住宅,且購買後5年內不能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
- 建立檢舉獎金制度:若民眾發現有不動產炒作銷售、買賣或成交資訊申報違規的情形並向地方政府檢舉,經查證屬實,可以實收罰鍰總金額30%作為檢舉獎金。
囤房稅?
是不是有發現在打房政策內容裡面沒有囤房稅呢?囤房稅又稱「房屋稅徵收率自助條例」,簡單來說,若房屋屬於住家,卻並非為自住用途,持有戶數越多的話,稅負也越重。會依持有房屋價值、目的、數量而有不同課稅稅率,照理說對於打房成效有不小的幫助,但若真的要課稅,不僅要付出龐大的稽徵成本,從查詢非自住房屋、房屋使用情形,若有房屋買賣,衍生稅該由哪個縣市徵收?
另外,若提高稅賦,住家房屋為出租用途的話,是否會間接影響到租屋族的房租支出?這些都是需要時間解決的問題,因此若想靠著重稅負打房,目前以房地合一稅2.0為主。
打房成效
若是單就核貸成數下降,或是房屋交易量少了3成左右來看確實有效。但就抑制房價來看,打房政策其實並無太大成效。我們可以從上面的政策內容看出,打房的主要重點都是防止投資客炒房,但除了投資客外,台商回流導致自住需求上升、營建成本增加等因素也會使房價上漲。總結來說,若要真正解決高房價問題,政府除了實施打房政策,還需要規劃完善的配套措施。
結語
台灣的房價問題是環環相扣的,加上買房跟租房密不可分,許多人的房子即使提供出租,卻都隱瞞事實繼續適用自住優惠稅率。租屋族想申請租屋補助,某種程度像直接檢舉房東的逃稅問題,有了補助租金是不是會提高?政府想要一邊打房一邊守護租屋族的權益,其實也是蠟燭兩頭燒,而興建低價的社會住宅曠日廢時,無法立刻看見效果。
台灣人的買房之路,彷彿還是遙遙無期,只能期待政府制定出更完善的打房政策和配套措施,才能讓台灣走出高房價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