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馬太 14:27-31 信(faith) 與勇敢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情提要】
2021年,台南大專中心的傳道家庭,迎來了第一個新生兒。我答應接下「新生禮拜」的信息分享。沒想到後來的變化,原本預計的形式,朝向我們自己要離開大專中心,而辦公室成員也都有各自的「新生」。於是,就不僅是娃兒的新生禮拜。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向著台南大專中心辦公室成員分享信息。對我來說,就是一場迷你講道——不過我對講道的經驗,是零 XD,但試著扣住所有人的「新生」來分享。

這是一篇雜揉了我自己的閱讀與信仰反思的信息。「勇敢」的靈感來源,是Catherine Keller在書中的句子:If faith is not certainty but the courage of our connections, then confidence--con-fides--comes only in minding our complicity with a vast range of others, even with those we most resist. (Cloud of the Impossible, p.26)
若信(faith)不是「確」信,而是我們連結的勇氣(我只翻第一句)⋯⋯Keller的句子,濃縮了很多東西在裡頭,但當初讀到的時候,內心被微微撼動了。順著這句話帶來的想法,長出了這篇分享。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Abun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敘事一開始,就界定了各種穩固的關係。此時的移動雖然艱苦,但穩固的關係確保了某種安全「導航」。這種穩固的關係,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艘堅固的船,確保了航行中的安全(因此我用了「導航」的比喻)。
    〈創世紀〉中也有一個「柱」,但往往被詮釋成因為背逆天使/上帝的命令,而遭到的懲罰。對,就是羅得的妻子。當時所多瑪和蛾摩拉即將被滅城,天使命令羅得帶著妻子跟女兒們逃命,並且不可回頭看(19:17)。耶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至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所有人口,以及長在地上的一切植物,都毀滅了
    人擁有很複雜的形狀,不是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但過去我常常會不自覺的把形狀分成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直到現在才意識到:那是因為在我的視窗裡,只有這樣子的形狀。而若我只以為世界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那麼讀起《路得記》,就會滿頭問號,硬想掰直。
    沒有死去的,終究被性慾所驅趕。當我們能夠辨識出那些深深淺淺的傷口後面,是對連結/愛的渴望,才會慢慢意識到,為了抵達那個愛的地方,有哪些傷口是必須要修復的,把埋藏的地雷小心翼翼的一一拆除。「長大需要愛。如果你走運,那樣的愛會在往後的生命中到來。如果你走運,就不會朝你愛的臉頰揮拳」。
    在路得記第4章第4節,波阿斯對著有第一行使贖回權的某至親說,「我想我應該向你說清楚:你可以買那塊地」。接著一直到第10節,就一直圍繞在買/不買、贖回的主題。以前我都會直接快速掃過的經節(自己面壁思過),沒想到祕密藏在「買」(קָנָה)這個詞。
    也許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終究不可能「沒有關係」,人絕無可能「孤獨」的活著——無論那讓人「有關係」而「不成為孤獨」的,是人或非人皆可。而人,身為受造物的一員,也在這個命名的過程中,不僅是上帝與我們建立了關係,我們也同樣被安置在這一切受造的關係之中,因而彼此連結。
    敘事一開始,就界定了各種穩固的關係。此時的移動雖然艱苦,但穩固的關係確保了某種安全「導航」。這種穩固的關係,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艘堅固的船,確保了航行中的安全(因此我用了「導航」的比喻)。
    〈創世紀〉中也有一個「柱」,但往往被詮釋成因為背逆天使/上帝的命令,而遭到的懲罰。對,就是羅得的妻子。當時所多瑪和蛾摩拉即將被滅城,天使命令羅得帶著妻子跟女兒們逃命,並且不可回頭看(19:17)。耶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至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所有人口,以及長在地上的一切植物,都毀滅了
    人擁有很複雜的形狀,不是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但過去我常常會不自覺的把形狀分成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直到現在才意識到:那是因為在我的視窗裡,只有這樣子的形狀。而若我只以為世界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那麼讀起《路得記》,就會滿頭問號,硬想掰直。
    沒有死去的,終究被性慾所驅趕。當我們能夠辨識出那些深深淺淺的傷口後面,是對連結/愛的渴望,才會慢慢意識到,為了抵達那個愛的地方,有哪些傷口是必須要修復的,把埋藏的地雷小心翼翼的一一拆除。「長大需要愛。如果你走運,那樣的愛會在往後的生命中到來。如果你走運,就不會朝你愛的臉頰揮拳」。
    在路得記第4章第4節,波阿斯對著有第一行使贖回權的某至親說,「我想我應該向你說清楚:你可以買那塊地」。接著一直到第10節,就一直圍繞在買/不買、贖回的主題。以前我都會直接快速掃過的經節(自己面壁思過),沒想到祕密藏在「買」(קָנָה)這個詞。
    也許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終究不可能「沒有關係」,人絕無可能「孤獨」的活著——無論那讓人「有關係」而「不成為孤獨」的,是人或非人皆可。而人,身為受造物的一員,也在這個命名的過程中,不僅是上帝與我們建立了關係,我們也同樣被安置在這一切受造的關係之中,因而彼此連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出來。」(《禱告》,楊腓力,p134)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有次門徒與基督在船上遇到很大的暴風雨,門徒驚慌不已,叫醒在船上睡著的耶穌說,主阿!我們喪命你不顧嗎?門徒中有好幾位是漁夫這樣的暴風雨他們不是沒見過,但仍舊讓他們害怕得非叫醒基督不可!主醒後問,你們為何小信呢? 人生的風暴確實叫人害怕,有時很羨慕門徒可以看見主與主同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多馬的信心」是憑感官證據而來的信心,是「屬人的信心」。至於耶穌所説:「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指的是亞伯拉罕的信心。
    Thumbnail
    「信心不足」是基督徒弟兄普遍的現象,禱告未蒙垂聽、未得祝福,很可能就陷入軟弱的境地。為什麼會這樣?甘牧師指出,因為我們是活在自然界,傾向倚賴自己的「感官知識」,而非「神話語的真理」。他又說,真實的信心就是亞伯拉罕式的信心,不是根據感官的證據,而是「神的話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出來。」(《禱告》,楊腓力,p134)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有次門徒與基督在船上遇到很大的暴風雨,門徒驚慌不已,叫醒在船上睡著的耶穌說,主阿!我們喪命你不顧嗎?門徒中有好幾位是漁夫這樣的暴風雨他們不是沒見過,但仍舊讓他們害怕得非叫醒基督不可!主醒後問,你們為何小信呢? 人生的風暴確實叫人害怕,有時很羨慕門徒可以看見主與主同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多馬的信心」是憑感官證據而來的信心,是「屬人的信心」。至於耶穌所説:「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指的是亞伯拉罕的信心。
    Thumbnail
    「信心不足」是基督徒弟兄普遍的現象,禱告未蒙垂聽、未得祝福,很可能就陷入軟弱的境地。為什麼會這樣?甘牧師指出,因為我們是活在自然界,傾向倚賴自己的「感官知識」,而非「神話語的真理」。他又說,真實的信心就是亞伯拉罕式的信心,不是根據感官的證據,而是「神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