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真,為美 - 電影《無主之作》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無主之作 Werk ohne Autor》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 2018 / 189min / Drama, Biograp
納粹政權下出生,在東德長大的Kurt不願為政治作畫,決定與妻子Ellie移居西德,追尋藝術的真諦。在追尋的過程中,他無意間越來越靠近被掩蓋的真相。
年幼的Kurt跟著阿姨Elisabeth去參觀美術館
電影參考藝術家Gerhard Richter的部分生平,以藝術做為媒介,帶出德國從納粹、東西德分裂的生活風景;在充滿磨難的生活中,誠實面對自我、探討真實與真相,是藝術形成的重要養分。電影帶有政治陰謀的氛圍,以及近乎純真浪漫的愛,同時有德式黑色幽默,畫面乾淨美麗,劇情細膩,節奏舒服,看完電影完全感受不到已經過了三小時。
(以下有雷)

|善、惡,真實、秩序,與美|

「妳沒有小名嗎」,Kurt把女子送到家門口時問。
「我爸都叫我Ellie」,後來Ellie跟Kurt約會、交往、結婚,但兩人的生活始終被Ellie爸爸脅迫著。
Ellie爸爸因納粹政權崩解而風光不在,也遭受被清算的命運。在被俄羅斯將軍拷問、待監獄的時候,意外救了胎位不正的將軍太太,保全母女也保全了自己,將軍問:「為什麼幫我」,他答:「因為我能這麼做」。Ellie爸爸的原則為精英世界,所以優良的人類的後代需要保護,協助將軍太太生下小孩無違此優生學原則。
Kurt在為生計去廣告刊版工廠工作時,也說過一樣的話。所有人都需要字母模板以描繪看板字母,Kurt只憑右手,就把字母寫得完美漂亮。隔壁桌的同事看了不爽,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是要羞辱我們嗎?覺得自己高人一等?」Kurt困惑地回答:「我這麼做,是因為我能這麼做」。
Kurt跟Ellie爸爸都是有才能之人,某種程度而言他們很相似,然而,兩人心中的秩序、關於生命的價值並不同,這影響了他們的決策與行為。Kurt長大後的某個天氣晴朗午後,爬到樹上看風吹大地,突然頓悟「我明白了,我明白世界運作的道理了,萬物都是相連的......一切的一切,我不再害怕,沒有事情能動搖我,我會一直追尋真實......」。對Kurt而言,生命單純順應自然而生,不能停止注視真實。
儘管如此,Kurt其實有自己下意識沒有面對的一塊記憶,導致他嘗試許久,仍無法創作出滿意的作品。某天,指導教授說想看看他的作品,看完後,跟他分享了自己戰爭中受傷、被攻打對象救了一命的故事。這段我印象深刻,十分真摯動人(所以任性地不翻譯它):
" Wenn ich mich frage, was ich wirklich weiß, was ich wirklich empfunden habe im Leben, was ich behaupten kann, ohne zu lügen, dann ist es das Fett auf meiner Haut. Wenn mir andere von Liebe erzählen, zu Frauen, zu ihren Kindern oder von Sex, dann weiß ich, was sie meinen, nur weil ich Filz und Fett auf meiner Haut gespürt habe. "
教授表示,當自己思考藝術是什麼,就會想到這段過去。這個讓他在鬼門關前還能思考生命意義的,有油脂(Fett)與毛氈(Filz)的,住著少數民族的,他鄉。教授離開前問了Kurt:「你是誰?你是什麼?」這是關於藝術創作的重要命題——此時此刻,造就自己的是什麼、自己回應世界的真實是什麼。我當下才恍然大悟,原來教授展覽作品的素材源於此。
Kurt曾思考:為什麼相片那麼寫實,人還是喜歡肖像畫?這個提問延續到Kurt與教授會面後的省思與對話。Kurt兒時總以手遮蓋雙眼讓眼前發生的事情變得模糊,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對原生家庭的種種磨難保持距離。保持距離所產生的抽象情感超越主觀判斷,卻更靠近真實。沒有作者也沒有定論的模糊畫面,單純反應出天時地利人合的狀態,如樂透彩的隨機組合數字,只有一組有意義,這讓人產生美的感受、讓人用力。這些客觀存在、去個人化的無主之作,即為真、即為美的事物。

|生命的隨機與因果|

Ellie是Elisabeth的暱稱,Kurt年幼時很喜歡的美麗阿姨也叫Elisabeth,她後來因為納粹的精英政策被絕育、關進精神病院、處死。其實我看完電影後才想到這件事,導演讓這個安排顯得不刻意,好像只是碰巧。
Elisabeth是被Ellie爸爸(婦產科權威醫生)送上手術台絕育的,Elisabeth在掙扎的過程中,狂喊Ellie爸爸「爸爸」,眼淚還滴在他的皮鞋上。這些驚恐都沒有阻止Ellie爸爸支持元首政策的決心。Elisabeth死後多年,Ellie長大、與Kurt相戀並決定廝守終生。但Ellie爸爸認為Kurt有個自殺的爸爸,家族有「不好的基因」,為維持自家血統純正,百般阻撓兩人,甚至在發現女兒懷孕後不惜欺騙,親手幫女兒墮胎,造成Ellie未來嘗試懷胎時多次流產。
反覆發生的偶然其實就不是偶然。誕生的時代、身體裝著什麼靈魂是隨機,但個人的選擇與行動都會產生「果」。Ellie爸爸死守的秩序早已被淘汰,他的生存道理也無法逃脫被時代巨輪輾壓的命運,種種的果、他死守的過去,如鬼魂般不斷追著他。而Kurt成功了,他的個人展覽「無主之作」獲得極大迴響,老婆Ellie也在不斷努力下成功保住胎兒。
最終導演並沒有讓Kurt發現Ellie爸爸是把阿姨推向死亡的兇手之一,而是讓Kurt在光影變化中找到創作靈感,將阿姨跟Ellie爸爸的臉疊合,完成如同影像重曝的畫作。當Ellie爸爸某日又到畫室準備羞辱Kurt時,看見這幅畫馬上見光死,麻木不仁的心再起漣漪之外,並以為掩蓋的謊言被揭穿而震驚、倉皇離開。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安排。
「所有為真的事物,就是美」,面對真與美的凝視,惡無所遁形。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靈魂覺醒者已經用玩遊戲的角度看待整個世界,並且不再執著、沉迷于這些充滿對立、限制的故事情節和角色。我們只是活出本真,用愛、智慧和喜悅創造及顯化出靈魂最想體驗的各種美好事物。
    Thumbnail
    (微雷)沒有肚臍的果玄,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更從媽媽的口中認識了更不一樣的自己,但他沒有厭惡也沒有喜歡,而是存在的好奇的心態去探索自己與其他人。他學著去愛這個世界既定的男生、女生,卻發現自己並非在這個分類之中,他便開始思考,為什麼父母會生出我這樣的人,但他又想了一下:「不對,
    春雨潤萬物而無聲,自然而然地就影響了成長。 有時我會很堅持的探索,為什麼我會擁有一些執著?可能是一本書,可能是一場電影。但是在我不識字之前呢?後來才發現,是被父親的生活左右的! 民國五十二年,父親有了我;五十六年,他喪偶。那是個還會有小老婆的年代,更遑論是再娶了。何況我父親擁有一間知名度很高的印
    Thumbnail
    在非常高的形而上的層面,沒有一個人是「不利的」——這也是真的。因為每個靈魂為了完成它想要完成的,都為它自己創造了正是它所要的人、事、物。 一切都是你們選擇的。你們的父母。你們的出生地。圍繞著你們的「再來」的一切環境。 同樣,你們一生所有的歲月,所有的時辰,你們都不斷的在選擇和創造正是你們所需要的
    Thumbnail
    所謂的幸福,並不是停留在原地就能享有的。 阿德勒曾說:「每個人是一幅畫,也是畫那幅畫的藝術家。」有別於佛洛伊德的命定論,阿德勒指出,我們都有「創造自己」的能力。 透過這個能力,我們能夠為自己做決定,詮釋並定義,某些事件所帶給自己的意義。 無論是誰,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
    Thumbnail
    「一個新的自我,必須建築在她舊時生命的灰燼之上。」   最終,這是一部講述老父親辛苦養育女兒長大,眼看著她闖蕩世界,並把她交給一個讓他放心的男人。   (以上是玩笑話。)   故事一開場,一名絕望的懷胎女人從橋上墜河,一名技藝精湛的外科醫生戈德(God)將她救了回來,代價是用她腹中
    一個女孩在探索自我與家庭關係的過程中,發現了父親的無私與愛。她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包括是否願意為愛剪掉翅膀。
    Thumbnail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所以你也是藝術家?」 初次見面時,找不到現成可套用的身份,熟人不知如何介紹,自己也難以說明 「他們是生活藝術家啦!」 (他們,指的是沒有特定職業但追求生活品質的人) 『愛是一門藝術嗎?』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一門藝術。 學習一門藝術的過程可分為二部分,理論和實踐。最終把理論的知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靈魂覺醒者已經用玩遊戲的角度看待整個世界,並且不再執著、沉迷于這些充滿對立、限制的故事情節和角色。我們只是活出本真,用愛、智慧和喜悅創造及顯化出靈魂最想體驗的各種美好事物。
    Thumbnail
    (微雷)沒有肚臍的果玄,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更從媽媽的口中認識了更不一樣的自己,但他沒有厭惡也沒有喜歡,而是存在的好奇的心態去探索自己與其他人。他學著去愛這個世界既定的男生、女生,卻發現自己並非在這個分類之中,他便開始思考,為什麼父母會生出我這樣的人,但他又想了一下:「不對,
    春雨潤萬物而無聲,自然而然地就影響了成長。 有時我會很堅持的探索,為什麼我會擁有一些執著?可能是一本書,可能是一場電影。但是在我不識字之前呢?後來才發現,是被父親的生活左右的! 民國五十二年,父親有了我;五十六年,他喪偶。那是個還會有小老婆的年代,更遑論是再娶了。何況我父親擁有一間知名度很高的印
    Thumbnail
    在非常高的形而上的層面,沒有一個人是「不利的」——這也是真的。因為每個靈魂為了完成它想要完成的,都為它自己創造了正是它所要的人、事、物。 一切都是你們選擇的。你們的父母。你們的出生地。圍繞著你們的「再來」的一切環境。 同樣,你們一生所有的歲月,所有的時辰,你們都不斷的在選擇和創造正是你們所需要的
    Thumbnail
    所謂的幸福,並不是停留在原地就能享有的。 阿德勒曾說:「每個人是一幅畫,也是畫那幅畫的藝術家。」有別於佛洛伊德的命定論,阿德勒指出,我們都有「創造自己」的能力。 透過這個能力,我們能夠為自己做決定,詮釋並定義,某些事件所帶給自己的意義。 無論是誰,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
    Thumbnail
    「一個新的自我,必須建築在她舊時生命的灰燼之上。」   最終,這是一部講述老父親辛苦養育女兒長大,眼看著她闖蕩世界,並把她交給一個讓他放心的男人。   (以上是玩笑話。)   故事一開場,一名絕望的懷胎女人從橋上墜河,一名技藝精湛的外科醫生戈德(God)將她救了回來,代價是用她腹中
    一個女孩在探索自我與家庭關係的過程中,發現了父親的無私與愛。她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包括是否願意為愛剪掉翅膀。
    Thumbnail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所以你也是藝術家?」 初次見面時,找不到現成可套用的身份,熟人不知如何介紹,自己也難以說明 「他們是生活藝術家啦!」 (他們,指的是沒有特定職業但追求生活品質的人) 『愛是一門藝術嗎?』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一門藝術。 學習一門藝術的過程可分為二部分,理論和實踐。最終把理論的知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