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月4/8─從《無主之作》談西方藝術品在亞洲最高成交價的藝術家

Kuan Ju Lee
發佈於影劇 個房間
2024/03/1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遭滅口。阿姨在Kurt小時就發現他的藝術天分,並時常對Kurt說:「Don’t look away. All true is beautiful.」因為凡是真實的事物,都是美而有意義的。


  戰後德國分為東西兩德,位於東德共產社會的德利斯登視藝術為服務人民、宣傳政策的工具。Kurt長大後原先在油漆工廠繪製標語,公司看見他的才華而將他送至德勒斯登藝術學院學習。Kurt畢業後因教授的推薦,從事繪製社會現實主義的壁畫。畫著畫著,30歲的Kurt越覺得這種「為政治而藝術」的藝術不是他想追求的藝術,便在1961年柏林圍牆搭起的前兩個月帶著妻子逃至西德的杜塞道夫(Düsseldorf),於杜塞道夫藝術學院重新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


  相較於東德將藝術視為工具,西德則是視為「我、我、我」的自我表現創作。某天上課時,教授上到一半上不下去,便問台下的學生,最近有什麼新的收穫?有什麼新的領悟?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Kurt說:「樂透號碼。」「如果我現在唸出6個隨機數字,那毫無意義。但要是我唸的是樂透開出來的中獎號碼(立刻轉身向旁邊的同學拿報紙唸出來),這幾個數字突然就變得真實、有說服力、美麗動人了。」


  在此能夠看出藝術價值的兩個層面,即社會的(市場、國家)與個人的。在資本主義下的藝術品就像一串樂透號碼,在拍賣前、兌獎前,所有藝術品是人人有機會,但個個沒把握。在拍賣後、兌獎後,價格最高的藝術就是最好、最美、最有用、最有價值的,該藝術家從此聲名大噪,創作的任何藝術品皆無往不利。然而,如何獲得社會(市場)的親賴呢?在獲得社會的價值之前,必須先獲得個人的價值,若連作者本身都覺得沒價值,那麼其創作不過是沒有靈魂的裝飾背景。


  Kurt在東德為了工作而畫的那些高大上的社會現實主義壁畫,後來皆被白漆覆蓋。而剛到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的Kurt,還在摸索自己的藝術,於是創作了許多形式上像藝術的東西。然而,教授看了一眼,認為這些皆不是出自Kurt內心的創作,於是,Kurt便燒掉了那些他自己也不滿意的作品,也才有了其後來創造「刮除」(Squeegee)畫法聞名的「攝影繪畫」(Photo-paintings)。


  之後Kurt的同學出錢替他辦了個畫展,為了掩飾其東德的身分與過去,當在場記者說提問畫中的人物是誰時,Kurt說:「我無所謂畫面裡的人是誰,正因為我不認識他,我才能夠好好地看到真實。」記者:「如同證件照,一張沒有作者的照片。」Kurt說:「對於畫我不表達看法,我的畫是用不同手段做出來的照片。」被問及畫中的排版時,Kurt說:「只有真實的才是和諧的,一切真實都是美好的。」因為對Kurt而言凡是真實的事物,都是美而有意義的。如同樂透號碼,號碼從何而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中,中了才是真實、美好、有意義的。


  記者隨後報導:「隨意選擇的畫報照片,自動拍照機拍攝的證件照,家庭相冊裡任意的生活照,所有的都被模糊地臨摹出來,通過這些照片,具有著不可名狀的真實的力量。繪畫藝術並未消亡。但是,就像他這一代的許多人一樣,他沒什麼想要講述的,他擺脫了所有傳統的束縛,稱藝術不再是傳記式的紀錄,在藝術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一部無主之作。」

日前在香港蘇富比以約7.9億台幣成交的《Abstraktes Bild (649-2)》

日前在香港蘇富比以約7.9億台幣成交的《Abstraktes Bild (649-2)》



  現實中,在藝術史上,李希特屬新表現主義(Nouvelle Expressionism)的代表。新表現主義為普普藝術和觀念藝術的反動,在觀念藝術「藝術即觀念」的概念下,語言代替了視覺成了藝術的表現媒介。新表現主義便是試圖重拾繪畫的內容、色彩、形式等做為表現自我的語言。而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的共同點在於,將自己的藝術創造與德意志觀念緊密相連。藉由正視德國的創傷,探索德意志文化的根基。


  「我對事物進行模糊處理,以使所有事物都同樣重要且同樣不重要。我對事物進行模糊處理,以使它們看起來不像藝術或手工藝,而是技術,平滑和完美。我對事物進行模糊處理,以使所有零件更貼合。也許我也模糊了多餘的不重要信息。」─李希特  李希特所創造的「攝影繪畫」,便是反思如何在受攝影衝擊之下,開創一條不輸給攝影的繪畫之路。李希特先以照片為摹本畫出一般的寫實畫,之後再用刮板將顏料擦拭、刮除、模糊畫面的輪廓,達到失焦的效果。藉此表達「攝影繪畫」較如實捕捉畫面的攝影更多了詮釋的可能性。如同片中Kurt的同學認為:「藝術這種事情,沒有客觀的標準,若有的話,那就是一般的工藝。」


  當我們在欣賞一幅畫作時,會先看看作者的生平、看看標題,再看看畫。然而,標題(文字)本身即是一種觀念、一種創作,便會限制我們對作品詮釋的可能性。故時常在畫展中看見沒有作者、沒有標題的作品,以突顯畫作本身。我們都有賦予樂透中獎的可能,唯有當作品在讀著的詮釋下,成為讀者生命的一部分,真實、美好的藝術即被呈顯,而這就是藝術的意義。

Gerhard Richter

入圍奧斯卡2項大獎【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 電影預告

Beuys vs. Akademie 波伊斯與藝術學院「人類創造力的第一個產品就是思想,同樣的,思想已經是雕塑,思想影響世界——Beuys」

2020/10/24


3會員
523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