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育」有感6-談實驗學校(1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種籽實小

李雅卿(1997)的《成長戰爭》除了講述她的成長過程,以及為人母之後,為了資優孩子無法適應學校體制,從而衝撞體制,企圖為孩子找到一條可以成長,可以學習的途徑從而倡導自學,並與數名理念相同的家長,經過許多挫折和困難,終於得以成立一所尊重孩子,不以分數來標價孩子的理想學校的過程。而《種籽手記》(李雅卿,1997)則是分享<種子學苑>如何在她的倡導下,帶領著一群家長一步步走出自己的風格和做法,如何讓裡面的每個人都享有最大的自由,同時也擔負完全的責任,如何讓每個人在保有自己的顏色之下,學習接納與合作的過程
二十多年來,<種籽實小>全名「台北縣烏來鄉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原名「種籽學苑」,從直觀、兒童發展歷程及對人的基本概念出發,漸漸發展出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型學校制度,試著創造適合台灣本土的理想教育模式。(見種籽首頁)
然而,這樣一所學校卻在今年(2021)一月傳出校地可能被收回的聲音,因而面臨可能需解散或異地重啟的命運,引起極大的震撼。事實上,創辦這樣一所理念清晰,而且經過多方嘗試和摸索後,運作已經熟練且順暢,以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學校,絕非易事,然而要讓它消失卻極其簡單,只是消失後要再聚集這些人,要再繼續已經行諸有素,且已頗見成效的運作,恐怕是不大可能了。
那種籽為何會遭此困境呢?種籽長期以來自外於社區,也自外於體制內的教育行政官僚體系是最主要的原因。此次的困擾來自社區,因為長期自外於社區,讓社區感覺不到此所學校對社區有何功能或者作用。到校參觀者發現:上課期間,近九點時可看到遠處開來一部大巴士,將學生送進學校,學校響起一片熱鬧的童語朗朗;三點半,大巴士又來把學生載走,學校一片死寂,學校與社區毫無干係,絕少來往,這樣一片完整的地方,社區認為收回可以拿來做其他更有用,對社區聲助更大的用途…

實驗三法

事實上,包括實驗學校,以及所謂的在家自學(也是實驗教育的一種),都是經過一段漫長的與傳統學制的拉扯和衝撞而產生的,種籽是走在前頭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堅持理念,運作有成的少數學校之一。剛開始連法源依據都沒有,因此只能邊走邊設法讓學校能勉強維持運作,邊設法解決適法性問題,一直到民國103年底,立法院制定並通過實驗三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條例」及「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使得學子們在教育上多了更多樣的選擇。

該不該加入實驗教育的八個問題

但多樣的選擇,其實並不輕鬆,畢竟傳統的公立學校成立多年,運作多年,其優缺一目瞭然,其結果也一清二楚,然而,不同的選擇,結果不明,優缺不清,到底是好是壞,難說得很。但家長也因此<親子天下編輯部>(2020)針對該不該加入實驗教育,提出了八個問題供家長參考。包括:
Q1 考慮實驗教育是因為在一般學校碰到問題嗎?
如果是的話,可能要搞清楚,實驗教育不見得能解決或減輕你所碰到的問題,不要因一時的衝動而選擇加入。
Q2 可以接受孩子學習進度比較慢嗎?
實驗教育的理念和訴求,往往和體制內教育有所差距,體制內有學習的實驗學校不一定有;體制內一年級上的,實驗學校可能三年級才上;因此和體制內學校做比較可能是無意義的。
Q3 可以接受孩子看起來「好像沒在學」嗎?
實驗教育重視孩子的天性和內在潛能,較不強調知識的獲得,看起來「好像沒在學」,或者所學習的是你不熟或不懂的。你可以接受嗎?如果你重視學科成績,最好不要選實驗學校。
Q4 實驗學校升學銜接選擇少,能忍受嗎?
選擇實驗教育要面對升學銜接的不確定-特別是升大學-,或者是接受未來孩子的人生不一定要直線前進。
Q5 樂意花更多時間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嗎?
要問自己是否樂意參與學校活動、是否喜歡和其他家長有頻繁互動。因為實驗學校需要家長的多方配合和支持,若沒有時間和意願,一旦需要時,做起來就不會開心。
Q6 另一半是否認同及支持?
若要選擇和一般人不同的教育方式,更需要夫妻有相同理念和價值,才能在不可預期的未來路上,彼此支持和分工。
Q7 實驗教育花費高,有心理準備嗎?
自學團體和實驗教育機構1年的費用,從10多萬到50多萬都有,和私校相當。相較於公立國中小免學雜費,在踏入實驗教育前必須先行盤點。
Q8 準備好生活作息大翻轉了嗎?
有些實驗學校距離遙遠,可能面臨搬家,或是夫妻相隔兩地。若是選擇在家自學,則可能要有一名家長全職張羅和照顧小孩。
以種籽實小來說,每學期約需八萬元(含學費和午餐等),學生自主學習(不想學可以休息,但需自己找事做,有必修和選修課),其午餐是由家長輪流烹煮供餐;所學與公立學校的教材幾乎不相關。大多數學生會回到體制內學校…
如果上述問題你都已經有了確定的答案,那麼你可能還要再花點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每所實驗學校的理念和運作方式,然後才能挑選出較適合孩子的學校來。

實驗教育畢業生狀況

親子天下(賓靜蓀,2020)曾經針對實驗教育畢業生進行調查,樣本有269人,其中有86%曾返回體制內學校,返校中的87%表示自己能適應其運作,但要經歷一段適應期;不論目前正在就學、就業、待學或待業階段,實驗教育畢業生的滿意度都很高,分別為78%、93%、90%對自己人生的高滿意度,來自於實驗教育歷程中,有充分的自我探索。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有96%仍會選讀實驗學校;在擷取關鍵字雲的問卷中,填答與自己有關的關鍵字最多,例如自由、自在、了解自我…但也有人認為:比較適合被督促-意思是太過自由,反而不知做何選擇。
從其就業中可發現讀理工者不多,與學生人數少,理工科目難找師資,且無實驗器材或有關連,亦即除公辦公營及公辦民營的實驗學校外,其他需自費經營的學校或團體,可能無力注意到學生,或者無力兼顧到學生此方面的興趣或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該調查針對的對象都是理念清楚,運作相對穩定,已有一段歷史的實驗學校,後期以符合國際化為理念的實驗學校,因創建較晚,似未列入調查名單中,如若列入結果如何,則待調查。

實驗教育困境

依據調查(陳盈螢,2020)實驗教育最大的困境為師資、經費、校地。學校師資無力承擔多元課程,因此需外聘合適人員,費用不輕;再加上因為薪資低,工作量大,老師流動率高,留住老師不容易,使得師資-合適且願留住-成為大問題;再者因為自辦的團體和機關,一切自籌,政府沒有補助或津貼-私營的實驗團體或組織,都希望政府能依照學生數,給予與公立學校學生同樣金額的教育經費-,因為政府認為國家所辦學校已經足夠,進入實驗學校是家長的選擇,不能成為主流或鼓勵,因此沒有補功或津貼,以致學費有達數十萬者,形成只有富者才能入學的狀況,引發討論。
實驗三法通過後,我國的實驗團體和組織,從民國2015年的71所,2020年已增至243所,五年期間增加了2.4倍(許家齊,2020) 實驗教育教學現場最常呈現的教學情境,首先是小組討論(81%),其次是戶外教學(63%),再來是對話式引導(59%),顯見實驗教育重視與學生的對話與體驗學習。上課方式也更彈性,超過7成受訪者回答有採混齡上課,9成5學校會採用教師自製教材。公辦實驗學校學費多比照公校,但團體自學收費一年平均為18萬,機構平均為24萬,各類型的學費差異大。

新型實驗學校問題:

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度全國自學生人數為8245人,與100學年度1651人相比,增加6594人,約5倍,自學也成為一種趨勢。然而新型的實驗組織易發生(盧諭緯,2020)

未知多|考驗親師互信

實驗教育這幾年之所以吸引家長,正因為比一般學校有更多的可能性,但也因教育的理念、可運用的資源、老師的聘用、家長的背景、到個別學生的差異性,這些影響辦學因素動態組合起來的多元樣貌,多方考驗著親師間的互信。因為可能連老師都不知要如何取得共識,又要如何說服家長?

自由多|孩子卻無所適從

孩子從以往一切由人安排,自己只要照著做就,變成一切要自己做主,一切要自己安排,結果,自由多了,孩子卻無所適從了,不知應該如何選擇,如何決定才好

資源少|老師流動率高

學校沒有什麼資源,一切來自學費,學費有限,導致團隊難建立共識,再加上薪資低,難找到老師,課程也不穩定,再加上不適任老師的處理與流動率高都考驗著家長的耐心,但實驗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因此彼此不必勉強。也不需勉強。

團體小|人際挑戰更大

實驗教育不管是學校、機構或是團體,因為人數不多,師生間、同學間共處的時間很長。好處是,可以建立深厚的情誼,但因為老師薪資低、發展不穩定,師生流動率相對較高,影響彼此關係,再加上人少關係易僵化,例如只和誰好,如果不擅外交…

在家教育

上述都與教育的實驗團體或組織有關,也是家長在投入或者有意進入前應有的考量,至於在家自學,首先是:夫妻必須取得共識,需要最少有一人可以全職負責;不止在家自學,而是需要長期共學和陪伴,並且可考慮有些科目返校共學,以建立最需注意的同儕互動的問題;家長也需要學習和成長。目前台灣針對在家自學的相關資源,可以參考《親子天下》自主學習資源 100+、台灣在家自學聯盟在家自學社群等資源,讓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做足功課、規劃好再做決定,就不會有事倍功半的情形出現。(田育瑄,2019)。
田育瑄(2019):「不上學並非不幸!」:關於「在家自學」,你不知道的事。2021.12.1摘取自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1813
李雅卿(1997):成長戰爭。台北:商智文化。
李雅卿(1997):種籽手記。台北:遠流。
親子天下編輯部(2020):家長Q&A|8個問題,評估該不該走入實驗教育。2021.12.1摘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6947
陳盈螢(2020):實驗教育調查:3%實驗教育可能不續辦,最大困境為師資、經費及校地不足。2021.12.1摘取自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6974
賓靜蓀(2020):全台首次實驗教育畢業生調查:如果重來,96%仍會選擇實驗學校。2021.12.1摘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6032
許家齊(2020):獨家!實驗教育現況大調查:辦學吹起雙語國際風,學費M型化。2021.12.1摘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603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依據《周刊王》的報導:美國有一個「天才」大家庭,全家10位小孩全都在13歲前跳級上大學,令外界驚奇,不過現年53歲的母親哈丁(Monalisa Harding)堅稱,自己的小孩絕對不是天才,其優異的學業表現,全都要歸功於「高效」的家庭教育。(吳哲宜,2021)
嬰兒安全座椅,以前連車子都沒有,那來的安全座椅,我還記得一台摩托車載著全家五口出遊的畫面,兒女們也都記憶猶深哩。我也還記得泡奶,什麼量好的奶?那有那麼考究?大概是兩個湯匙,然後200cc的開水,我還記得冬夜,抱著奶瓶到室外的水籠頭,一面頂著寒風,一面沖涼奶瓶的鏡頭
本文旨在描述有關種菜-簡單到一瓶水就可以種葱;物物流-竟然如此強-,計程車-民意民情的收納所;體罰-要有配套措施。
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現在的學校是個畸形的組織,裡面有畸形的成員,用畸形的教法,教導畸形的內容,並用畸形的管理方法來管理我們的孩子。也因此,才會有這麼多的成長中的私立學校,和補習班;才會有這麼多人選擇在家自學,可是,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無缺的,私立學校就一定好嗎?
也許你和你的孩子覺得學校沒什麼不好,那很好,請繼續;如果你和你的孩子覺得學校似乎不太能適應,想要換個方式,那也沒什麼不好,你可以試試看不同的方式,而不要孩子覺得不適應,就直覺的認為是孩子有問題,就認為:別人可以,你為什麼不行?
總之,教改之後,私立學校人數大增-好的私立高中,擠都擠不進去-,公立學校人數大減;補習班十五年增加三倍,平均每個行政區都有45家以上的補習班-,上述狀況的出現絕非無因。教改之後,不管是學校運作也好,教師也好,教學也好,教材也好,全都令人擔憂,如果你的孩子幸運的碰到良師、好班,孩子適應良好,生活愉快,
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依據《周刊王》的報導:美國有一個「天才」大家庭,全家10位小孩全都在13歲前跳級上大學,令外界驚奇,不過現年53歲的母親哈丁(Monalisa Harding)堅稱,自己的小孩絕對不是天才,其優異的學業表現,全都要歸功於「高效」的家庭教育。(吳哲宜,2021)
嬰兒安全座椅,以前連車子都沒有,那來的安全座椅,我還記得一台摩托車載著全家五口出遊的畫面,兒女們也都記憶猶深哩。我也還記得泡奶,什麼量好的奶?那有那麼考究?大概是兩個湯匙,然後200cc的開水,我還記得冬夜,抱著奶瓶到室外的水籠頭,一面頂著寒風,一面沖涼奶瓶的鏡頭
本文旨在描述有關種菜-簡單到一瓶水就可以種葱;物物流-竟然如此強-,計程車-民意民情的收納所;體罰-要有配套措施。
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現在的學校是個畸形的組織,裡面有畸形的成員,用畸形的教法,教導畸形的內容,並用畸形的管理方法來管理我們的孩子。也因此,才會有這麼多的成長中的私立學校,和補習班;才會有這麼多人選擇在家自學,可是,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無缺的,私立學校就一定好嗎?
也許你和你的孩子覺得學校沒什麼不好,那很好,請繼續;如果你和你的孩子覺得學校似乎不太能適應,想要換個方式,那也沒什麼不好,你可以試試看不同的方式,而不要孩子覺得不適應,就直覺的認為是孩子有問題,就認為:別人可以,你為什麼不行?
總之,教改之後,私立學校人數大增-好的私立高中,擠都擠不進去-,公立學校人數大減;補習班十五年增加三倍,平均每個行政區都有45家以上的補習班-,上述狀況的出現絕非無因。教改之後,不管是學校運作也好,教師也好,教學也好,教材也好,全都令人擔憂,如果你的孩子幸運的碰到良師、好班,孩子適應良好,生活愉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任何一種教育形式沒有好壞,只有是不適合。 千萬不要覺得妳把小孩丟到傳說中怎樣的環境,妳就輕鬆了,沒有這回事!教養的每一步都是需要時間與付出的!就像妳對待家庭、工作、對待自己ㄧ樣啊,永遠都是妳的重要任務啊! 我的兩個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因緣際會下選擇家裡附近的蒙特梭利幼兒園就讀,當初我們看了幾個學
Thumbnail
 乍看{ 孩子你可以不上幼稚園》,真以為台灣的教育問題已經延伸至幼稚園,讓家長寧可將孩子留在家中自行教育。仔細翻閱內文,才知道這是一群家長所提供給孩子的另類選擇,這個另類選擇不僅兼顧孩子的學齡前發展,最重要的是藉由社區家長的力量,讓孩子在一個教學有品質、童年有玩伴的幼兒教室中學習成長。   
Thumbnail
乍看{ 孩子你可以不上幼稚園》,真以為台灣的教育問題已經延伸至幼稚園,讓家長寧可將孩子留在家中自行教育。仔細翻閱內文,才知道這是一群家長所提供給孩子的另類選擇,這個另類選擇不僅兼顧孩子的學齡前發展,最重要的是藉由社區家長的力量,讓孩子在一個教學有品質、童年有玩伴的幼兒教室中學習成長。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任何一種教育形式沒有好壞,只有是不適合。 千萬不要覺得妳把小孩丟到傳說中怎樣的環境,妳就輕鬆了,沒有這回事!教養的每一步都是需要時間與付出的!就像妳對待家庭、工作、對待自己ㄧ樣啊,永遠都是妳的重要任務啊! 我的兩個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因緣際會下選擇家裡附近的蒙特梭利幼兒園就讀,當初我們看了幾個學
Thumbnail
 乍看{ 孩子你可以不上幼稚園》,真以為台灣的教育問題已經延伸至幼稚園,讓家長寧可將孩子留在家中自行教育。仔細翻閱內文,才知道這是一群家長所提供給孩子的另類選擇,這個另類選擇不僅兼顧孩子的學齡前發展,最重要的是藉由社區家長的力量,讓孩子在一個教學有品質、童年有玩伴的幼兒教室中學習成長。   
Thumbnail
乍看{ 孩子你可以不上幼稚園》,真以為台灣的教育問題已經延伸至幼稚園,讓家長寧可將孩子留在家中自行教育。仔細翻閱內文,才知道這是一群家長所提供給孩子的另類選擇,這個另類選擇不僅兼顧孩子的學齡前發展,最重要的是藉由社區家長的力量,讓孩子在一個教學有品質、童年有玩伴的幼兒教室中學習成長。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