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典型的藝術家受難(struggle)題材,卻總是能讓人共鳴,某些劇情令我聯想起數年前另一部音樂電影《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我們終其一生,可能都等不到站在舞台上亮麗登場的時刻,所以只能在漆黑的影院裡,凝視女主角輕輕唱出那首〈Audition〉,並且跟著暗自拭淚。相較之下,《倒數時刻》作為真人真事,更能展現創作者背後的意志和生命力。那是八〇年代末至九〇年代初的紐約,世界正快速變遷,愛滋病毒在美國蔓延,面對人民的恐懼,雷根總統與所謂「道德多數派」(Moral Majority)帶來的應對方式竟是冷漠與標籤化,強納生目睹身旁朋友的死亡,目睹這個不能讓人理解的社會,同時直視自己看似一事無成的音樂劇事業,他有太多想法想表達,並且要用音樂去述說。
從開場曲〈30/90〉就揭露的「奔三焦慮」,抬頭望向近日甫逝世的音樂劇巨擘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年紀輕輕就在百老匯推出音樂劇(史蒂芬.桑坦不僅深刻影響強納生,他也是啟發本片導演米蘭達的重要人物)自己卻連一齣劇都還做不成,面臨即將邁入三十歲的現實,依照俗世標準審視,他彷彿一無所有,又不知如何是好。呼應著歌曲最後那句不斷重複的「What can I do?」,在耳邊不斷縈繞的倒數聲(Tick)除了是年齡焦慮,更是夢想與現實矛盾的最後通牒。當你以為過了深淵後就是上坡了,沒想到只是更看不見底的無底洞──朋友離去,愛人不解,似乎也到了某個必須決定方向的交叉路口,該選擇誰,該放棄誰?〈No More〉一曲中對於物質的嚮往或許曾經帶來動搖,但不曾瓦解他對創作的執著。
諷刺的是,悲慘遭遇似乎與藝術相倚而生,藝術充滿寬慰,現實卻如此殘酷,他欠缺的那一首關鍵歌,是人生遍尋不著的定錨,在〈Johnny Can’t Decide〉裡唱出他的游移和不安;後來我們知道強納生撐了下去,那首〈Louder Than Words〉是他之所以不顧一切只為創作的答覆,透過一個個「為什麼」帶出他創作的慾望,看似是疑問,其實答案都在反面──「牢籠或翅膀,你偏好哪一個?問問鳥兒。恐懼或愛,寶貝,別說出答案,行動勝過空談」(Cages or wings. Which do you prefer? Ask the birds. Fear or love, baby? Don't say the answer.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這是多棒的詞,一切盡在不言中。
除了改編自音樂劇,這部電影也宛如是獻給音樂劇愛好者的大禮包,資深的百老匯觀眾可能會發現片中充滿許多熟面孔,客串角色主要集中於本片〈Sunday〉一曲的快餐店場景中,該曲改編自史蒂芬.桑坦1984年經典作品《星期天與喬治同遊公園》(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第一幕的終曲,在本片中以較幽默的手法改詞呈現,店裡客人皆大有來頭,例如著名音樂劇演員 Howard McGillin(在百老匯演出《歌劇魅影》長達十年)、Chuck Cooper(演出《芝加哥(Chicago)》、《The Life》等東尼獎得主)、Joel Grey(演出《酒店(Cabaret)》、《女巫前傳(Wicked)》等奧斯卡得主)與 Phillipa Soo(《漢彌爾頓(Hamilton)》演員)等等,就連導演米蘭達都客串餐廳廚師,驚喜連連,讓人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