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的歷史劇與政治劇產業的可能性

      台灣近年的影視圈開始出現大量的歷史題材,近期《天橋上的魔術師》、《斯卡羅》再到《茶金》,都談論到許多真實發生的事件,逐漸為台灣的影視產業拓展出一條寬闊的路。歷史劇耗費不貲,以台灣現有的產業能量來說存在不少艱難的挑戰。然而台灣在製作歷史劇的時候,難免會存在濃重的說教風格,警示意味大於娛樂效果。歷史題材的質感都有拉高,但如何在年輕世代心中產生更大的共鳴,是將來必須不斷鑽研的課題。
      台灣歷史的題材,可能比較缺乏與一般大眾自身經驗的切入點,換句話說,年輕世代會覺得為什麼需要關切這段歷史,這對於我目前遭遇到的人生困境有什麼關係,「現在進行式」的存在會更吸引年輕人的關注。《賽德克巴萊》的高票房,是乘載了《海角七號》的期待,《海角七號》用了一個現代愛情故事,描述了日本殖民時代的分離哀愁;以棒球為主題的《KANO》,因為棒球是台灣人現在很關注的國球運動,台灣一直倚賴棒球運動增加國際的曝光度,讓國人加強自己的認同感,所以《KANO》真正引起年輕人的關注;改編自電玩作品的《返校》,也用了一段不被允許的師生戀,來呼應現代人追求的愛情自由。綜觀上述的作品,若要讓現代人覺得歷史真的存在「鑑往知來」的作用,創作時並不能用國族情緒的重擔做號召,而是以現代人會關注的情感作為切入點。
      
      影集《國際橋牌社》是台灣極少數正面論述政治的題材,裡面的事件雖然橫跨80年代到90年代,但那段時間的台海危機,與現在年輕人面臨的國際角力有很大的熟悉感。過去由於台灣影視圈很偏重中國的市場,對於政治比較敏感的題材都較為閃避,一來歷史題材的製作經費遠高於台灣現在擅長的劇情與愛情類型的作品,在市場極為難以回收的狀況下,歷史題材的門檻非常高,《賽德克巴萊》敏感的日本歷史無法在中國上映,導致回本無望,《斯卡羅》又無法對應到年輕人重視的生命課題,以至於收視續航力薄弱。台灣若要講一個自己土地的故事,需要選擇一個經費不那麼高昂、但又足以喚起年輕世代共同情感的年代,《國際橋牌社》裡台海危機前後的年段,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近期即將於公視播映的《國際橋牌社》第二季,描述前李登輝總統時的國際情勢變化,然而跟大歷史劇不同的是,該劇以年輕女記者蘇婉甄作為切入點,讓私人的生命經驗與大時局的動盪有了更緊密的連結,而她與政商大家族長子陳慶堂的戀情,更為嚴肅的政治遊戲增添粉紅色彩,將政治的複雜結構簡化成張力強大的戲劇。《國際橋牌社》相較於第一季的嘗試,第二季更貼近一些台灣人熟悉的偶像劇元素,但還是有紮實的政治血肉,不讓男女的情感糾葛埋沒於不切實際的談情說愛,愛情要掙扎的不只是麵包,而是整個大環境的生存理念,小人物的情感掙扎就在三個國家的各懷鬼胎裡鋪展開來。《國際橋牌社》第二季以個人熱血的理念,衝撞政治灰色地帶的運籌帷幄,引領觀眾理解若要達到民主真正的勝利,有些不怎麼光彩的手段,都只是一個必定的過程,這些要素讓正義有了更寫實的輪廓。
      《國際橋牌社》第二季對應到各種世代的情感,除了學運世代之外,更有經歷過台海危機的兵役世代、媒體從業人員等,每個世代的焦慮與回憶在這部戲裡有了共同的交集。政治劇的特色,就是彰顯所有曾經發生的與正在發生的,都是一個共同進行式,誰都不是真正能完全置身事外。一般大眾對於歷史冷感,是因為沒有一齣戲劇會覺得過去的事情與我相關。政治題材正是過去所有歷史所積累的結果,種族情緒的矛盾一直影響著年輕世代的生存方式,《國際橋牌社》系列顯現這片土地上存在著許多懸而未決的心結,政治角力不斷的影響著私人生命的型態。
      熱門的韓劇《信號》重新集結了許多真實發生的懸案,並以穿越劇這樣年輕人能接受的題材,來尖銳的批判韓國政府長期迂腐的階層弊病,那為什麼台灣的戲劇,不被容許針對台灣的政治生態進行猛烈的反省?就連英國的國家電視台BBC,都曾經拍攝過批判英國政府對抗恐怖主義政策的《內政保鑣》,那為什麼台灣的公廣組織無法容許台灣更大膽的嘗試?《國際橋牌社》系列算是國內敢接觸敏感政治題材的先河,雖然質感不能說是善盡善美,但勇於突破的企圖心也是值得嘉許了。
      政治題材不一定艱澀的讓一般人無法下嚥,而是要端看切入點為何。三國歷史存在著複雜的勢力角力,但在電玩工業成熟的日本重新詮釋下,變成一個能烙印於年輕世代的共同回憶,歷史早就成為日本純熟的娛樂工業素材,不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日本自身的戰國時代也因為電玩的關係,行銷到了西方市場,電玩《對馬戰鬼》的熱銷更讓許多美國人對於日本的歷史產生興趣,製作人更被日本政府任命為觀光大使。
      歷史並非都是生硬的資料,若找對切入點,它可以是很有生命力的未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