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震動療法/垂直律動機/震盪律動機 號稱懶人運動甩脂機。
當有一個機器說妳可以什麼都不做,就達到減肥健身的效果時,是人都會心動。但靜下心來多想兩秒,世界上會有這種難以令人置信的好康嗎?也許有,也許沒有,我們一起來抽絲剝繭。
起源
震動療法(Vibration therapy),一開始根本就不是為了太空人而發明的,但是坊間相傳NASA也在使用這技術。
因為這故事實在太有趣了,所以我還是寫一下NASA到底怎麼跟震動療法牽扯上。
NASA的偽故事: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情況底下,人類的身體趕不上科技的進步。
在無重力或者微重力的情況底下,我們的肌肉質量與骨質密度會漸漸流失(一個月骨質流失1-2%,其實蠻快的),然後我們就成為新人類? 當然不是,回到地球之後就還是要面對、要習慣地球給妳的重力。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第一個人造衛星:Sputnik (俄文的衛星,很直白)
因此1950-60年代,世界進入了太空軍備競賽。
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第一個人造衛星上已經輸給了蘇聯,目光放長遠,NASA要第一個把太空人送上月球(於1969年,阿波羅11號完成這個任務),要建造第一個太空站(但是第一個太空站是蘇聯成功送上去的Salyut 1, 1971年, 跟英文的salute同字)。
將人送上無重力或微重力的情況,必須要想辦法避免前述的肌肉與骨質密度流失,所以要運動。NASA在60年代的軍備競賽中,為了避免太空人在運動的過程中,震動到太空站,所以設計了抗震動跑步機(Treadmill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和抗震動飛輪 (Cycle Ergometer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至今還在使用。
有震動這個字眼,商人的眼睛一亮,就說NASA也在使用這個技術。試想,太空站這麼精密,這麼高科技,在太空站裡面玩震動= = ,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
雖然是個假故事,太空人跟震動療法的牽扯我覺得有幾分道理。
G力也可稱為重力,在加速跟減速的過程中,身體會承擔力道,身體承受多少倍重力則稱為多少G。(1 G = 9.8 m/s2)
如果在太空中用震動療法,讓身體可以承受點力道,是否就可以減緩肌肉與骨骼的流失。理論上好像可行,小時候看的《七龍珠》就告訴我們,在重力室鍛鍊可以增加自己的戰鬥力!!!
震動療法 - 真實的故事起源
1960年代,德國科學家比爾曼(Biermann)研究震動療法對下背痛的功效。
(很遺憾當初的研究論文沒有附上他所使用的工具照片,但是Cycloid vibration massage,很可能就是初代的按摩椅或甚至按摩床 XD)
而當初的結論就是使用過 按摩椅後 Cycloid vibration massage後,可以達到肌肉放鬆,改善下背痛。
真實的故事總是缺乏故事性,就是這樣的單純。
理論上好像可行,但是實際上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如果是純粹的重力室的話,萬能的日本人還真的做過相關實驗,的確是可以讓你變 成悟空 強壯,但是用震動的方式有機會達到重力室的效果嗎?
震動療法的強度分別看頻率(Frequency)跟振福(Amplitude),頻率通常介在幾Hz到50Hz之間,而震幅大多在幾mm。以最大值50Hz跟10mm來計算的話,撐死不過0.05G。
大家也許會想,那我們把強度增加就好了吧?
強度還能增加嗎?
這就要討論震動過頭會發生什麼事情。
震動是會造成傷害的,很早就發現有些有些頻於震動工作是會導致職業傷害,像是下圖使用岩石破碎機的工人。
振動頻率太強,時間太久會產生手-手臂振動症候群(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這疾病在1918年就被提出了,比震動療法早了快半個世紀。
小結論:撐死不過就是個0.05G的重力加強(如果妳是垂直律動的話,如果是左右就要打折),你無法變成悟空。
目前證據到哪裡?
- 增加骨質密度!!!!! 在462人的綜合分析(Meta-analysis)實驗中發現更年期和超過65歲的女性做完全身震動療法後,骨質密度會獲得改善。但綜合分析所收集的文章裡面,大部分的骨質密度都未達差異,有幾篇很神奇的達到了非常顯著的差異,而且骨質密度的進步齊一性很高(就標準差很小,看不懂沒關係,反正就是很有問題)。因此...骨質密度到底會不會因此改善,我持保留態度。
綜合分析(Meta-analysis)實驗:先大量蒐集個別研究的分析結果,再作統計分析,以尋求一般性結論。(就是直接把一堆人做的類似研究結果拿來統計)
- 似乎可以讓肌肉獲得放鬆,尤其是改善下背痛。但是證據力缺乏。
- 似乎可以讓肌少症的老人家,獲得肌力的改善。但是證據力缺乏。
- 針對老人家與小兒麻痺的族群,也許可以改善平衡。
結論:天底下沒有這種好康。懶人是無法減肥的,還是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