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讀友通訊|一掬塵土

一掬塵土書封
一掬塵土書封
最近我偶爾會覺得這個世界逐漸扁平化,不同國家的人使用同樣品牌的手機、穿梭於大同小異的社群媒體、世界各地的街角都佇立著星巴克、體型各異的人們可能都穿Nike或Uniqlo等,當這個世界的流行話題趨於一致,當翻譯機器功能更加直覺且正確,說著不同語言的人都能如同電影「勝利號」一般,透過一個耳機直接進行交談,究竟人與人之間的歧異會加深抑或是縮小呢?講到這裡似乎該接上喬治・歐威爾或阿道斯・赫胥黎的反烏托邦作品,但其實我剛讀完這本伊夫林・沃所寫的「一掬塵土」裡既沒有可怕的威權政府也沒有一絲絲的科幻成分。
故事舞台是一座普通的英國鄉間莊園,東尼與布蘭達育有一子約翰安德魯,無所事事卻身居大院的布蘭達漸漸對生活感到不滿足,結婚前到處參加宴會派對的她如今卻被關在一座醜陋破敗的鄉間大宅,恰好在一次不請自來的拜訪中認識了名為約翰・貝佛的年輕男子,幾次來往之下迅速墜入了愛河。諷刺的是,這位貝佛先生在倫敦社交圈裡是不受歡迎的人物,平庸的中產階級背景,既無學識也無財力更無外貌,卻不知所以地令曾經的社交名媛布蘭達如此著迷。從讀者視角觀看眾人態度的轉變極為有趣,他們明知這起外遇事件正如火如荼展開,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想看戲到最後,而成為了這起外遇的共謀。
正當我覺得這是一本探討信任與背叛的愛情小說時,作者伊夫林卻安排了極為驚悚的情節讓後半段劇情急轉直下。兩人的兒子約翰安德魯在一次騎馬之旅中發生意外喪失了性命,丈夫東尼固守莊園假裝鎮定處理喪葬事宜,妻子布蘭達卻遠在倫敦參與她宣稱的經濟學課程。這段事故發生後的短短數頁卻是本書的高潮,死亡所帶來的衝擊既荒謬又虛無,所有人的行動彷彿包裹在泡泡之中,無意識地飄浮在設定好的舞台前,照著劇本該哭就哭、該說話就說話,令我不免想起「大佛普拉斯」那無厘頭卻又血淋淋的黑色喜劇。
「他的哥德式世界遭受嚴重的打擊,森林裡的空地不再出現穿著閃亮盔甲的騎士,綠色的草坪也不再有公主穿著刺繡鞋走過的足跡,身上有斑點的奶油色獨角獸亦已遠遠跑開......」
面對美滿家庭瞬間成夢幻泡影的東尼,聽信了一位探險家醫生的話,決定跟隨他遠離英國去巴西叢林進行探險,本來想逃脫熟悉場景的東尼反而有了大把時間反芻這些陸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人生究竟是在哪個分岔點轉錯彎走錯路了呢?在巴西荒野叢林之中遭遇艱鉅挑戰的東尼,最後與醫生分散且感染怪病,在妄想與真實交錯之間落入陶德先生手中,日復一日為他朗讀經典文學,曾經想逃離的家園變成永生不得見的夢想之地,其中作者安排的戲謔意味不言自明,無論再怎麼追求,生命最後不就是一把塵土,就算仍未死去的東尼在彼端的英國也已經不算存在。
其實我先前並沒有閱讀過任何一本伊夫林・沃的作品,卻很被副標的文字所吸引——「現代主義反諷敘事經典,理想的瓦解與幻滅」—— 人似乎終其一生都是在追尋,追尋成就、理想或者某種價值觀,並願意為此付出大把時間金錢,如東尼一心想要維護祖傳宅邸,過他理想中的英國鄉間紳士生活;也如布蘭達嚮往成為眾人話題的一份子,不惜拋下家庭也想推開那扇愛情的窗;或是身為第三者的貝佛,渴望進入倫敦社交圈而迷失在不倫戀情中。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串場角色都帶有各自強烈鮮明的特色,反叛、獨立、偏執、嫉妒、鄉愿,但作者卻刻意直指理想幻滅的過程,有多少人能一本初心?又有多少人能夠得償所望?
回到這封信的第一段,我最近有點懷念起從前的旅行時光,在搭乘交通工具的漫長時光裡很容易產生深度的對話,觀察不同文化的差異之處也很能觸發一些哲學性的思考,自從有了智慧型手機,旅行中的空白顯得異常珍貴。話又說回來,2021的現在就算想出國也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提要享受那份自省的時光了。然而讀完這本書令我驚喜地發現閱讀經典文學有很類似旅行的效果,在沒那麼全球化的時代異國色彩鮮明立體,不僅能看到近百年前的作者如何描寫文化差異,也會發現有些事情就算隔了百年也沒什麼差別,就像那句名言「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在自己的人生裡浮浮沉沉的同時,跨越時空距離去看看別人的人生,始終那麼迷人且舒壓,真心推薦給愛旅行的你。

讀有通訊計畫
此經典文學閱讀計畫為聯經出版社與聯合文學雜誌於2021年12月進行的合作,共有七位書友一同參加介紹12本風格各不相同的經典作品,同時發表於聯合文學雜誌網站,歡迎點網站深入閱讀更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