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20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一年後,再談利率、通膨與資產價格的關係,對近期美股風險升高的思考總結

  • 本站在幹嘛?歡迎參考〈追蹤股票名單、寫作方向和專欄架構〉一文
  • 所有付費訂閱讀者,都可申請加入專屬的TG群組。除了我之外,群裡面也有很多高手不時分享和討論投資想法,集思廣益。申請辦法詳見這篇
  • 一、另設有公開的Telegram群組(加入後須留意訊息並回答驗證問題),供大家隨便聊投資用;二、加入Discord群組接收科技成長股新聞資訊;三、追蹤美股投資十日談或臉書粉專獲得最新文章通知。

前言
大約一年前(嚴格來說是2021年4月),我寫了一篇文章,認為當時市場熱炒的十年期國債殖利率上升問題是「茶壺裡的風暴」,沒甚麼大不了的。主要原因有幾個,第一,從數據來看,利率與估值確實存在「反向關係」,即利率愈高、股票估值愈低,但這個反向關係是有條件的,國債殖利率必須要高到一個程度,才會對股票估值構成實質上的沉重壓力,這個臨界點大概在5%左右。即使抓4%好了,離這個水平也還很遠。
為甚麼利率高不好呢?從歷史上來看,美國從1955年到2000年前後,平均短期利率約5%至6%,當利率走勢在此一水準之上,經濟及金融問題便百病叢生,而且利率愈高就愈嚴重,像是隨著通貨膨漲不斷走高,對企業投資、融資和獲利表現都構成嚴重打擊,失業率也會不斷攀升,股市表現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以美國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利率拉升到10%以上的極端狀況來說,當時銀行甚至因為利率太高而面臨破產危機(現在低利率時代會覺得不可思議,當前的市場環境是升息利好銀行股),因為極高利率代表銀行資金成本也很高,而且對貸款客戶來說也更考驗還款能力。銀行放款結構容易出問題,導致破產機率大增。
George Dagnino, Profiting in Bull or Bear Markets
George Dagnino, "Profiting in Bull or Bear Markets"
除了目前國債殖利率水平離4%、5%還很遠之外,文章提到的第二個原因是,科技成長股真正的敵人是通膨而非利率。如果通膨持續高企很長一段時間,對經濟的破壞力是顯而易見的,有學者甚至稱之為經濟上的「癌症」。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通膨高漲,會讓實質所得與購買力下降,因此消費者應對策略就是減少支出水平,導致經濟放緩。站在企業角度,通膨高漲會影響獲利,因此必須相應削減成本以緩衝獲利下降的衝擊,可能會採取的行動包括:推遲擴張計劃、減少借貸、降低存貨以降低原料成本、裁員、更有意願透過提高產品售價而非投資科技來增加獲利。
去年年初,美國的通膨有一點點上來,但還沒有十分嚴重。當時包括美聯儲在內的整體市場共識,大致上認為通膨只是暫時性現象。如果按照當初預期,通膨很快就會下來,經濟逐步開放、復甦,貨幣政策以一個相對穩健、同時也比較照顧市場反應的步伐攤分幾年時間收緊,對股市不應該構成太大的衝擊。
後來科技成長股的走勢果然如文章預期,到5月最後下殺一波之後,很快就重拾士氣,我的成長股投資組合也在去年下半年突破了2月的水平,創下新高。

對最新形勢的思考
最近美國十年期國債殖利率又很明顯開始上揚,默默地已經突破了去年3月到5月期間的高點,最新來到1.84%左右。科技成長股從去年11月初以來,也已經跌了快滿三個月。這一波下殺跟去年3月到5月的調整有甚麼區別?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美股投資十日談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