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有一雙修長的腿,有一天他外出散步,接連被貓、貓頭鷹和一群鳥嘲笑他的腿瘦巴巴,這些嘲笑讓巴布很難過,因此巴布試著想辦法解決。他先上健身房鍛鍊腿部肌肉,可是沒有用;他上餐廳大吃一頓,可是還是沒有用;他去服飾店買衣服,可是卻穿著那些衣服讓他好不自在。最後巴布來到美術館,裡面的藝術品讓他大受啟發,他開始彩繪自己的鳥嘴,星期一他畫的像馬蒂斯的風格,星期二則是傑克森.波洛克的風格⋯⋯巴布每天都用不同的風格在他的嘴上作畫。神奇的是,先前那些取笑巴布的人,現在都反過來讚美他的鳥嘴設計是藝術傑作,甚至當巴布刻意讓嘴巴保持原來的紅色的時候,那些人還稱讚他走路姿態優雅呢!此後,巴布不再為了瘦巴巴的腿而煩惱了,還為它們感到相當自豪!
書裡的角色造型簡單,看起來像是出自隨意的手筆,但若仔細看會發現裡面成群黑身長腿的鳥兒們,只要稍微改變他們眼珠的位子、嘴喙張開的大小或動作姿勢,就能展現出不同的心情或狀態,讓人不由得佩服作者的功力,我想繪本作家們都必須費盡心思才能看起來很隨意呀!
本書作者瑪莉安.杜莎是國際知名插畫家,也曾寫過藝術創作系列叢書,難怪巴布系列繪本裡藝術含量這麼高。更難能可貴的是,書裡的藝術不會讓人感到遙不可及,反而平易可親,有時讀著讀著還會有想動手創作的衝動,這應該是我讀這本書的奇妙收穫之一。
說來有點羞愧,咪咪從小就沒什麼藝術細胞,也沒接受過相關的訓練,對於這書裡提及的畫家和畫作,我只聽過馬蒂斯和畢卡索,其他一概不識。不過這次重讀時,我反問自己:「為什麼不上網查查那些藝術家呢?」於是一口氣查了馬蒂斯、傑克森.波洛克、畢卡索、康丁斯基、米羅和蒙德里安,然後,我竟然深受感動!對我來說真是不可思議的體驗,我不知道駑鈍的自己竟然有機會被藝術感動,這是我讀這本書的奇妙收獲之二。
《大藝術家巴布》這本書在我們家已經一、兩年了,已經數不清看過幾次了,這次把它拿出來重讀是因為好好在學校碰上同學的嘲笑,而他對此耿耿於懷,咪咪不想介入孩子們的紛爭,所以在家講故事慢慢引導好好,陪著他,讓他自己找到解方。
此次重讀,頗有一番「孩子長大了」的回顧之感,好好大概兩歲的時候,每次共讀母子倆都會為了巴布吃胖的大肚子狂笑不止;兩歲半,好好懂得什麼是「喜歡」和「比較」了,我們會問對方「最喜歡哪一個鳥嘴設計?」;三歲幼兒肢體變靈活了,他開始模仿巴布上健身房的各種鍛鍊姿勢。而這次,我們照例把上面那些我們都好喜歡的「梗」都複習了一遍,然後我發現四歲多的好好看懂那些嘲笑和不友善了。巴布,真的陪我們走了好長的一段路呀!
我們共讀後的延伸討論已經執行好一陣子了,現在好好已經很習慣被問問題,甚至還會自己主動提問一些很關鍵的問題。例如:
「媽馬,巴布為什麼要畫他的鳥嘴?這樣腳也沒變壯啊!」
「你問得很好,我們待會看完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在媽馬看來,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就表示好好還未能掌握本書的核心精神,但是至少他已經很接近旨趣了,媽馬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很棒的嘗試。又或許,在幼兒好好的心裡,所謂的「問題」就是要直球對決,「腳痛就是要醫腳」才對呀!
「好好,巴布的專長、就是巴布最厲害的是什麼?」
「藝術。」
「你剛剛不是問我『巴布為什麼要畫他的鳥嘴?這樣腳也沒變壯啊!』嗎?」
「他用藝術把他的鳥嘴畫得很漂亮,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轉移大家注意力,然後就沒有人再去看他的腿了。」
「(翻到眾人被巴布鳥嘴設計驚豔那頁)好好,你看這些鳥的眼睛都在看巴布的嘴巴,而且還有人跑到巴布前面欣賞耶!跟前面大家站遠遠嘲笑他很不一樣耶!」
媽馬直接把好好的思路帶往巴布的專長,也算是轉移好好對巴布腿又沒變壯的注意力,訓練他像巴布一樣換個方向思考。
「你覺得為什麼最後一頁巴布沒畫鳥嘴了,沒有東西吸引別人了,貓頭鷹和貓竟然反過來稱讚他腿很美、很優雅?」
「⋯⋯」
「既然你也發現巴布畫嘴巴、腿也不會變壯,還有最後巴布沒畫嘴巴了,其他人還稱讚他走路很優雅。那你覺得重點是嘴巴嗎?你覺得到這個時候巴布還會管別人怎麼說嗎?」
「不會,不用去在意別人說什麼。」
「對啊,就像你上次被同學笑肚子大,你很在意,然後老師跟你說『不用在意別人怎麼說,把別人説的話當成a piece of cake。』」
「嗯,如果一直在意他、一直想他,那件事情就會變大變大變大,心情就會不好,可是那本來明明就是一件很小的事⋯⋯」
「對!你說的很棒,面對別人說這些有的沒的,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就好,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看自己厲害的地方,覺得很自豪,那就不用管別人的嘲笑。下次就當成把那塊cake大口吃掉就好。」
「媽馬,如果我吃掉了還是很在意呢?我可以去告訴老師嗎?」
「可以,如果你真的很在意,那你就去吧!」
哇!媽馬跟好好談話得小心翼翼、瞻前顧後,沒想到幼兒園老師可以直接這樣跟小孩溝通!雖然好好似乎還沒辦法打從心裡接受這件事,但聽他像唸咒語一般複述老師的話,我也期待唸久了就變成真的了。
其實咪咪自己年輕時個性也挺鑽牛角尖的,因工作之故,有幸聽過許多人的人生故事,才逐漸想通若有巨石當前,我可以選擇繞路而行,不須堅持將它鑿穿。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別人的注意力,就會發現問題根本沒想像中可怕。
「為什麼貓頭鷹和貓前面說他壞話、後面說他好話?他們這樣好嗎?」
「吼唷媽馬,剛剛不是說過了嗎?就是巴布後來畫的鳥嘴很美呀!」
「喔喔,那你覺得貓頭鷹和貓這樣的朋友好嗎?或者,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同學你會想跟他們變成好朋友嗎?」
「他們前面不好,後面好。所以後面就會想跟他們做朋友了。」
聽著好好的回答,咪咪忍不住笑出來,這就是小孩子的單純可愛呀!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誰永遠不跟誰好的,只要你改過,我們就會變成好朋友。希望好好能一直保有這樣的寬容。
親子共讀小技巧:運用故事的轉折來練習轉念
就咪咪的觀察,有些繪本故事發展會突然轉個彎或另闢蹊徑,也許作家們是想創造趣味或豐富情節,不過咪咪倒覺得這樣的安排是在提醒讀者人生本來就很多難解的結,但有時只要繞過去,一切就好了。
親子共讀時,家長可以善用故事裡的「轉折」,來培養孩子換個角度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可以結合孩子現實生活中碰上的困難來引導他「轉念」,那幫助就更大了。「轉折」可以是故事的寫作技巧、是故事情節的變換、是討論的問題、是解決的方案,也可以是改變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