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天上有100個月亮,有天恐龍寶寶發現那些「黃澄澄的東西」看起來好好吃,媽媽告訴他那不是吃的,是照亮夜空的月亮。那天晚上,恐龍寶寶趁著媽媽熟睡偷吃了一個月亮,月亮真的好好吃,所以隔天晚上他又偷吃了好幾個,吃得肚子圓鼓鼓的。不久,媽媽發現天空變暗了,恐龍寶寶假裝什麼都不知道,暗地裡決定不再偷吃月亮。可是接連好幾天,恐龍寶寶卻忍不住吃下一個又一個的月亮,吃到一個也不剩。天空變得黑壓壓,媽媽很驚訝發現月亮都不見了,恐龍寶寶感到一陣心虛和肚子痛,他很努力假裝沒事,但是那100個月亮在他的肚子裡亂竄,讓他痛到在地上打滾,最後他大哭著跟媽媽承認他吃掉了全部的月亮。媽媽沒有罵他,溫柔為他蓋上樹葉棉被,輕輕按摩他的肚子,幾天之後他大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滿月便便,媽媽高興得抱緊他,恐龍寶寶說「我錯了,我以後不敢吃月亮,也不敢說謊了」。巨大的月亮在他們身後緩緩飄上高空,從此天上就只有一個月亮了。
《我才沒有吃月亮》封面照,很有孩子味的故事,搭上誇張的圖案和強烈的顏色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一翻開這書,光看到「從前從前有100個月亮」就覺得作者很懂幼兒,三個五個不夠看,三位數的100就是幼兒界的夢幻天文數字,還有跳高、用繩子拉、用棍子敲就能摘下月亮,也根本是幼兒自編故事的標準情節,而那隻無法衡量自身行為後果的貪吃的小恐龍,則是幼兒的化身。因為這樣貼近幼兒的設定和安排,我家好好不曾對這天馬行空的故事提出質疑,總是很專心地聽我說故事。就算不特別把這故事傳達「不要說謊」的教育意義拉出來談,這都是一個很吸引讀者的精采故事。
作者把孩子說謊的心情轉折寫得很到位,其實一開始的原因很單純,就只是因為恐龍寶寶忍不住想吃月亮,當媽媽發現天空變暗的時候,恐龍寶寶當下不敢承認他吃了月亮,他告訴自己「只要我不要再吃就好,媽媽不會發現的」。「認為自己不會被發現」的想法就是說謊者之所以會說謊的關鍵,可是紙終究包不住火,最後當媽媽發現天空怎麼一個月亮都沒有的時候,他才因為心虛和腹痛說出事情真相,有趣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幼兒很難理解「心虛」的感覺,所以作者特別設計了100個月亮在肚子裡亂竄的橋段,咪咪覺得恐龍寶寶的肚子東凸一塊、西凸一塊,和強忍痛苦的表情,把「有話想說卻又不敢說的」的樣子畫得很傳神,不僅幼兒看得懂的,連大人也會會心一笑。
這本書來到我們家已經有好一陣子了,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以欣賞創意故事的角度來閱讀的,直到最近好好在學校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他把學校的小玩具帶回家,並謊稱是同學送的,我告訴他我會請老師幫忙查證,好好才坦承這是學校的玩具。我請他明天把玩具還給老師,並跟老師道歉,結果隔天他只做了一半,還了玩具卻沒跟老師道歉,不過他再度說謊說他有去道歉。第二件事是老師說好好在學校打人,我詢問他原因,他說是同學先拔他頭髮,他制止無效所以才出手打人,當時的我並不相信他說的話,所以我同樣說我會請老師幫忙查證,但他沒再多說話。隔天老師跟我說原來那位同學真的先拔了他頭髮,好好才會動手反擊。
就因為這兩件事,所以我特別找出這本書與好好共讀,一邊找還一邊想著沒想到我要用繪本來「說教」的日子這麼快就來了呀。
讀到恐龍寶寶假裝不知道為什麼夜空變暗的時候,好好馬上說:「他說謊!」
讀到恐龍寶寶哇哇大哭的時候,好好摀住我的嘴要我別再裝哭、別再說下去。
咪咪對於好好的反應的理解是,他已經隱約知道我為什麼今晚要特別講這個故事了,也知道我要跟他談什麼事情了,知道自己犯錯和承認自己犯錯是很有壓力的事,所以他想逃避。
雖然知道他應該有在反省了,但我是他媽馬,所以就算知道他聽了會不舒服,該說的我還是得說。
「好好,如果你是小恐龍你會怎麼做?」
「我不會吃月亮啦!」
「如果你真的忍不不住吃了呢?你該怎麼辦?」
「一開始就跟媽馬說我吃了月亮…」
「對啊,你看,如果小恐龍一開始就承認他吃了月亮就好了,就不會搞到全部的月亮都消失,也不會讓自己生病肚子痛。」
「就像你上次把學校的玩具帶回來那次,就是一開始說謊,後面也不得不跟著說謊,然後整件事搞了好幾天才解決。」
「你這次很棒呀,你一開始就說實話了,所以老師隔天就馬上找同學來談,然後很快就解決了,這樣就是很棒的結果呀!」
「如果說越多謊,問題就會拖越久,拖到後來可能就沒辦法解決了。」
不知道他有聽進去多少,教養沒有藥到病除的萬靈丹,媽馬我也只能做好被討厭的心理準備,只要好好有需要,我就教,想方設法地慢慢教。
當咪咪自己真的遇上類似的教養問題的時候,才知道要像恐龍媽媽那樣溫柔對待孩子有多難。大人常常跟孩子說「你說實話我不會罵你/處罰你/生氣」,可是真正做到的人不多吧?但當我們罵下去、打下去、各種管教招式出手,孩子心裡應該覺得自己「被切割」、「被背叛」和「不再被愛」了吧?覺得自己是壞的那邊,而爸媽在好的另一邊,自己好像怎麼做都不對。會不會要像恐龍媽媽那樣,用全然的愛包容孩子錯誤,就像在孩子說「我原諒你」,孩子知道自己被原諒了,才有後面其他的可能?關於這點咪咪也還在思考和嘗試。繪本能教我們的事很多,即使親與子看著同樣的文本,但仍各自有感動和學習,就像這本《我才沒有吃月亮》教孩子誠實,也教父母原諒。
親子共讀小技巧:利用繪本輔助教養,降低說教感
很多繪本故事傳達明確的教育意涵,如果能妥善利用,這些書會是家長教養路上的好幫手。不過因為沒有人喜歡聽別人說教,所以咪咪建議先完整把故事讀完再跟孩子談你希望他改善的行為,談的時候最好將繪本故事結合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件,明確地告訴孩子「如果像書裡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及「你希望他怎麼做」,盡可能貼近事實,避免過度延伸,才能降低說教感,藉書中角色的作為去鼓勵孩子,讓他覺得改變和調整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如此一來改變才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