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溫州街到溫州街》 心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關於文章
  作家林文月在〈溫州街到溫州街〉一文中記述兩位老師──國學大師鄭騫與臺靜農之間跨越一甲子的濃厚情誼,也為早年溫州街風貌留下珍貴的文字紀錄。直到今日,位於臺大與臺師大間的溫州街一帶,仍散發著濃厚的人文氣息。
  • 心得分享
  《溫州街到溫州街》在這僅隔一條辛亥路的極短的距離,卻因為時光流逝上了年紀,而成為咫尺天涯。從文中作者林文月老師的側寫我們可以知道鄭先生與臺先生之間濃厚的情感,以及文人間的相知相惜。
  在讀完整篇文章後,我印象最深刻的情景就是,「臺先生穩坐在書桌前的藤椅上,鄭先生則淺坐在對面的另一張藤椅上,兩人夾著一張寬大的桌面相對晤談著。」、「其實兩位老師所談並不多,有時甚至會話中斷,而呈現一種留白似的時空。」我想那時書房的空氣大概是靜謐而又濃厚的吧,就像在訴說著此時無聲勝有聲,透過眼神、陪伴、甚至是流動在空氣分子間的氣味,就能夠理解彼此,這樣的關係與氛圍是十分令人羨慕與嚮往的。平時我就不是一個話太多的人,在與友人見面時更多是在聆聽,因為我認為陪伴與存在就是兩人之間最好的溝通與話題,時不時的輕聲說幾句自己的生活,時不時的眼神交會,時不時透露出淡淡的微笑,享受著彼此的此時與此刻。

  在文中除了看見友誼的濃厚外還讀到了對於人生有限性的無奈,但我想正是為人生加上了一段期限,才會顯得其中所經歷的一切人事物是如此的有價值,畢竟當我們打從母親肚子裡呱呱墜地時,就已經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走向死亡,這也是在這段無法預測的人生旅途中唯一可以預測的事,所以當我們面對這段離別時,才會深知其中的無奈並悲從中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人生中一定會經歷與家人朋友的觀念衝突、遇到不好的人走向錯誤的道路,同時也會有愛我們的人守在我們身旁,陪伴我們一起逐漸成熟。
紀錄片中我看見了以理性無法接受的內容,看到了以感性認同與嚮往的畫面,內心的矛盾讓我思考感受了許久,仍然無法給出完整的答案。
我們人生中一定會經歷與家人朋友的觀念衝突、遇到不好的人走向錯誤的道路,同時也會有愛我們的人守在我們身旁,陪伴我們一起逐漸成熟。
紀錄片中我看見了以理性無法接受的內容,看到了以感性認同與嚮往的畫面,內心的矛盾讓我思考感受了許久,仍然無法給出完整的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鄭頻面對現實生活,嚴謹、認真並與人為善;琹涵經營心靈世界,抒發感懷,擁抱真善美。寫作過久,有時也會感到疲累,人生已然向晚,還有想望嗎?近日讀到陸游的〈烏夜啼〉:「世事從來慣見,吾生更欲何之?鏡湖西畔秋千頃,鷗鷺共忘機。一枕蘋風午醉,二升菰米晨炊。故人莫訝音書絕,釣侶是新知。」詩意在描述:光怪陸離的世
        《爸,父親節快樂》 天光雲影,記憶堆疊,我漸漸了解生命在某個時空有必要,帶著些許的感恩轉念的。第一次閱讀黃春明先生的鄉土文學作品,就在遠離故鄉的大學講堂上,思緒鋪延成多雨城市的悠悠情愁,段段往事湧現就像滔滔江水找不到句點停歇。
Thumbnail
蔣經國真正人生故事的實例,他無私為臺灣奉獻一生的故事,應成為當今年輕人的典範。同時該篇文章闡述了目前臺灣的環境與政治現況,以科學的觀點指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在寫作之路上耕耘了13-14年的我,曾經看過不少個說想當作家的人,結果隨著時間推移,他們都相繼脫離了隊伍,感嘆著可惜之餘,只能想著,可能是緣分不夠吧? 人事物之間,講究的無非是緣分二字。 緣分來了,便將文字拾起;緣分走了,再將它們還諸腦海。 當然,也有些緣分是關於人向這個世界說再見的。
Thumbnail
《小窗幽記》是一部格言集,條條都是人生的回味和處世的領悟。但我們在本文引用的勸學金言見於清.金纓編著的《格言聯璧.學問》中。意思是:閱讀未曾見過的書,如同結識一個情意相合的朋友,何等幸運;重讀已經看過的書,將如老朋友重逢,再叙舊誼。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朱雲漢老師的高思不止停雲在星河之際,也遠遠超越了楚漢相爭的兩極故事,卻似乎永遠定格在2023這個世局大變的前夕。筆者可以確定的是,政治學系的師生會永遠懷念朱老師開朗的笑容。也盼望他遼闊的視野,能給我們帶來祝福和幸運。
鄭頻面對現實生活,嚴謹、認真並與人為善;琹涵經營心靈世界,抒發感懷,擁抱真善美。寫作過久,有時也會感到疲累,人生已然向晚,還有想望嗎?近日讀到陸游的〈烏夜啼〉:「世事從來慣見,吾生更欲何之?鏡湖西畔秋千頃,鷗鷺共忘機。一枕蘋風午醉,二升菰米晨炊。故人莫訝音書絕,釣侶是新知。」詩意在描述:光怪陸離的世
        《爸,父親節快樂》 天光雲影,記憶堆疊,我漸漸了解生命在某個時空有必要,帶著些許的感恩轉念的。第一次閱讀黃春明先生的鄉土文學作品,就在遠離故鄉的大學講堂上,思緒鋪延成多雨城市的悠悠情愁,段段往事湧現就像滔滔江水找不到句點停歇。
Thumbnail
蔣經國真正人生故事的實例,他無私為臺灣奉獻一生的故事,應成為當今年輕人的典範。同時該篇文章闡述了目前臺灣的環境與政治現況,以科學的觀點指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在寫作之路上耕耘了13-14年的我,曾經看過不少個說想當作家的人,結果隨著時間推移,他們都相繼脫離了隊伍,感嘆著可惜之餘,只能想著,可能是緣分不夠吧? 人事物之間,講究的無非是緣分二字。 緣分來了,便將文字拾起;緣分走了,再將它們還諸腦海。 當然,也有些緣分是關於人向這個世界說再見的。
Thumbnail
《小窗幽記》是一部格言集,條條都是人生的回味和處世的領悟。但我們在本文引用的勸學金言見於清.金纓編著的《格言聯璧.學問》中。意思是:閱讀未曾見過的書,如同結識一個情意相合的朋友,何等幸運;重讀已經看過的書,將如老朋友重逢,再叙舊誼。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朱雲漢老師的高思不止停雲在星河之際,也遠遠超越了楚漢相爭的兩極故事,卻似乎永遠定格在2023這個世局大變的前夕。筆者可以確定的是,政治學系的師生會永遠懷念朱老師開朗的笑容。也盼望他遼闊的視野,能給我們帶來祝福和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