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自媒體當道的世代,作者出生於1947年、離開一般上班族時已經快要50歲了;但為什麼其累積的經驗跟技術仍然適用這個世代?甚至還可以開班授課、到企業去做培訓?回到其自身學經歷、是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之後進入了新聞界當記者,老實說真是讓人有點顛覆對於現在記者的刻板印象,畢竟坊間流傳「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深深覺得如果要知道怎麼寫出好文章?那麼除了跟在出版社以外的人學習、記者絕對是不二選擇。
看文章其實最怕一件事,那就是「不知道重點是甚麼」有些文章的開頭引言就讓人感到匪夷所思,舉例來說對於素未謀面的人說承蒙關照、這就是一件很詭異的事,雖然看起來好像相當有禮貌跟客氣但其實莫名其妙;又或者在應該好好用文字表達的報告上,塞進了一大堆讓人眼花撩亂的圖片,搞不清楚到底主角是誰?因此作者的分享,可以說是讓一切看是化簡;但該說的還是不能少,也不可能用過於簡短的幾個字就讓人知道標題方向為何?可是完全不理解內容是甚麼。
其實把文章寫好最基本的概念是「不要打高射炮」許多人為了讓自己感覺很不一樣、很厲害之類的,講話就非常抽象,套一句現在說的「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如果是朋友之間的閒聊就算了,可是如果是在公司行號做業務報告、在對外發布的新聞稿、或是在自己的網站想要分享宣傳,不免讓人覺得「到底是在幹什麼?浪費別人時間嗎?」
作者的方法其實相當簡單,其稱呼叫OJT(On The Job Training)也就是在職訓練,任何的模擬方式都不及直接拿當事人的現況來練習,有時候是一對一訓練、有時候是一對多的小團體練習,每個人可以針對自己的內容去重新思考、也可以對於其他人的內容給予建議,所以有可能一份報告是集結了眾人的智慧完成的,可是過程中也學習到了許多不同的切入點,畢竟每個人都是可以成為受眾跟消費者的,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看事情的觀點是會不一樣的。
如果說作者真的有什麼魔法的話,大概是把5W1H(六何法又稱為6W分析法或是5W1H,何人Who、何時When、何事What、何地Where、為何Why、如何How)操作的非常徹底
,很多時候無法寫出好的文章、讓人感動跟明白的文章,都是因為資訊知道的不夠多、以及細節不夠詳盡,想想身為一個讀者、不論是在甚麼樣的世代,需求都是差不多的,希望可以得到正確的內容、獲得自己有需要的資訊、看了就馬上明白不需要多加思考的內容等等,
找出受眾是作自媒體都會被要求跟建議的首要;但作為內容為主的支持者,想分享的是還是要多練習、多精進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