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台灣民俗諺語小詮說 (3)

媒人嘴,胡累累
台灣先民的婚娶,大半不是親自為之,而是委託媒人代勞。從問名(議婚.送八字)、送定(訂盟.合婚)、完聘(具帖.送聘禮)、迎親(新郎迎娶新婦)、做客(婚後三日夫妻偕至女家)等等程序,都可能仰賴媒人。
台灣先民社會中,媒人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有很大的話語權。添油加醋、促成婚事,在所難免。尤其在婚禮的末段,還考驗著媒人「唸四句」(说吉利話)的能耐。比如:「天地配合,成雙成對。夫唱婦隨,萬年富貴。」、「人客坐滿廳,聽着甌仔聲。新娘在準備,有食不免驚。」之類。因此,職業媒人多半機智能言。所謂「胡累累」,謂其随便說說,多半靠不住。這是台灣先民的經驗之談,誇大了「媒妁之言,不可盡信。」之意。
敢,快做嬷。悾,快做公。
驚天駭俗、殺人越貨的事或許不常有,也不會有人去鼓勵;但台灣先民對於胆識過人、超越常情者,仍不免讚歎。所調「敢」指的是「胆量」,所謂「悾」(戇、憨、傻)指的是没考慮太多便去做的「傻勁」,這樣的人,反能成事。
世故的老一輩常常語帶詼諧,嘲諷這些人;但同時也認同「有胆做,事易成」。說他們:「敢,快做嬷。悾,快做公」其實並不帶有負面評價。任何時代,豈不都有少數人憑藉膽識為人所不敢為?而且也正是這樣的人在開張新局面,引領新風潮。
棺材扛上山,無燒也得埋。
這一條諺語,若與上一條相連來看,可知台灣先民對於已經做了、卻未必成事者也有說法,那就是「妥善收拾」吧!
這裡以「扛棺上山」為喻,都已將棺材扛上山,不是燒就是埋,總得把它處理掉。埋,閩南語「音台」。是燒是埋,不過方法差異而已,最終都是在處理。這條諺語非常俚俗,卻也寓含一些道理。就是:事情既然都做了,情理中無論做得多麼差勁,總不能棄置不顧;相當程度反映了先民的行事觀。
買賣算分,相請無論。
台灣先民社會同樣有各種精明的人,他們「開孔也會,補窟也會」,好代誌、歹代誌,都有本事去應對。但有一個情理上的認知,便是:「買賣算分,相請無論」。「買賣算分」,指彼此若是買賣,那麼就利益均分,不要含糊;「相請無論」意味著若是請客應酬,就不要錙銖必較。
台灣先民社會重視然諾,有時候或許沒有什麼契約去訂定交易細節,但都有「買賣算分,相請無論」的認知,清楚知曉兩者的分野。把做生意看做是「相分利益」,而非「彼此競爭」,呈現出極其素樸的「交易觀」,與現代社會的交易行為很不相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