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1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閱讀筆記】致命登入

跟往常一樣,曉樂甫在臉書宣傳,我便點入博客來連結買下親簽版。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後,我沒有一次錯過曉樂新書,每每讀畢都被曉樂細膩的文字感動,其中議題也值得細細思量。 致命登入這本書也是,談及原生家庭、繭居族、網路交友以及PUA,其所探討範圍極廣,也都是時下大眾應當正視的。在吊人胃口的劇情中穿插不少議題,迫不及待翻閱下一頁時,議題也巧妙地走入人心,於是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思考,一場場無形思辨就此形成。我很佩服曉樂這樣的寫作方式,雖然相較之下,我目前喜歡她的散文多於小說,覺得小說不如散文那般流暢。但從上一本《我們沒有秘密》開始,就感受到她在懸疑劇情的用心,以及引人入勝的能力,非常期待之後作品呈現方式。 致命登入描述因車禍而擁有特異能力的男子陳信翰,因懼怕這個能力又對此束手無策,於是將自己封閉於家中與網路世界。面對親友的疏離與指責,他無以名狀,除了深鎖自我,他別無辦法。然而,在一次與網友「夕梨」會面之後,特殊能力讓他看見了即將發生的慘劇,陳信翰不得不將網路世界與真實世界連結,他自行搜找線索、承受多方不信任的壓力,以及越接近真相就越恐懼的心理。在一步步抽絲剝繭後,真相遠比陳信翰最初推測更為黑暗。然而也是因這一步步,陳信翰得以釐清自己混亂的人生。 -“血緣是人跟人之間最暴力的關係” 故事中陳信翰與家人的相處模式,將傳統東方社會表露無遺。辛苦賺錢、精心規劃,傾注畢生心血養大兒女,以為兒女會理所當然步上自己設計的軌道。過程中稍加脫離時,也會盡力說服自己與兒女一切都不要緊,按照原來的軌跡走便行。殊不知越來越偏,像一去不復返的列車。 曉樂多數作品都有連結教育這個領域,尤其在親子關係的幽微之處,總能完美呈現多數人曾走過或仍在經歷的痛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本經寫得不一定關乎成績,也可能關於性取向、社會地位、交友情形,甚至是政黨意識,只不過成績是一個最深植人心的話題,也因此最常被提及或拿來隱喻。 我相信陳信翰父母愛他,但那種愛卻不適合他。我時常比喻這種愛像種植花草,足夠的陽光與養分便能讓它茁壯,然而我們總給得不如想像。將盆栽放置不管,只偶爾看顧,到頭來定晴一望才發現那是該種在溫室的鬱金香。或者瘋狂澆水灌溉,卻不曾想手中捧著的是顆仙人掌。有些家庭眼中,植物枯萎的不明就裡,他們不明白自己的「適度」養育,到底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甚而有些家庭會執著,自己「適度」養育過後,盆栽應該回饋該有的模樣。 寫到這裡就想起情緒勒索這本書,情緒勒索不只發生在情侶與朋友之間,也有很大一部分發生在家庭裏面。血緣不比其他關係容易斬斷,而且無從選擇,打從呱呱墜地那刻起,就注定了一輩子的牽絆。這種牽絆像是把雙面刃,它能讓家庭穩固堅強,也能讓人就此被絆住,邁不開步伐。人們憑藉著血緣這段穩固的關係,總想從這之中得到更多。至於得到什麼因人而異,可能是等價的愛,可能是成就感,可能是自己未竟的夢想,甚至可能只是一種控制欲望。 - "活在這世界,只求心安理得,胸無大志並不傷人" 故事中陳信翰因特殊能力,而無法維持以往生活,從高材生雲端跌落地面,在旁人看來,他甚至跌的比地面更低,彷彿是救不回的萬丈深淵。父母與親戚的厚望將他生活逼迫至房間一隅,以最大能力避免接觸。 「繭居族」一詞源於日文,泛指長達六個月,待在家中不外出、不工作,也不進行任何社交的族群。雖從日文而來,但這些現象並不只發生在日本,在不少已開發國家中有越來越多繭居族案例。人們成為繭居族的原因並不一致,但方向大略相同。遭逢巨大挫折或變故,對自己或對人性缺乏信心,因此越來越退縮,導致舒適圈範圍急速縮小。 社會往往是這樣的,比起探討原因以治標,因不理解而恐懼的心態會率先抵達腦袋,而這份不理解又建立在社會價值觀之上。好比幾歲成家立業,幾歲攻克這枚頭銜。社會對一個人的要求還不僅止於成年人,我相信很多人幼時或多或少有被比較的經驗,無論是要維持名次的資優生,或是要加把勁的一般人,這些經驗通常都令人感到不快。我們活在一個無形的階級制度中,不只以此砥礪自己,也提醒旁人。因此當我們碰觸到與社會走向相反的人,比起問「為什麼?」,最常做的是阻止他繼續向前,甚至想幫他掰正到主流方向。 故事中陳信翰是如此,夕梨是如此,我們甚至可以廣泛地說其他角色也深受其害,只是他們沒有表現出陳信翰或夕梨那麼明顯的絕望。閱讀時,我也不斷想起廖瞇,從這兩個故事走向與細節感受傷害,以無形的名聲與成績推砌而成的社會,用非常靜謐緩慢的方式傷人。總是有人會講:「我也如是生活!」「我也是這麼走來!」,卻甚少去思量某些行為從一開始就是錯的,而這一錯便是好幾世代。假如多數人能有機會探討這個根,或者說「願意」探討,我想總是能擬出比強迫更好的解決之道吧?也許繭居族們在更退一步以前,能有機會被拉住。 - "網路上,一個人的形象主要由他給予的資訊拼黏而成,在任一環節巧加修飾,或以略過不提來間接達成目的,對方的想像力會加入,遂行你的心願,這是施騙的訣竅之一:得讓對方參與,他才會完全淪陷。” 故事中陳信翰在「世界樹」這款遊戲中結識夕梨、達西、芬里厄與黃,在這些人物實際延伸至他生命以前,他對這些人都有既定印象,因此當他漸漸敲碎隔在彼此間的螢幕時,那股顛覆想像的震撼感著實巨大。 閱讀這本書時,曉樂在其中穿插幾幕遊戲畫面。我雖然是不碰線上遊戲的讀者,但從字句中仍可以想像出畫面。一來是曉樂對遊戲的形容,文筆恰到好處,且不艱澀難懂。二來是我發現,現代人已難以跳出這種畫面,虛擬世界與現實交錯早就見怪不怪,我們可能不懂,但我們不會全然不知。 說句陳腐的話:網路資訊迅速更迭,現代人只需花不到幾秒的時間創建一個虛擬角色。角色之真實已不是重點,創建者的目的才是。無論像陳信翰這樣自卑於表面的人,或像故事中圖謀不軌的巨蟒,我們深知它即使虛擬,卻也無可自拔地相信。曾經何時,網路帶來的不只有便利,其對生活的影響力未來更甚。就像前幾個月讀到的《讚爭》提到:「每一則假情報訊息,必須至少有部分符合現實或普遍接受的觀點。」這段,呼應曉樂在書中提到的「拼黏或稍加修飾而成的資訊」,我們已能感受到網路與真實世界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稍有不慎便難以脫離。 - "對方知道自己很多事,就會讓人感覺到自己也有責任為這個人做點什麼” 故事中,夕梨的心被操控得團團轉時,我也讀得七上八下。她那趨近於奉獻,任憑誰也拉不回的心,太過「入戲」的我,一邊閱讀一邊想著醒醒好嗎?待回過神來,查閱相關資料跟新聞,才想起我們周遭也有不少夕梨。 PUA,為 Pick-up Artist 縮寫,最早出現於1970年代,一本名為《How To Pick Up Girls》的書傳授男性如何提升情商、精進社交技巧,成功吸引異性注意。近幾年來,PUA 延伸出更多層意義,不只被運用在男性對女性上,甚至可以說不只被運用在交友這件事。透過洗腦式灌輸,以及貶抑關係的情緒操控,讓對方拋棄自我、甘願臣服,許多騙財、騙色案例層出不窮,商場詐欺與職場霸凌更屢見不鮮。 故事中夕梨是一個寂寞的年輕少女,正是個最適合將 PUA 故事化的形象。夕梨其實算綜合以上三段而生的產物,透過網路排解對原生家庭與社經地位的不滿足,她以為找到了抒發寂寞的出口,卻沒想到慢慢走進巨蟒的血盆大口。我認為這並不能責怪夕梨,以她的處境而言太難宣洩。面對陽陽,她已備感自卑,而除了陽陽卻沒有任何理解她的人。如同迷失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小船,巨蟒像在之中高高聳立又遙遠的燈塔,即使源於燈塔的光是那麼模糊又曖昧,此刻也別無選擇,依循指引是她唯一知道的方向。 這其實不是一本那麼惆悵的書,故事末雖未明言夕梨的處境,但仍然起一絲絲希望。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打著打著就變成這樣,大概是這些議題帶著更多晦暗面,值得被拿出來探討,更期望能備改善。我們可以透過一本書,將原本絕望的模樣包裝,變成好理解、易親近的題材。當然也可以透過一本書重塑我們的價值觀。陳信翰的特殊能力不是不可能的,我想這個社會的進步也是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