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上)

【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上) 作者:如常法師 佛陀紀念館館長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這個展覽非常新穎,從名稱、內容乃至呈現方式,都是佛教藝術跨時空的首次獨創。 現代人對「絲綢之路」的印象,通常指的是從中國長安通往西域的陸路,事實上還有一條海線的「絲綢之路」,延伸廣遠超乎想像,既是商道也是佛道的重要性並不亞於陸路,但因舟船航行沒有留下大量遺址,便隨著時間流逝而漸為世人淡忘。
〔環形互動劇場★穿越百年旅程〕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為世人重啟記憶之門。以嶄新科技,呈現三百六十度環形互動劇場,透過裸視3D,在沉浸式的可視化環境中遠渡重洋。觀眾置身於包覆式的展場,會覺得自己登上了船,輕微而真實的搖曳感,如同在湛藍海洋中穿越時空,航向海線絲路及佛教傳播的百年旅程。 為慶祝佛館開館十周年而推出的這項特展,自二○二一年五月上檔,展期長達五年,而投入策畫的時間超過四年。結合跨國學術研究、考古、數位影像、數位媒體等,我們希望為佛教數位文化遺產的保存與展示,提供典範。 特別是其中的《海上佛教地圖》,記錄拍攝的足跡,遍及七個國家的佛教聖地遺址。策展團隊使用了專業的地理GIS軟體,精準測量地理位置;十億畫素的高解析度攝影,精密呈現並保存遺址的珍貴細節。整個展覽的精采度與重要性,是佛教海線傳播一次完整的梳理。
〔新媒體藝術★讓世界看到佛教〕 就像藍色基調的展覽海報,一波波海浪的背後,其實有著波瀾壯闊的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因緣。 促成這個展覽的關鍵人物,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Dr. Lewis R. Lancaster),他是佛教數位典藏領域的先驅,最大的願望是用數位、虛擬的典藏方式,讓全世界看到佛教所有的聖地,其中包括他最新的研究,那就是「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逐漸步入八十高齡的蘭卡斯特教授,在美好的晚年,思考著這麼龐大的研究內容在完成後,應該交由誰來展覽?  二○一八年,蘭卡斯特教授來到佛光山與我見面,談及「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展覽意願。當時我請教他一個問題,這個研究成果連國家級殿堂的故宮博物院都曾與他洽談,為什麼會想要交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蘭卡斯特教授說,他從三十年前在大師引薦下,擔任佛光山美國西來大學校長以來,一直非常欽佩大師對佛法的弘揚、不惜代價地支持佛教的發展,他相信把這個新媒體技術交給佛陀紀念館,他畢生的心血能得到完整的保存。聽到蘭卡斯特教授這番至誠的表達,我很感動。「新媒體」在博物館界常被運用,但多數只在一個區域做展呈,而「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是全場運用新媒體,預估投入的時間、物力與人力將超乎想像,我因此感到猶豫。 隔天,我陪同蘭卡斯特教授早餐時,大師從法堂坐輪椅來看這位老朋友。一位年逾古稀、一位已九十多高齡的老人家,相見的當下,蘭卡斯特教授握起大師的手背貼觸自己的額頭,象徵對大師最高敬意的頂禮。那一幕,我心裡已很清楚,我應該要做這個展覽。 後來我跟蘭卡斯特教授說:「我們傳承星雲大師對您的友情與心意,把這個展覽辦在佛陀紀念館,讓全世界以佛館為地標,走進來看見佛教各式各樣的聖地。」(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