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家庭中沒有誰是不重要的

圖 / 網路
圖 / 網路
古老的觀念
在觀念裡,在以前女生就是在做家事與一些雜七雜八的事務,直到現在還是有些父母需要幫手時,還是習慣叫女兒或者是媳婦幫忙,即便是在粗重或許也都是會叫他們用一下,這時的丈夫或兄弟們通常都在沙發上看電視或玩手機都是有可能的,但為甚麼會變成這樣呢 ?
孤味
在電影《孤味》裡,林秀英面對拋家棄子的丈夫雖然有些許怨言,但依舊靠子自己的雙 手拉拔三個孩子長大,此角色象徵了早期傳統臺灣女性吃苦耐勞的精神。但究竟是什 麼造成臺灣民眾認為早期臺灣的女性普遍帶有這份特質呢 ?
日據時代
在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規則第三條規定:「公學校的修業 年限為六年,公學校的科目為修身、國語、算術、漢文、理科、 手工及圖畫、農 業、商業、唱歌、體操、裁縫及家事。農業、商業其中科目 分配予男生,裁縫及家 事分配予女生。」由此可看出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教育主要想要將女生培養為賢妻良母的形象,從這點可以看出在當時政府的定義之下,這個刻板印象就深根蒂固在台灣人心中。
娶妻當娶客家女
在客家人的婚姻中。先生稱會稱妻子為「輔娘」,意思就是輔助的女人,就是幫助老公的妻子,由此稱謂可看出客家群族中女性身分地位的意涵。且有一句話叫做男主外,女主「四面八方」,客家女性除了刻苦耐勞外還是理家高手,更是能上山下海甚麼都精通的女超人。
客語中的輔娘,「輔」在字義上不單只是輔助的意思,較具有權力意涵。輔娘為人妻多年後,媳婦熬成婆,成為「家娘」(客語的婆婆稱呼),則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與地位。因此,客家女性不單只是扮演著「賢內助」的角色,也可以說是掌握家庭重要發展的「掌舵者」。
重男輕女
我想是因為以前的農業社會需要男丁去耕種收成吧,所以在以前都會稱呼以後會出嫁的女兒為賠錢貨,力氣大的男丁總是用處會比較多的,再者還有傳宗接代的問題,香火傳承的問題皆都是男孩子能夠承擔的事情,對於出嫁的女生如同就是夫家的人一般,是無法幫忙家裡這些事情的。
大陸影劇或小短片
常常看到一些姐姐在大城市工作,而弟弟在家好吃懶做,父母要給他娶媳婦買房還得跟姐姐拿錢說那是應該的事情,這種事情在東方人已經習以為常,然而在西方文化卻不會有這種狀況,究竟是多貶低女性才會有這種文化的存在,或許不值錢的觀念依舊在男尊女卑的觀念裡徘徊。
男女平等一直是民主之下的重要目標,不管是職場還是家庭或者是社會上都非常重要,能力的好壞或價值的高低不該因為性別而有所差距,更多的是客觀的去思考怎樣才是正確且無誤的判斷能力,在這新的時代裡,老舊觀念就該隨著新陳代謝而離我們遠去才得宜。

miss 2022020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