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14章】道之存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文:
王弼本: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帛書(校):
視之而弗見,命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命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命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爲一。一者,其上不繆,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命也,復歸於无物。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沕望。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
楚簡:缺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夷、希、微,分別描述在不同感官上的「狀態」,這些狀態皆是既細既微,幾近無色、無聲、無形,但不是完全的「無」,事實上仍是存在。
幾近於無,是因感官察覺不到,通常在感官之外的事物,我們會不自覺下意識認為它沒有存在,當然實際上人體感官察覺不到的事物多了去了,比如紫外線、紅外線,20赫茲以下、2萬赫茲以上的聲波等,所以感受不到不代表不存在,但人通常會以感官覺察做為依據,透過感官接收的訊息,經過傳導神經,在大腦內成相,然後產生感受,這是人認為的真實。感官接收訊息的程度有限,也間接限制了人類的感知,所以我們以為的真實,並非世界運作的全貌。
對於「道」的探知,非以感官出發,視覺、聽覺、觸覺有其侷限,看到、聽到、摸到的不能說是完全的「道」,當越想看它是什麼,就越無法看清「道」是什麼,因為是用感官觀測,唯有跳脫感官,才有機會擺脫侷限。「道」是一整體,無法僅用知覺去探索,它是融合的概念,故稱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皦:明亮、清晰。昧:幽暗、隱晦。繩繩:綿綿不絕。惚恍:混沌不清。
「上、下」不一定是指道體的上下面,道無邊際,則無成形結體,應不存在「面」,「上、下」或可指道顯現的程度,它並非明白清晰地顯現,亦非幽暗隱晦地隱藏,它無邊無際,連綿不絕,無法被明確地定義,形象趨近於「無物」。
物是成形,有形有象,無物則無形無象,「道不以物的形象存在」是指道的運作核心,照理說,世間的一切均屬於「道」,其中應包括萬事萬物,無論成形或不成形均包含在內,但這是指道涵蓋的範圍,這裡主要指涉「道」運作的那股核心動力。它存在,但卻沒有形體,要描述一個沒有形體的「象」,只能說是混沌不清的無物之象。
它無所不在,卻又無顯其象,人欲迎之、隨之需有明確的對象,既無象便無法得見,這一方面說明道的無形,另一方面意旨道不存於感官之中,而存於心。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以現今往回看,我們稱古代時空背景為「古」,但經典是始於古代,在當時的人來看,所謂的古是多古?往前推到盤古?所以古之道可能指太初道之源,是起源,也是能源,然後一脈運作至今,貫穿歷史,可稱道紀,這是時間上的道紀。
道的運作有其規律,這規律從太初就開始運作,是規律就會有原則,而循環是核心,生的盡頭是死,死的開端是生,極端則復返,否極則泰來,整個宇宙動起來,循環不息,其中的動力、變化、延續皆是道之所在,可稱道紀,這是道之運作綱紀。
循環不息即是生機,面對今之「有」,「有」是有機形物,是人所接觸到的人、事、物,應以生機的方向為考量,當不斷消耗即是在減損生機,譬如對身體的消耗:作息、飲食不正常;對心靈的消耗:糾結、在意、放不下,消耗自己也會間接影響他人,所以平和穩定才是生機之道。
古之道vs今之道
帛書甲乙本均記為: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帛書的年代相對於通行本久遠,可能後世寫者為行文語意連貫通順,遂將今字改為古字,但也可能是帛書本之抄誤。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使人容易聯想以古代的道理來處理現今之事,類似以古鑑今,它有借鑑、傳承的概念。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整段來看,說明道不受時間限制,知古始所以能執今,無論你生於何時、處於何時,當下的道即是合適的道,真理不變,變的只是人對道的想像,拾起真理以應對今之有,更有種直接面對之感。
avatar-img
72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受「寵」或「辱」,內心都會起波瀾,應重視大患存在於「身」。身心為一體,「身」是代表著「我」的個體,它承擔著所有無形的東西,產生心理活動,所以心的變化來自於身的承載,而大患始於心亂。
物本身是中性,個人接觸後,各有不一樣的影響,為腹者能轉化,為目者反受控制。
「有之以為利」,事物呈現它的形象,便於人對它產生解釋,讓人易於賦予其意義與用途;「無之以為用」,事物未顯現的面貌,容易被忽視,以為「沒有」,所以誤認為無用,其實「沒有」之處,才有妙用。
在六識打開之時,「神」常一去不復返,透過六識,我們時常在各個地方「留神」,產生在意,時間一過形成記憶,有些記憶會記得,有些會卡在意識深處,無法察覺。
在天之道中,事的功成有其定數,自身盡了力,功成的效果會回饋,這之間有適當的「度」,拿取過多、驕傲自大都是超出了「度」,唯有體悟到「適度」,才是真正的身退。
人看水,水處於低下,而水本身卻無此心,只有順應,上天給它什麼任務它便執行,因為無心,所以海納,能納則廣,加上以柔為本、韌為質及衍生的特性,因此幾近於「道」。
人受「寵」或「辱」,內心都會起波瀾,應重視大患存在於「身」。身心為一體,「身」是代表著「我」的個體,它承擔著所有無形的東西,產生心理活動,所以心的變化來自於身的承載,而大患始於心亂。
物本身是中性,個人接觸後,各有不一樣的影響,為腹者能轉化,為目者反受控制。
「有之以為利」,事物呈現它的形象,便於人對它產生解釋,讓人易於賦予其意義與用途;「無之以為用」,事物未顯現的面貌,容易被忽視,以為「沒有」,所以誤認為無用,其實「沒有」之處,才有妙用。
在六識打開之時,「神」常一去不復返,透過六識,我們時常在各個地方「留神」,產生在意,時間一過形成記憶,有些記憶會記得,有些會卡在意識深處,無法察覺。
在天之道中,事的功成有其定數,自身盡了力,功成的效果會回饋,這之間有適當的「度」,拿取過多、驕傲自大都是超出了「度」,唯有體悟到「適度」,才是真正的身退。
人看水,水處於低下,而水本身卻無此心,只有順應,上天給它什麼任務它便執行,因為無心,所以海納,能納則廣,加上以柔為本、韌為質及衍生的特性,因此幾近於「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道法之處,強調了看不見、聽不見、摸不到的微妙之處,並提到了失業、職場、心態等現象,最後還關連到了科技及大數據的應用。整篇文章充滿了哲學的思考與深刻的觀察。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道法之處,強調了看不見、聽不見、摸不到的微妙之處,並提到了失業、職場、心態等現象,最後還關連到了科技及大數據的應用。整篇文章充滿了哲學的思考與深刻的觀察。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