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排組08:傳記(中)──《巨流河》、《碎琉璃》、《異端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次介紹三位思想界與文壇先進。分別是:齊邦媛的《巨流河》、王鼎鈞的《碎琉璃》、韋政通的《異端的勇氣》。這三本很「老」的書,在時下出版社大推新書、眾人追隨暢銷書榜與名人推薦的閱讀氛圍下,格外顯得不合時宜或過於落伍,但或許偶爾我們也不妨回過頭,讀讀這些「過時」卻無比雋永的珍寶。

齊邦媛:《巨流河》


齊邦媛教授是知名的學者、作家與譯者,也是早年將外國文學與學術思想著作引介進台灣的重要推手。記得大學時讀過一本社會學經典《寂寞的群眾》(The lonely crowd),譯者蔡源煌特地在譯者序裡,感謝齊邦媛教授將這本書介紹給他。《巨流河》雖是齊邦媛的自傳,但書中有相當篇幅談她個人對於中國近現代戰爭的回憶,也因此在方德萬的《戰火中國1937~1952》書中也引用《巨流河》書中文字,從大戰爭中的小人物視角省思歷史。由此可知,《巨流河》的出版價值不只是一本個人傳記這麼簡單而已。
我是在《巨流河》出版多年後才有幸拜讀。坦白說,如我一代的後生晚輩對於齊教授所知不多,對於自己能否耐著性子讀完這本厚達600頁、歷時四年寫成的回憶錄也沒太大把握。1924年出生的齊教授是我爺爺那一輩的長者,她的家鄉在遼寧……這些因素都讓我有點不太確定,書中講述的陳年往事會不會讓我覺得有些隔閡?
沒想到,展書閱讀後,我就欲罷不能地連著好幾天看完,完全沒有感到跨越年代的隔閡,實在精彩、好看!好看的原因何在?我認為最主要在於作者敦厚的個人修養與學識、優美的文筆為書中文字定調,讓讀者讀出她如此純粹、如此虔誠、如此堅定、又充滿尊嚴的知識分子態度,令人激賞!
《巨流河》的書名來源來自齊教授的父親,她說:父親晚年的言語更少,近乎沉默,正似從洶湧的巨流河沖進了啞口海,奔騰的波濤彷彿銷聲匿跡,再也發不出怒濤聲。正似莎士比亞的名句,「人的一生,充滿了聲音與憤怒,全無意義。」(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齊教授年少時期面對戰爭的親身經歷,磨出她那不服輸的精神;來台後父親遭遇的政治因素,更鍛鍊她真誠堅毅的性格,這些故事與經歷,就留待所有讀者進書裡一探究竟。本書特別推薦給出版同業,看齊教授如何在眾目所視、眾手所指的學術與政治壓力下,進行第一套國民中學部定本國文教科書的編審工作;看她擔任筆會主編時,如何推動「台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畫,以及當時文壇的交往與交流風氣,她寫道:「在文學面前,沒有『他們』、『你們』,只有『我們』啊!」一字一句,至情至性,鏗鏘有力,對於後生晚輩更是一種警醒!

王鼎鈞:《碎琉璃》

以散文家自稱的王鼎鈞先生是我非常景仰的文壇前輩,他的「作文與寫作系列」是每個有意致力於寫作、且想從中求進步的寫作者必讀之書,其中《文學種籽》釐清了「創作」與「寫作」的差異之處,《講理》不僅在談「論說文怎麼寫」,更有著呼籲啟蒙理性、重視思考的重要。
我喜愛王鼎鈞先生誠懇的文字,因為從他的文字裡,我讀到對人深深的愛與關懷,閱讀他一本又一本的作品令人如沐春風,心甘情願地受其教化。但可別因此誤以為王先生寫的是通曉人生大義的「勵志文」,他寫人性與社會筆鋒銳利又精煉,多帶哲學味道,更重要的是文章結構很美,值得讀者反覆閱讀,必有所獲。
雖然王先生真正的傳記是那套大部頭的《回憶錄四部曲》,但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或許類自傳的小書《碎琉璃》更容易讓人親近。《碎琉璃》是本非常奇妙的作品,你說它是散文嗎?但書中一篇篇短文卻又奇幻生動到讓人覺得:這是本小說吧?怎麼會這麼好看!
王先生今年高齡九十五歲,雖然我從未見過他,他也沒能「跟得上時代潮流」建立「個人粉絲團」,但我永永遠遠都是他的忠實粉絲。衷心祝福他平安、順心!

韋政通:《異端的勇氣》


過去我曾在另一個寫作平台Medium上寫文介紹《異端的勇氣:韋政通的一生》一書,因此在此不再贅述,敬請讀者移駕閱讀。
本書除了記錄韋先生的一生,也特地選錄韋先生多篇文章。其中,我特別推薦〈異端知識分子在臺灣〉一文。
六O年代的台灣,有一批知識分子勇敢地在雜誌上發文反思,如雷震、傅正、費希平、殷海光與韋政通等人,他們從中國來到臺灣這片土地上,抱著「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與當權者對抗,透過各自的方式來爭取人民的自由與民主的權利,為臺灣民主化歷程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在那個威權的時代裡,他們的危言危行被當權者視為異端,倍受打壓迫害;但到了自由民主已是臺灣基本社會共識的今天,當歷史上的異端,已成為現在的主流,他們的言行與生命選擇,看起來卻變得太普通,而為眾人所逐漸淡忘。
現代知識分子該擔負起社會思想的導師,引領影響著普羅大眾進行獨立思考,而不是消極的如一般市井小民一般成為酸民。或許我們該重新閱讀這些歷史課本上所佔篇幅甚小,甚至根本不占篇幅的時代精神,然後再返身問問自己,當我面對同樣的困境,我會做什麼選擇?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如果要你列舉一位文學創作者,他同時也是一名音樂重度愛好者,你會立刻想到誰?(拜託!留言給我)若你問我,我會不假思索說出口的名字有三位:村上春樹、石黑一雄、依坂幸太郎。這篇就來寫寫這三位喜愛音樂的小說家,文末並加碼分享幾本音樂書。
張繼高先生說:「音樂是一種語言,要用點心思學習才能聽懂它。」那麼對於像我這樣的非音樂科班門外漢來說,該如何學習音樂這種感覺起來似乎有一點抽象,卻讓人一輩子心甘情願浸泡在其中、為之深深沉醉且無法自拔的「語言」?
在我的青春歲月裡,這本《必須贏的人》像是一扇明亮的窗戶,讓我在沉重的升學考試壓力下,可以面向外面的世界自在的呼吸;在親身學習樂器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逐漸感受到音樂裡的溫暖與光亮...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情況:有天當你醒來,睜開雙眼卻發現眼前一片黑暗,生命進入永久的停電狀態,往後該怎麼生活?下一步該做什麼?再進一步地問:看不見時,該如何閱讀?看不見的人,又是怎麼閱讀的呢?閱讀,只能透過眼睛嗎?
記得有一首國語流行歌曲名叫《愛,很簡單》。愛的確可以很簡單,但深入探究後才會發現,其實愛一點也不簡單,「愛」牽涉的層面太廣,複雜性往往超乎我們所想像。尤其是當涉及與自己帶有某種緊密連結的家人之愛,有時不僅未能帶給我們那種經過刻意渲染、塑造出的「聖潔的光芒」、「偉大又慈愛」的情感......
一位書評家曾這麼形容:「閱讀康拉德需要勞心勞力,而這種事在今天足以勸退任何人。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康拉德成名在望,只要他的太陽一升起,就再也不會落下。我不是在說他會變得很受歡迎,……我說的是,他會被人發自心底崇敬。」
如果要你列舉一位文學創作者,他同時也是一名音樂重度愛好者,你會立刻想到誰?(拜託!留言給我)若你問我,我會不假思索說出口的名字有三位:村上春樹、石黑一雄、依坂幸太郎。這篇就來寫寫這三位喜愛音樂的小說家,文末並加碼分享幾本音樂書。
張繼高先生說:「音樂是一種語言,要用點心思學習才能聽懂它。」那麼對於像我這樣的非音樂科班門外漢來說,該如何學習音樂這種感覺起來似乎有一點抽象,卻讓人一輩子心甘情願浸泡在其中、為之深深沉醉且無法自拔的「語言」?
在我的青春歲月裡,這本《必須贏的人》像是一扇明亮的窗戶,讓我在沉重的升學考試壓力下,可以面向外面的世界自在的呼吸;在親身學習樂器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逐漸感受到音樂裡的溫暖與光亮...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情況:有天當你醒來,睜開雙眼卻發現眼前一片黑暗,生命進入永久的停電狀態,往後該怎麼生活?下一步該做什麼?再進一步地問:看不見時,該如何閱讀?看不見的人,又是怎麼閱讀的呢?閱讀,只能透過眼睛嗎?
記得有一首國語流行歌曲名叫《愛,很簡單》。愛的確可以很簡單,但深入探究後才會發現,其實愛一點也不簡單,「愛」牽涉的層面太廣,複雜性往往超乎我們所想像。尤其是當涉及與自己帶有某種緊密連結的家人之愛,有時不僅未能帶給我們那種經過刻意渲染、塑造出的「聖潔的光芒」、「偉大又慈愛」的情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身為屏東文學工作者,我是直到去年的"屏東文學史"發表會後,大家到永勝五號相聚,才有機會和曾貴海醫師面對面聊上幾句。 當時有個音樂劇企劃,名稱暫定為<千尋萬年溪>,名稱來自已先走一步的郭漢辰老大2011所編的書。計畫將超過半世紀以來,萬年溪畔誕生的文人故事,包含李淑德、(故)汪乃文(音樂)、(故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前言 <巨流河>的作者齊邦媛曾是國際筆會的一員,蘇聯解體後,她有次參加筆會,遇到原蘇聯集團一員的東歐小國—愛沙尼亞—的筆會成員,她們向齊訴苦,以前在蘇聯集團內,用蘇聯文寫作,聲討蘇聯惡行,頗受國際文壇的注目,現在國家獨立了,因為愛國,因為國格,沒理由再用蘇聯文寫作,然而使用自己的語言創作,人口少,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總括評析王度廬「《鶴》《鐵》五部曲」。
Thumbnail
臺灣文學巨擘齊邦媛女士享嵩壽101歲,她晚年長住養生村,此舉引領眾人反思老年照護及養生議題。養生村需求正受生技公司重視,放眼未來,康養產業鏈將是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一)文學人的歷史見證 齊邦媛(1924-2024)親筆自傳《巨流河》(台北:天下文化,2009年7月第一版),六百餘頁,近三十萬字,自家世、幼年、求學一直到教學、研究、行政……,娓娓道來,在一則則精采故事中,見證了一個大時代中傳奇女子的遭遇,內容豐贍,字斟句酌,值得讀者從不同角度一讀再讀。 齊
Thumbnail
從《一生中的一天》到《巨流河》,齊邦媛教授以淡雅的筆觸勾勒出人生的風景,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有幸認識這位風格獨特、富有智慧的台灣文學守護者,親身感受他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豁達,妙語如珠,犀利深刻。聽到他以101歲高壽去世,前塵往事翻湧,才知道他的精神一直守護著我。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身為屏東文學工作者,我是直到去年的"屏東文學史"發表會後,大家到永勝五號相聚,才有機會和曾貴海醫師面對面聊上幾句。 當時有個音樂劇企劃,名稱暫定為<千尋萬年溪>,名稱來自已先走一步的郭漢辰老大2011所編的書。計畫將超過半世紀以來,萬年溪畔誕生的文人故事,包含李淑德、(故)汪乃文(音樂)、(故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前言 <巨流河>的作者齊邦媛曾是國際筆會的一員,蘇聯解體後,她有次參加筆會,遇到原蘇聯集團一員的東歐小國—愛沙尼亞—的筆會成員,她們向齊訴苦,以前在蘇聯集團內,用蘇聯文寫作,聲討蘇聯惡行,頗受國際文壇的注目,現在國家獨立了,因為愛國,因為國格,沒理由再用蘇聯文寫作,然而使用自己的語言創作,人口少,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總括評析王度廬「《鶴》《鐵》五部曲」。
Thumbnail
臺灣文學巨擘齊邦媛女士享嵩壽101歲,她晚年長住養生村,此舉引領眾人反思老年照護及養生議題。養生村需求正受生技公司重視,放眼未來,康養產業鏈將是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一)文學人的歷史見證 齊邦媛(1924-2024)親筆自傳《巨流河》(台北:天下文化,2009年7月第一版),六百餘頁,近三十萬字,自家世、幼年、求學一直到教學、研究、行政……,娓娓道來,在一則則精采故事中,見證了一個大時代中傳奇女子的遭遇,內容豐贍,字斟句酌,值得讀者從不同角度一讀再讀。 齊
Thumbnail
從《一生中的一天》到《巨流河》,齊邦媛教授以淡雅的筆觸勾勒出人生的風景,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有幸認識這位風格獨特、富有智慧的台灣文學守護者,親身感受他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豁達,妙語如珠,犀利深刻。聽到他以101歲高壽去世,前塵往事翻湧,才知道他的精神一直守護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