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50+」就是人生下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年開春,看到子姪輩的一位大學生在臉書上,寫下今年7項目標。
這觸動了我,汗顏地思索:「我有多久沒為自己設立目標?」但若真要設目標與夢想?我今年要做什麼呢?

50歲的「中老年人」,好像真的邁入一道「檻」

想在職場拼出成績嗎?這個年紀如果尚未站到管理階級,或未握有權勢,「再晉升」的機會已微乎其微。
身為公司的「老員工」,往往是「坐穩位置、領到薪水」已很滿足;上班要做的工作已經做了10幾、20年,幾乎熟到閉著眼睛就能完成,工作已缺乏挑戰性,每天「盡本分就好」,甚或變成「一日混過一日的『薪水小偷』」。
努力經營家庭嗎?這個年紀孩子多數已長大到脫離被保護羽翼,不再需要全心全意照料接送;與另一半共同生活了20多年,也差不多快達到「相看兩厭」的地步。當孩子與另一半都有自己的自我意志與生活,家庭以乎也難成為「設立目標」的選項。
50+的階段,設定的目標與年輕人自然不同

那50歲的目標該訂什麼呢??

我周邊有許多「五、六年級生」,剛好邁入這個坎,似乎都一樣茫茫然。

對工作失去熱情,不再被孩子與另一半需要,一下子覺得自己的人生「空」了起來,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也有一些人曾經站上職場舞台高處發光發熱,但在這個年紀,逐漸被年輕人取代,「往下坡走」的階段,從意興風發到落寞喪志,更顯蒼涼。

50歲不該是終點,而是人生另一個起點

我有位朋友在50多歲急流湧退,他說奉獻工作已大半輩子,要趁還「走得動」,享受自己夢想中的生活。他很早就規畫人生,退休後被動收入仍可月入5萬元,他背起行囊,走遍台灣310多個鄉鎮,嚐盡天下小吃,結果他把嚐過的美食寫成文章,不但有副刊邀稿,還有廣播找他上節目,退休後的人生更多彩多姿。

還有不少50多歲朋友,這個年紀雖還未達財富自由,仍必須「困」在職場裡,工作即使「得過且過」,但有人另找到「生命的出路」。

一位朋友愛寫作,利用閒暇把所見所聞寫成文章,在部落格裡發光發亮。
一位遠房親戚選擇參加社團,利用假日學撕紙畫,「重新當學生好有趣」,她說,一頭栽入練習新才藝,還結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有幾個朋友則是認真學「理財」,努力研究投資術,買了一堆書或聽演講,查看各公司營運狀況,投資股票、基金或房地產等,找到事情做、偶爾還可賺錢。

誰說50歲就要「走下坡」?「50+」的人生,其實還有很多可能

不論50、60甚至70歲,我們仍可以設立自己每年的目標,即便「50+」的目標不與年輕人相同,但只要能重新點燃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情,以我們擁有的經濟力與經驗質,在這個美好年齡,更可以對世界大聲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職場上的「競爭對手」,往往不見得是其他公司,而是內部「自己的同仁」。 這種感覺,很像以前曾玩過的遊戲:「敵人就在你身邊」。
情人節有貼心男士買了一堆金沙巧克力,送到場所有女性,每個女人都驚呼連連。在場身價不凡男子語帶不屑說:「這是幾趴的巧克力?」意指送這種東西很LOW。 但誰在乎吃到的是便宜的金沙?還是貴桑桑的進口巧克力,重點是送禮者的「有心」,讓很久沒收到另一半巧克力的女人們,得以在情人節收到浪漫的禮物呀!
多數女人,總期待「儀式感」,尤其是情人節這類與「感情」有關的節日。 對女人來說,365天為你柴米油鹽醬醋茶,唯有這天應當是她長期付出的「慰勞日」,理所當然應該獲得情人節燭光晚餐,或鮮花、巧克力等等禮物,才能讓她感覺有回饋,也可以在姐妹之間炫耀。 這主要源於:男女對節日的感受原本不同。
要知道,職場如同情場一樣,想「分手」,都需要手段。 當然如果雙方早已「相看兩厭」,提出辭職當然是一拍兩散;但如果你對這個公司有貢獻、有價值,如何不傷感情的離職?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折衝。 。
我們身邊總有些人,習慣性的滔滔不絕。 記得有一次參加朋友婚禮,主婚人是公務界主管,邀到兩位卸任的首長致詞,結果兩人各講了快半小時,開場被迫拖了近1小時才上菜,賓客私下罵聲連連;最可憐還是新人與父母,在台上等同被「罰站」,臉上盡是無奈。 我當記者久了,也染上這種「壞毛病」,吃了不少虧。
我有位有錢的富豪朋友最近過生日,大家不知該送什麼好;他用的東西,大家買不起,送太便宜的他又用不上,有人因此送了一束鮮花,表示一下心意。 殊不知,他交往的女人都是酒店小姐。當過記者的我,很想直白地吐槽說:「這些酒店女生送你花,其實是想換你的鈔票呀!」
在職場上的「競爭對手」,往往不見得是其他公司,而是內部「自己的同仁」。 這種感覺,很像以前曾玩過的遊戲:「敵人就在你身邊」。
情人節有貼心男士買了一堆金沙巧克力,送到場所有女性,每個女人都驚呼連連。在場身價不凡男子語帶不屑說:「這是幾趴的巧克力?」意指送這種東西很LOW。 但誰在乎吃到的是便宜的金沙?還是貴桑桑的進口巧克力,重點是送禮者的「有心」,讓很久沒收到另一半巧克力的女人們,得以在情人節收到浪漫的禮物呀!
多數女人,總期待「儀式感」,尤其是情人節這類與「感情」有關的節日。 對女人來說,365天為你柴米油鹽醬醋茶,唯有這天應當是她長期付出的「慰勞日」,理所當然應該獲得情人節燭光晚餐,或鮮花、巧克力等等禮物,才能讓她感覺有回饋,也可以在姐妹之間炫耀。 這主要源於:男女對節日的感受原本不同。
要知道,職場如同情場一樣,想「分手」,都需要手段。 當然如果雙方早已「相看兩厭」,提出辭職當然是一拍兩散;但如果你對這個公司有貢獻、有價值,如何不傷感情的離職?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折衝。 。
我們身邊總有些人,習慣性的滔滔不絕。 記得有一次參加朋友婚禮,主婚人是公務界主管,邀到兩位卸任的首長致詞,結果兩人各講了快半小時,開場被迫拖了近1小時才上菜,賓客私下罵聲連連;最可憐還是新人與父母,在台上等同被「罰站」,臉上盡是無奈。 我當記者久了,也染上這種「壞毛病」,吃了不少虧。
我有位有錢的富豪朋友最近過生日,大家不知該送什麼好;他用的東西,大家買不起,送太便宜的他又用不上,有人因此送了一束鮮花,表示一下心意。 殊不知,他交往的女人都是酒店小姐。當過記者的我,很想直白地吐槽說:「這些酒店女生送你花,其實是想換你的鈔票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四十歳是人生的新起點,許多人在此時面臨人生重新規劃的機會。本文探討如何在這個年齡層審視過去、設定目標、提升自我價值、建立收入來源以及優化人際關係,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改變。透過小步驟的持續行動,我們能夠為人生的下半場注入活力與意義。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四十歳是人生的新起點,許多人在此時面臨人生重新規劃的機會。本文探討如何在這個年齡層審視過去、設定目標、提升自我價值、建立收入來源以及優化人際關係,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改變。透過小步驟的持續行動,我們能夠為人生的下半場注入活力與意義。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