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是「想太多了」,用第二曲線的框架思考人生下半場越早越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2019年正式告別已持續25年的上班族角色,開始展開對新職涯的探索之後,免不了會常常被問問到以下問題「你會不會想太多了?」「真的有需要這樣嗎?」

有一次,和之前我服務企業的總經理(是我上班族身份的最後一個老闆)吃飯,他也問「老查,以你的能力與經驗,應該還可以在企業呆很長時間吧?這麼早就進行中年轉型,未免太早了吧?」

「老闆,那我問你,如果我繼續在你公司擔任我原本的職務,你會希望我在幾歲的時候把位子讓出來,給有能力的部屬能夠被拔擢、接班?」(我原本的職務是帶兩個部門的副總經理)

「嗯…大概是55歲左右」老闆沒有打哈哈,很認真的回答。

「很合理啊,到那時我的直屬部屬們年紀大約45歲左右,經驗與歷練都可以承擔更大的責任。且若不讓他們有更上一層的機會,對他們也不公平。」

「沒錯!」

「但老闆,若你希望我55歲就把位子讓出來,那到時我要做什麼呢?真的就擔個閒差等退休了嗎?若到時我再開始自己的中年轉型,難度不就更高了嗎?」

「你這樣說也有道理啦」

當然,我這樣選擇是基於我把廣義的「工作」視為人生裡很重要的部分,工作能讓我從中學習並有所成長,讓我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創意,以及為我帶來成就感與滿足。故我希望我的職涯可以盡可能延長,希望能發展出新的工作樣態,因此轉型是必要的。基於上述的思考,這時候我套用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韓第的「第二曲線」理論來採取行動。

運用「第二曲線」框架思考人生下半場

「第二曲線」指的是: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其成長和發展往往遵循一個S型曲線模式進行。在這個S型曲線的起初階段,成長緩慢,甚至因為必須摸索試錯,會有一段下滑期;隨後,隨著學習和經驗的累積,成長速度加快;但最終,當達到一定的成熟或飽和點後,成長將放緩甚至停滯,然後開始走下坡。

韓第認為,在現有成長曲線還沒到達頂峰,所有跡象都顯示狀況良好不需要改變時,反而正是該啟動變革,培養第二條成長曲線的最佳時機。第二曲線代表了新的機會、思維方式、業務模式或生活方式的開始,可能會在短期內導致表現下降或不確定性增加,這意味著必須離開舒適區並承擔風險。但長期來看,它提供了再次成長和成功的機會。

相反的,若沒有預先投入資源進行探索和嘗試,為第二條曲線做準備,等衰退的危機迫近才願意變革,屆時很有可能因為資源、時間均無餘裕,難以成功。

raw-image

韓第的「第二曲線」理論不僅適用於商業管理,應用在個人生涯規劃也相當合適,事實上韓第本身就是「第二曲線」最好的實踐案例:他原本在殼牌石油公司擔任高階經理人,之後與英國的商界菁英創辦倫敦商學院並擔任該校教授,49歲時,韓第離開組織,身兼自由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教授、演說家、企管顧問等多職,身體力行自己的理論。

因應「百歲人生」必要的思考

但我發現,許多人在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還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薪水高,位子又好。」「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是「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就如同前述我的前老闆問我時類似的想法「會不會想太多啦?」

但根據內政部2023年發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0.8 歲,其中男性77.7 歲、女性84.3 歲。以五十世代來說,看起來要再活三、四十年的問題不大。如果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到二十五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就時間長度來說,第一曲線無法延續那麼長(65歲要退休),但完全足夠發展出第二條曲線,這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非想不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即便我的伴侶與我完全不同,她反而期待有一天退休之後,能夠展開另一段有別於工作的人生,但也絕對需要預先規劃,不管是財務、興趣或技能發展,都不會憑空出現等在那裡的。

raw-image

除了很實際的財務考量、必須的資源發展之外,人生第二曲線的課題還包括需要探索出適合自己,能藉此安身立命的領域究竟是什麼。甚至,我們可以用「人生的第二次機會」來看待,與既有的「退休」觀念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人生的第二曲線是有機會發展另一段高峰的,甚至有機會超越第一曲線的高點。

不要只把中年之後的時光用「過好過滿」的心態去思考,把人生視野放更長遠,大器可以晚成,你我也許都有許多潛能和可能性尚未開發,運用「第二曲線」的思考開啟不同人生維度,讓人生下半場更加豐盛。

(本文原發表於「104高年級」,標題:【老查的中年級觀察】那一年我問老闆會聘我到幾歲?老闆很誠實的說「55歲」!?

-----------------

想為自己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4.7K會員
198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你可能是感到職涯正在往下走的勝利組,或是你準備要退休尋找人生第二春,你也可能還年輕,卻對目前的生活、工作不滿意,想轉換跑道。轉型期讓我們暫時逃離慾望跑步機,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 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佐以豐富的實徵證據,提出了重啟人生的可能性:藉由生命轉型,追求新意義,我們在人生下半場依舊能活出精彩。
Thumbnail
你可能是感到職涯正在往下走的勝利組,或是你準備要退休尋找人生第二春,你也可能還年輕,卻對目前的生活、工作不滿意,想轉換跑道。轉型期讓我們暫時逃離慾望跑步機,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 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佐以豐富的實徵證據,提出了重啟人生的可能性:藉由生命轉型,追求新意義,我們在人生下半場依舊能活出精彩。
Thumbnail
我大學讀師範學院,在民國92年取得合格教師證後,曾經在小學擔任代課老師長達12年,這段期間一直都沒有考上正式老師,後來轉而考公職,順利在104年轉任公務員。公務員工作穩定,但在年金改革與通膨的陰影下,我對於未來坐領退休俸的生活並不抱持樂觀態度,遂企圖透過閱讀,找到退休後仍持續有收入的方案。 首先,
Thumbnail
我大學讀師範學院,在民國92年取得合格教師證後,曾經在小學擔任代課老師長達12年,這段期間一直都沒有考上正式老師,後來轉而考公職,順利在104年轉任公務員。公務員工作穩定,但在年金改革與通膨的陰影下,我對於未來坐領退休俸的生活並不抱持樂觀態度,遂企圖透過閱讀,找到退休後仍持續有收入的方案。 首先,
Thumbnail
在前一篇《了解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有時打掉重練也不是壞事》文中,提到了「第一性原理」與「第二曲線」兩個知識點,這篇就來聊聊第二曲線(The Second Curve)吧! 企業有生命週期,其實職涯也是 無論是商品或是服務,企業的生財工具自有其生命週期,當產品壽命來到
Thumbnail
在前一篇《了解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有時打掉重練也不是壞事》文中,提到了「第一性原理」與「第二曲線」兩個知識點,這篇就來聊聊第二曲線(The Second Curve)吧! 企業有生命週期,其實職涯也是 無論是商品或是服務,企業的生財工具自有其生命週期,當產品壽命來到
Thumbnail
第二曲線是什麼?這是由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提出,他認為當組織在第一項優勢還在高峰時,就要找出另一條出路,讓組織在下墜之前,能夠有找到第二個成長的動能。
Thumbnail
第二曲線是什麼?這是由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提出,他認為當組織在第一項優勢還在高峰時,就要找出另一條出路,讓組織在下墜之前,能夠有找到第二個成長的動能。
Thumbnail
「退休」是一種狀態,而非目的地,不該成為思考人生時主要的依據。請換一個框架思考:重點不在「退休」,而是如何規劃更適合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我目前正在運用與實踐的一個思考框架:職涯第二曲線。50歲的那年,我開始進行我職涯第二曲線的探索。接著讓我更進一步來告訴大家我是怎麼想的,以及過程中與正在進行的情況。
Thumbnail
「退休」是一種狀態,而非目的地,不該成為思考人生時主要的依據。請換一個框架思考:重點不在「退休」,而是如何規劃更適合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我目前正在運用與實踐的一個思考框架:職涯第二曲線。50歲的那年,我開始進行我職涯第二曲線的探索。接著讓我更進一步來告訴大家我是怎麼想的,以及過程中與正在進行的情況。
Thumbnail
中年轉職的Yes or No!! 你會擔心中年轉職的機會不再嗎? 那麼究竟我們想要轉職的動機究竟為何呢? 透過生涯諮詢,協助你看到自己生涯的角色,並且評估內在驅動力,找到自己轉與不轉的明確動機再行動吧!!
Thumbnail
中年轉職的Yes or No!! 你會擔心中年轉職的機會不再嗎? 那麼究竟我們想要轉職的動機究竟為何呢? 透過生涯諮詢,協助你看到自己生涯的角色,並且評估內在驅動力,找到自己轉與不轉的明確動機再行動吧!!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2021年8月發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1.3 歲,其中男性78.1 歲、女性84.7 歲,都達到歷年新高。百歲人生,已經是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變化,但我們有意識到嗎? 對於百歲人生時代的來臨,熟齡人士可以用「第二次機會」來看待,人生的第二曲線會有另一段高峰,甚至有機會超越第一曲線的高點。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2021年8月發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1.3 歲,其中男性78.1 歲、女性84.7 歲,都達到歷年新高。百歲人生,已經是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變化,但我們有意識到嗎? 對於百歲人生時代的來臨,熟齡人士可以用「第二次機會」來看待,人生的第二曲線會有另一段高峰,甚至有機會超越第一曲線的高點。
Thumbnail
就算是在一個狹小的專業領域短短的幾十年間,什麼才是「對」的,也會有很大的變遷,而這些變遷有時候甚至到了革命的程度。所以,所謂的專業,並不等同於競爭力。現在驕傲地站在風口浪尖的人,也很可能轉眼就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了!在時代變動的潮流中,如何同時兼顧專精與彈性?
Thumbnail
就算是在一個狹小的專業領域短短的幾十年間,什麼才是「對」的,也會有很大的變遷,而這些變遷有時候甚至到了革命的程度。所以,所謂的專業,並不等同於競爭力。現在驕傲地站在風口浪尖的人,也很可能轉眼就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了!在時代變動的潮流中,如何同時兼顧專精與彈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