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成功」,分享我對於「成功」的 2 大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世俗主流對於「成功」的看法,也許是從小學到上大學都認真念書,然後從大學畢業後找份工作開始拚事業,最後在完成一番成就後光榮退休,開始養老並享用榮華富貴。
在過去傳統觀念認為,這樣樸實無華 ( 且枯燥 ) 的人生旅程就算得上是「成功了」,而隨著時代演進,這樣的觀念從工業時代就被一代傳一代的被帶進現今的網路時代。
因此現在 2022 年,主流對於「成功」的定義仍舊是同樣的框架與流程,也就是「讀書 → 工作 → 退休」。
但我們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有想像力與假設能力,所以我要說的是「你是否曾經思考過走向反主流卻也可以成功的情境?」,或者反向思考說「你是否假設過自己走向主流道路卻失敗的情境?」
所以這篇文章主要就是分享我對於「成功」的定義,並分析盲從「主流」的隱患。

長時間的人生,只為了追求一瞬間的「成功」

在過去曾有不少人問過我「如何才能成功」,雖然自認我自己沒有多偉大的成功英勇事蹟,但還是可以分享一下「我認為的成功」。
首先,我不是那麼喜歡或是常用「成功」一詞,因為表面聽起來就像是一個「界線」,當你跨過去的那瞬間即為成功,仿佛一切努力就為了那一個「瞬間」。
但當你回首一看,就會發現從你小時候就存在大大小小的「瞬間」,例如大考、小考、期中期末考,或者是大學錄取、公司錄取,每次只要你在這些「瞬間」表現優異,反饋就會以成績的形式回過頭來認可你。
但隨著年齡成長,考試的影響慢慢降低時,就會發現到自己做了些事情卻都沒有一個「立即的」反饋,那麼顯而易見的就是陷入了「有限賽局」之中。
「有限賽局」一詞是來自經濟學,在指說自己身處於某個賽局之中,而此賽局存在明確的起點與終點。
最常見的有限賽局莫過於「學校考試」,每一個學期就像是一個賽局,期末考結束也意味著賽局的終點。
但為何這個社會還是存在無數個很會考試卻不會過生活的人呢 ( 例如不會交際、不會表達、不會什麼... ),那是因為人生跟考試不同之處在於,人生其實是個「無限賽局」,相較於有限賽局來說,無限賽局是在說一個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遊戲,重點是也沒有明確的評判標準、沒有明確的對手,無邊無際的讓愛比較的人們無所適從。
因此我認為結論是,「成功是階段性的自我實現」,正所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如果整天滿腦的想要贏過別人取得優越感,那就是在人生這個無限賽局中玩著有限賽局,最後都會過得非常焦慮。

世俗主流角度的成功

說到成功,大部分世人腦中都會非常直覺地浮現「頂尖公司高就,成為高薪族」的定義,你是否會好奇為何可以不費任何腦力就會出現這個成功的定義?
首先要知道幾件事:
1. 「現在」=「過去經驗的總和」
若要透過這個論述來解釋世俗對成功的觀念由來,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討論,一個是個體、另一個是觀念的世代傳遞。
個體角度來看,我們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家庭、同儕、師長、生長環境等等因素影響,人類受限於原始天性的影響就會在無形中建立起「階層」,因此要建立階層的話,那就少不了明確的指標,像是考試成績、學校排行、薪水多寡等等,因此就會把「成功」去連結「無形階層」頂端的那群人。
從觀念世代傳遞的角度來看,由於從現在 2022 年往回推兩、三個世代,可以追溯到「勞力密集」的工業時代,而若要妥善管理眾多勞工的人力分配,那就必須要有個管理者出來發號施令,如此一來就會形成上對下的無形階級。
因此要快速篩選出適合的人來擔任上位下位者,在學生時期就必須透過無數的考試來「快速篩選」,以減少過多社會成本的產生,最後這些傳統的文化或經驗,被潛移默化到了現代,儘管存在些許教改人士的政策,但仍舊無法做到完全脫離「考試選才」的框架。
2. 主流 = 懶惰思考的安全牌
首先,思考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但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高等生物,也少不了「思考」的過程,否則少了思考,人類就會依照天性來做事情,並且會完全忽視「道德」的規範,可想而知人類文明會怎麼發展 ...
但是正因為思考是反人性的事情,因此「創新」永遠是從一小群人開始實現,慢慢的才從那一小群人「出圈」,將此創新技術推廣給世人、普及於地球。
然而回到個體,「主流」的定義是「大部分人擁有共同意識去做某些事情」,白話來說就是大部分人都認同的事情,就像是你今天問你身邊的人說「你未來想要怎麼發展」,你可能會得到大同小異的回覆,甚至有些人的答案還會不謀而合。
那跟著大部分人走類似的道路有錯嗎?
第一、只要你跟著大部分人走,你就不會被別人認為是不合群、標新立異,且「思考」是反人性的行為,因此多數人也不會耗費太多腦力在這個「大家都認為是對的事情」上面,因此你跟隨主流就像是你在人生的遊戲中打出「安全牌」。
第二、說個故事,我們都知道羊會成群結隊的行動,有一天的晚上,羊集體死掉了,原因是「全部跳崖死了」,後面的羊雖然跟著前面的羊行動,但是他們不思考,所以也跟著前面的羊一起跳下去了。
第三、說個簡單的邏輯,我們都知道成功是少數人,然而主流是多數,那麼你想要成功,要嘛成為「主流的頂尖人物」、要嘛「不跟隨主流」。
所以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跟隨大部分人走其實並沒有錯,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宏觀的思考」,如果說到成功你腦中只有一套「上好公司領高薪」然後你說你有「宏觀思考」,很抱歉,你正處於「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這件事」的階段。

結論

以上和你分享了我認為的「成功」看法與思考,除了瞭解主流如何看待成功,還跟你討論了「直接跟隨主流的隱患」。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持續追蹤我,這裡將會是一個【個人品牌教學】、【未來趨勢分享】、【科普實用資訊】的個人網站。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yneBr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歡迎你來到我的寫作空間,這篇主要是記錄我決定重新開始寫作的心路歷程。 在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我認為的【寫作 3 大好處】,如果你想開拓一下視野,或者是尋找人生的更多可能性,那就一定要繼續看下去。   寫作好處1 : 你 = 媒體   寫作好處2 : (不免俗的)...
歡迎你來到我的寫作空間,這篇主要是記錄我決定重新開始寫作的心路歷程。 在這篇文章我會和你分享我認為的【寫作 3 大好處】,如果你想開拓一下視野,或者是尋找人生的更多可能性,那就一定要繼續看下去。   寫作好處1 : 你 = 媒體   寫作好處2 : (不免俗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將成功視為一個目標或終點,例如發表一篇頂會論文、完成學位、拿到夢想中的工作。但事實是:成功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系統,需要不斷地優化與改進。 以下 3 個觀念,幫助你重新理解「成功」,並建立自己的持續成長系統: ▋1. 成功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持續的過程 許多人
當你出生在這個世界中,父母剛開始希望你身體健康,當你身體健康後,有希望你能乖巧、懂事、聽話,再來希望你能功課好,考上好學校,以後可以有不錯的職業....輕鬆幾句就能寫完的句子,是無數的努力、辛苦、挫折走過的。 時光流逝,當你漸長時,發現我離大家所說的成功差了很多的距離,於是你開始焦慮、開始批判、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從職業生涯到個人生活,都在不同層次的需求中追求成功,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皆不同,這是一個主觀且多樣的過程。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探討了成功與個人不同需求的滿足過程之間的關係,對於成功是否應有多元定義的思考。
成功是多樣且主觀的,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可能是名聲、感情、或內心的平和。對我而言,成功是考上好的大學,選擇理想的職業,並找到愛我的人。成功的定義不應由社會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唯有你自己能決定什麼是成功。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通過閱讀許多書籍、聽過不同的影片和與不同的人群聊天,我發現成功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其他人的成功中吸取體悟就好比將成功比喻為模型,但成功真的就是這樣嗎?我擁有了零件,卻不知道怎麼組合、以及想組合什麼。我希望擁有組織幸福的能力。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最近跟朋友聊到成功有沒有方程式,我笑著說如果成功有方程式,人人都是成功人士了。 事後回想,為什麼不能人人都是成功人士呢? 似乎我早已被社會上約定俗成的成功定義給迷惑了,難道我天真的以為事業有成賺大錢,有權有勢有名譽地位才算是成功嗎? 來來來,重新思考吧,人生怎麼可能簡單區分為成功或失敗?人生有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將成功視為一個目標或終點,例如發表一篇頂會論文、完成學位、拿到夢想中的工作。但事實是:成功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系統,需要不斷地優化與改進。 以下 3 個觀念,幫助你重新理解「成功」,並建立自己的持續成長系統: ▋1. 成功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持續的過程 許多人
當你出生在這個世界中,父母剛開始希望你身體健康,當你身體健康後,有希望你能乖巧、懂事、聽話,再來希望你能功課好,考上好學校,以後可以有不錯的職業....輕鬆幾句就能寫完的句子,是無數的努力、辛苦、挫折走過的。 時光流逝,當你漸長時,發現我離大家所說的成功差了很多的距離,於是你開始焦慮、開始批判、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從職業生涯到個人生活,都在不同層次的需求中追求成功,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皆不同,這是一個主觀且多樣的過程。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探討了成功與個人不同需求的滿足過程之間的關係,對於成功是否應有多元定義的思考。
成功是多樣且主觀的,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可能是名聲、感情、或內心的平和。對我而言,成功是考上好的大學,選擇理想的職業,並找到愛我的人。成功的定義不應由社會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唯有你自己能決定什麼是成功。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通過閱讀許多書籍、聽過不同的影片和與不同的人群聊天,我發現成功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其他人的成功中吸取體悟就好比將成功比喻為模型,但成功真的就是這樣嗎?我擁有了零件,卻不知道怎麼組合、以及想組合什麼。我希望擁有組織幸福的能力。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最近跟朋友聊到成功有沒有方程式,我笑著說如果成功有方程式,人人都是成功人士了。 事後回想,為什麼不能人人都是成功人士呢? 似乎我早已被社會上約定俗成的成功定義給迷惑了,難道我天真的以為事業有成賺大錢,有權有勢有名譽地位才算是成功嗎? 來來來,重新思考吧,人生怎麼可能簡單區分為成功或失敗?人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