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筆記—3個減少衝動購物的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斷捨離是指:「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捨去多餘的廢物,而不斷重複「斷」和「捨」到最後,得到的狀態就是「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因此邁向斷捨離康莊大道的第一步,就是「斷」!白話一點具體而言,就是「不要再買不需要的東西了」!
明明只是想買個水果,繞進大賣場後,卻推了一大車食物、日用品出來...
明明是要找件上班穿的襯衫,結果不但沒買到,還多買了好幾件度假穿的洋裝...
這種未經計畫,進入購物場域才臨時決定的購物行為:衝動性購物(impulsive buying)是常見斷捨離失敗的原因。雖然衝動性購物所買的物品不見得是都是廢物,但十有八九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既然斷捨離的第一步就是「斷」,如果家中持續有不需要的東西進來,又怎麼持續地捨跟離呢?

1.不因便宜而買

對許多人而言,價格常是購物時的主要考量,當物品價格低廉,幾個銅板就能買到,我們的購物決策也就不如高額消費般的嚴謹。
「好便宜喔!本來沒有想要,但不買可惜,先買再說。」
「好便宜喔!以後“應該”會用到,買一下好了。」
「好便宜喔!買了就算用不到,送人應該也還好。」
這類本來不在購物計畫,單純因為便宜而購入的物品,常常會在買回家才發現「好像也沒那麼喜歡」、「尺寸好像不太合」或是根本沒用派上用場的時候。購買清單上的物品,遇有特價搶到便宜,自然是可喜可賀。但本來沒有要買的東西,千萬別只是因為便宜而買,每次的小額消費累積起來也是可觀的金額;隨手購買的小東西堆積起來也會佔去不少寶貴的居家空間。
(除了不被價錢所迷惑,「最後一個囉」、「闆娘自留款喔」等推銷手法也都和你是否需要、是否應該購買無關!)

2.30/30法則

(原文請見) 原作者的概念是,當想要買超過30美元的物品時,先停下來問自己,在接下來的30小時內沒有它會怎樣嗎?生活上會有什麼不方便嗎?家裡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替代的呢?在拿出魔法小卡前,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是否真的需要該物品。這個結帳前的冷靜思考期,或許會讓我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衝動性的想要,而非需要。
接續第一點物價高低和決策嚴謹度呈正相關的概念,當物品的價格越高時,我們的決策考量時間也應相對延長,比如想要購買超過300美元的物品,應該給自己超過1週的時間思考。養成這樣的購物前思考習慣,除了有助打消衝動購物的念頭,或許也能藉此省下不少錢。

3.建立購物清單

首先,分門別類的把(所有)想買的東西寫下來:食物、日用品、家電器材、衣物,甚至是書籍文具等,大到冰箱,小到衛生紙,包含數量、品牌、規格等資訊都一一寫下。接著回頭逐一檢視清單上的物品:「真的會用到嗎?」、「什麼時候會用到?」、「在哪間店或哪個網購平台買?」、「價錢合理嗎?」「要等週年慶還是1111再買嗎?」,釐清真的需要購買的物品、期望價格,甚至是購買時間點外,也順便刪減掉其實不需要、太貴或是不適合購買(比如家裡根本沒地方放)的東西。
透過這份詳細的購物清單,我們得以釐清對物品的需求及購買的迫切性,也藉此重新檢視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些東西,以降低衝動購物發生的可能性。(還可以預先規劃購買時程,降低買貴的風險!)
很多時候我們的購物行為只是出於衝動性的想要,而非需要,或是錯把「需求」當成「需要」(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上述3個小練習不僅可以減少衝動購物行為的發生,當東西越買越少後,丟東西就會越來越簡單,離斷捨離終點又更進一步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nimalism-is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面對被放入考慮區、讓人傷透腦筋的物品,我們可透過365法則、1進1出法則、便利店法則、自燃法則及沉默成本謬誤5個法則得到解脫。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掃除,但家裡的東西好像無性繁殖似的越來越多…… 丟了又長,長了又丟,陷入不斷整理的困境…… 斷捨離並不是一次性的整理或打掃,而是有意識、持續性的管理自己的物品。
面對被放入考慮區、讓人傷透腦筋的物品,我們可透過365法則、1進1出法則、便利店法則、自燃法則及沉默成本謬誤5個法則得到解脫。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掃除,但家裡的東西好像無性繁殖似的越來越多…… 丟了又長,長了又丟,陷入不斷整理的困境…… 斷捨離並不是一次性的整理或打掃,而是有意識、持續性的管理自己的物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斷、捨、離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普及了,許多人已經開始將家裡從來沒用過的、只用了一次的、積在櫃子深處,早已遺忘的東西丟掉。   但其實,斷捨離不只是將不用的物品丟掉、騰出家裡更多空間而已,更多的是再每次丟掉的時候,反思自己當初為什麼要買這個東西?而最終沒有用到的原因又是甚麼?
Thumbnail
衝動購物源於情感驅動、外部刺激、即時滿足和社交影響。本文提供解決這問題的方法,應通過為家中物品設立位置,避免重複購買並延遲消費。斷捨離提倡計劃性購買,減少家中物品後再考慮新物品進入。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自從開啓了極簡主義的學習之路,我便時常檢討自己過去的 「亂買」 經驗,並想辦法持續進步。然而,壞習慣是無法在一夕之間就戒掉的,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所謂的 「亂買」,是指不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購買,導致買了太多,或是買到沒有用的物品。這篇文章要來分享我這些日子以來學習 「精準購買」 的心得,以及分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審視你的物品 花些時間檢視你所擁有的物品 確定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 哪些是多餘的 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將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贈回收或賣出 這將有助於釋放空間 同時減少浪費 投資高質量的物品 當你需要替換某些物品時 考慮購買高質量 耐用的產品 這樣可以減少長期的消費成本 減少購買次數 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斷、捨、離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普及了,許多人已經開始將家裡從來沒用過的、只用了一次的、積在櫃子深處,早已遺忘的東西丟掉。   但其實,斷捨離不只是將不用的物品丟掉、騰出家裡更多空間而已,更多的是再每次丟掉的時候,反思自己當初為什麼要買這個東西?而最終沒有用到的原因又是甚麼?
Thumbnail
衝動購物源於情感驅動、外部刺激、即時滿足和社交影響。本文提供解決這問題的方法,應通過為家中物品設立位置,避免重複購買並延遲消費。斷捨離提倡計劃性購買,減少家中物品後再考慮新物品進入。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自從開啓了極簡主義的學習之路,我便時常檢討自己過去的 「亂買」 經驗,並想辦法持續進步。然而,壞習慣是無法在一夕之間就戒掉的,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所謂的 「亂買」,是指不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購買,導致買了太多,或是買到沒有用的物品。這篇文章要來分享我這些日子以來學習 「精準購買」 的心得,以及分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審視你的物品 花些時間檢視你所擁有的物品 確定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 哪些是多餘的 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將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贈回收或賣出 這將有助於釋放空間 同時減少浪費 投資高質量的物品 當你需要替換某些物品時 考慮購買高質量 耐用的產品 這樣可以減少長期的消費成本 減少購買次數 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