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媽進入ACG世界小攻略(上)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ACG(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電玩),這三樣東西於這個世代的青少年,以及我們這些二三十歲的青年人來說,是有很大可能常常參與在其中的休閒活動。

  只是熱衷於ACG這群孩子的父母,對於目前家中有15歲到25歲等青少年的觀感與想法是甚麼?覺得喜歡這些ACG的好與壞?擔心與否?若是擔心,是擔心甚麼?

  問過許多家中有15到25歲少年與青年的父母們,通常對於這個題目的回答若是負面回應,不外是以下幾個答案(複選題/人次):

(抽樣問100人份問卷調查後之分佈)

(抽樣問100人份問卷調查後之分佈)

  我們是以開放式問句詢問:如果你的小孩在玩ACG,你第一個感受是甚麼?有沒有擔心甚麼?以上就是答案,由中可以看出來問卷當中仍是以「耽誤功課」與「浪費時間」占絕大部分,父母對於ACG普遍的想法仍是無意義的休閒活動。

  真的是如此嗎?

  目前若家中有15歲以上的孩子們,年歲約為40歲以上,都曾經經歷過沒有電腦到電腦普及的程度,電視卡通動畫是唱國語主題曲到現在唱日文歌的熱門動畫年代,先進一點的在網際與遊戲玩過BBS與紅白機。

 所以經歷過這樣初始的父母,如何明白這三樣物品在這現代社會的相同與相異之處是甚麼?想想看,這些年歲的父母,有多少經歷過因為灌籃高手,自己想要成為籃球選手?而或是因為一堆發光的做菜,而開始想要下廚做東西?

 「動漫畫有什麼魅力?

raw-image

  《棋靈王》讓日本的圍棋人口增加了七十萬,台灣青少年的圍棋參賽人數成長了百分之三十五;《政治最前線》讓日本新世代的年輕國會議員提出「以加治隆介(故事中主角)為榜樣」的主張,並且在國會中組成了讀書會,努力將漫畫中的主張化為實現的可能。

  現在十分熱門的光學迷彩、奈米科技,士郎正宗早在十幾年前就將這些概念運用在《攻殼機動隊》中。令人目眩神迷的電影《駭客任務》,它的故事基本架構幾乎是1985年日本動畫名作《Megazone 23》的翻版。

  廣受大眾喜愛的日劇《將太的壽司》、《愛情白皮書》、《西洋骨董洋果子店……,都是漫畫改編的。」(大塊出版社,「因動漫而偉大」李清志.楊照/特別推薦)

  「有一本作品的詳細介紹了各種考試與唸書技巧,與和田秀樹所著的《考試就是靠訣竅》(受考要領)、福田一成的《一次逆轉○密技讀書法》(逆;○秘裏技勉強法)一起在考試界造成話題。每隔一集也會介紹面臨考試應有的心態。

  此外,與教養孩子有關的內容也相當多,讓作品描述的領域更加寬廣。作品中的櫻木老師讓學生直接體驗現實世界的嚴苛。並對不唸書的高中生和學生,提供了「為了什麼我要讀書?」的解答。」(東大特訓班 維基百科)

raw-image

  上文中的東大特訓班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其中不少心態與技巧能在一些要應考的青少年、甚至成人的公職考試上實際用到。筆者也曾經用這部作品中的方式,教導青少年讀書。

 然而這是一部動漫畫作品。

  當然也有那種高知識份子,對於是以一種「ACG不需要論」來教導自己的兒女,認為必要要求學時代接觸這些東西,小孩從小到大就是補習,用功升學,等長大後再決定要不要ACG;也有完全對ACG沒有興趣的Y世代青少年,或是已經長大的X世代。

  這等人,並不是我們要對話的對象,因為如同藍色與綠色般,邏輯價值是全然不同的,所以我們對話的對象是:你家中正有YZ世代的青年,而正在喜愛著你不懂的ACG。

  同身處於都是Y世代的我們,目標並不是引起前半段的Y世代與X世代加上戰後嬰兒潮親子間的戰爭或是革命,而是一種對話,告訴這些家中有ACG熱愛分子的家長們,到底ACG是甚麼東西?

  再來是讓父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喜歡ACG,最後是讓父母知道如何跟喜歡ACG孩子對話與應對模式,防範,破解。


先來談談這「戰後與Y世代」兩代當中的差距


  戰後嬰兒潮的人,基本上大都是白手起家,對於金錢是很保守,並且天生認為讀書的學歷越高,家世與前途都是種脫貧的過程,天性刻苦耐勞,但是缺點是:不容易改變,並且冒險度沒有Y世代的人高。

  X世代的人雖然比較好一點,但是通常個性處於守成的階段,Y世代的人因為沒有X世代的人,會陷在考慮是否要花錢的狀態,所以Y世代是跟隨在時代後面,天性較為樂觀,並且擁有創業家精神的世代。

  Y世代的孩子們,他們會追尋最新最快的科技,還有文化,並且這是也是歷年以來教育水平是最高的世代。他們崇拜的對象也許是有個人特色的雅皮,也可能是比他們年輕的創業家,如臉書的創造者,但很少崇拜已經作古的偉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並且很樂意擁抱科技的一群人。現在大學課堂當中上課,大家通通都用電腦在記筆記,當然因為運用科技的緣故,相對會提升工作效能。

  相同的絕大部分的Y世代是24小時都在掛網,可能在閉上眼睛的前兩秒,還在手機的網路上看臉書是否有人回應,因此他們的生活與想法是多元,而因為資訊已經可以跨越很多國家,並且獲得第一手的訊息。這個世代也是最多人出國旅遊的人,所以他們都擁有國際觀。

raw-image

  但是因為資訊來得太快,也太多了,所以他們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太耐煩,故也容易失去耐性,所以對於Y世代,所有訊息都講求及時性,快速。

  而ACG的特色,都在在都符合這些的特性,大量的即時圖像與訊息互動等等。


整體來看大格局,台灣ACG的部分


  為什麼ACG是很符合Y世代甚至Z世代的需求?

  其實應該說,投入YZ世代ACG需求的族群,是白手起家的戰後嬰兒潮與X世代的企業者,再加上現在年輕Y世代的創意。

  ACG是很標準的快狠準產業,也許漫畫還不至於展現出這種能力,但是在於動畫與電玩的部分,所要傳達訊息是出乎人意料的吸收快,當然也會因此大受Y世代的喜愛。無論是國際觀與科技感,甚至是最快速的資訊,都可以從ACG當中找到資訊。

  如即時性的線上遊戲與淺白易懂的動畫,都有非常明確的圖像動態訊息。這些文字與圖像都是立即可以互動,甚至讓人可以成為故事中的一員,很容易讓人引起共鳴。

  因為這樣的特性,所以連大師金庸的神鵰俠侶也曾經改編成動畫,而且他的著作也曾做過「金庸群俠傳」的線上遊戲。

raw-image

來說說ACG產業裡面的故事吧!


  蘋果的賈伯斯曾經一度離開蘋果,是因為他創立了皮克斯動畫(就是產生玩具總動員等公司),大賺錢後翻轉回來蘋果當任CEO。假設動畫沒有任何的創意與市場,那麼為何賈伯斯會收購與創立皮克斯動畫?

  再舉例日本的機械人產業。

raw-image

  從很早期的無敵鐵金剛,到鋼彈系列;或者是原子小金剛或哆啦A夢…..等等,在許多日本的ACG當中,都可以看到人形機械人的蹤影,同時也因為這種熱血與夢想,也帶動了日本人全然投入機械人的產業。

  很多人對於ACG的印象是停留在「幼稚」;不然就是感覺「教壞青少年」、「浪費時間金錢」;而有些更會對接觸這些東西的人,刻印上污名化的「宅」與「腐」。

  其實很多東西玩超過,或是投入的金錢是超過其所收入的,本來就是消費者自我意識的選擇,不能因為有些超過的人,就去賦予ACG萬惡的定義。就如同賓士車與香奈兒包包,儘管是高消費的物品,但是卻沒有人會去認定這是罪惡的,所以其實除了後面這些因為價值立足點不同有所爭執外,反而這些部分當中的「幼稚」是少見的。

  一部好的動畫,不會比一部人演的電影差,不然奧斯卡金像獎為什麼要設立最佳動畫獎項?ACG市場之龐大,是包含許多企業與多媒體產業必須競爭之地。

  在動畫、漫畫、電玩、輕小說當中去互相改編的作品,多到不可能可以數得完。且現在不止是在ACG內部流轉而已,跨平台到其他媒體產業,或是其他產業跨平台到ACG,更是許多戲劇類型的故事會做的配套手法。

  其他產業跨平台到ACG,很多電影都會這麼做,尤其是話題式的電影,常常會結合動畫與遊戲,一起推出。如哈利波特推出之時,一定會同時推出遊戲讓喜歡電影的人可以一起同樂。而當年很紅的「第一滴血」的藍波,也曾經改編成動畫。

raw-image

  ACG跨平台到其他媒體產業,更是一定會做的推廣方式。如日本推理漫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曾經改編成兩到三季的電視劇,之後又將「上海魚人傳說殺人事件」改編成電影、動畫化,甚至出了將近五種的電玩遊戲;而高橋由美子的「犬夜叉」於2000年初率先改編成舞台劇,10月份再改編成TV動畫,目前仍然在台灣撥放的最新動畫當中;另外一些受歡迎的漫畫,先錄成廣播劇也是常常見到的(現在仍在撥犬夜叉的第二代故事)。

raw-image

  歐美地方從ACG當中跨到電影的也是相當常見,古墓奇兵、惡靈古堡、沉默之丘都是從遊戲改編成電影的代表作。更不用提之前從四格漫畫上大螢幕的「加菲貓」真人電影,或是之前主題所提的英雄系列的連載漫畫「超人」、「蝙蝠俠」等。

漫威復仇者聯盟系列的電影也是從漫畫起家
raw-image

  ACG相關的主題餐廳與相關遊樂場所,從日本紅到台灣已經不是新聞了,像男性向的角色扮演類女僕主題餐廳,或是親子都合適的迪士尼遊樂園等,都是動漫畫的相關元素與其他產業結合的成功例子。

  除了這些以外,ACG周邊產品更是驚人到可怕。不只有海報,模型,卡片這些印刷品,甚至可以在人所有的「食衣住行育樂」上,通通找到ACG的蹤跡。因為當作品名氣發展到後面,ACG的某個人物會變成一個LOGO,而且會有它的固定喜愛者想辦法的去收集。如最有名的Hello Kitty貓,其周邊產品多到可以變成一個房子內的所有物品,而且包含食衣住行育樂都可見到。

  當然我們絕大部分是以消費者的角度去看這些,但是也不是人家賣什麼,我們就買什麼。況且當我們擔心的是自己的子女是否浪費太多時間與金錢在其中?到底有哪些對我們這群筆者來說是甚麼?

如同金庸的鹿鼎記與曹雪芹的紅樓夢,尾田的海賊王與鳥山明的七龍珠,那都是一種文化的創意,到現在的鬼滅之刃等作品的效應,真的是非常驚人的。

raw-image

  這種現象可以從台灣的電視劇開始分析起。一個國家的電視劇代表者這個社會大眾最主要熱愛的邏輯概念,還有目前主要文化的表現。(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羊麥仔劇聊了喵|劇聊團喵喵叫
30.8K會員
502內容數
《日常中事件簿》開始連載,另有圖文創作與戲劇動漫評論、《三少偵社》等原創小說(原創與部分結尾需要付費),陸續寫腐析,另歡迎「大威大大」「莫絳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
2023/10/31
以下將會以整體五顆星來評價,並且說一說看過的一些心得。另外要說明的是,星星的意思並不是他們品質好不好的意思,而是我的耐性是否看得下去的評價,如果當中有大家喜歡嗎作品,就請見諒了。
Thumbnail
2023/10/31
以下將會以整體五顆星來評價,並且說一說看過的一些心得。另外要說明的是,星星的意思並不是他們品質好不好的意思,而是我的耐性是否看得下去的評價,如果當中有大家喜歡嗎作品,就請見諒了。
Thumbnail
2022/03/31
台灣電視劇中改編自漫畫的,是很歷史悠久,最初第一部應該不是「流星花園」,而是敖幼祥的「烏龍院」。甚至在更久之前,我們還看過葉宏甲的漫畫「諸葛四郎」改編的真人戲劇,而更可貴的是2021年「諸葛四郎」正式電影動畫化
Thumbnail
2022/03/31
台灣電視劇中改編自漫畫的,是很歷史悠久,最初第一部應該不是「流星花園」,而是敖幼祥的「烏龍院」。甚至在更久之前,我們還看過葉宏甲的漫畫「諸葛四郎」改編的真人戲劇,而更可貴的是2021年「諸葛四郎」正式電影動畫化
Thumbnail
2019/07/26
幸好瑪麗遺言沒有叫夏洛克去跟約翰談戀愛,而是叫夏洛克去陷入困境,不然以夏洛克的個性可能就會照著做的說(大笑),這是帶著愧疚的約翰最不可能做的事情。所以哩,證明最了解他們兩個瑪麗,已經詮釋了只有夏洛克與約翰才有的愛。超越一切的生命夥伴、家人、摯友、伴侶的兩個人....
Thumbnail
2019/07/26
幸好瑪麗遺言沒有叫夏洛克去跟約翰談戀愛,而是叫夏洛克去陷入困境,不然以夏洛克的個性可能就會照著做的說(大笑),這是帶著愧疚的約翰最不可能做的事情。所以哩,證明最了解他們兩個瑪麗,已經詮釋了只有夏洛克與約翰才有的愛。超越一切的生命夥伴、家人、摯友、伴侶的兩個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灣ACG圈正迎來國際瞩目的時刻。從日本動畫熱潮到歐美超級英雄,台灣觀眾熱情追隨全球ACG趨勢。儘管面臨國際競爭和著作權挑戰,台灣的本土創作者仍不懈努力,希望在國內外發聲。本文深入探討台灣ACG圈的現況,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在國際ACG舞台上的獨特地位。
Thumbnail
台灣ACG圈正迎來國際瞩目的時刻。從日本動畫熱潮到歐美超級英雄,台灣觀眾熱情追隨全球ACG趨勢。儘管面臨國際競爭和著作權挑戰,台灣的本土創作者仍不懈努力,希望在國內外發聲。本文深入探討台灣ACG圈的現況,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在國際ACG舞台上的獨特地位。
Thumbnail
這樣的抽離現世,無論作為逃避,或作為開闊對世界的想像,都可以視為一種打破框架的、帶啟發性的文本。
Thumbnail
這樣的抽離現世,無論作為逃避,或作為開闊對世界的想像,都可以視為一種打破框架的、帶啟發性的文本。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動畫、漫畫和遊戲產業已經逐漸壯大,從初期的小眾文化漸漸轉變為大眾文化。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動畫、漫畫和遊戲產業已經逐漸壯大,從初期的小眾文化漸漸轉變為大眾文化。
Thumbnail
目前若家中有15歲以上的孩子們,年歲約為40歲以上,都曾經經歷過沒有電腦到電腦普及的程度,電視卡通動畫是唱國語主題曲到現在唱日文歌的熱門動畫年代,先進一點的在網際與遊戲玩過BBS與紅白機。所以經歷過這樣初始的父母,如何明白這三樣物品在這現代社會的相同與相異之處是甚麼?
Thumbnail
目前若家中有15歲以上的孩子們,年歲約為40歲以上,都曾經經歷過沒有電腦到電腦普及的程度,電視卡通動畫是唱國語主題曲到現在唱日文歌的熱門動畫年代,先進一點的在網際與遊戲玩過BBS與紅白機。所以經歷過這樣初始的父母,如何明白這三樣物品在這現代社會的相同與相異之處是甚麼?
Thumbnail
我不是要強調漫畫的POWER到底有多強大這件事,實際上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都是在他們年少、也就是青春期的時候,因漫畫而開始了接觸他們熱愛世界的契機——是的,我想說有魔力的不是漫畫,而是那個充滿決定性轉捩點的青少年時期,所有的改變都有可能發生在那個每天都會發生天崩地裂的時期。
Thumbnail
我不是要強調漫畫的POWER到底有多強大這件事,實際上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都是在他們年少、也就是青春期的時候,因漫畫而開始了接觸他們熱愛世界的契機——是的,我想說有魔力的不是漫畫,而是那個充滿決定性轉捩點的青少年時期,所有的改變都有可能發生在那個每天都會發生天崩地裂的時期。
Thumbnail
從70年代起,電子遊戲就已悄悄的在街邊的電動間出現。   當時的遊戲,和流氓,不良少年總是劃上等號。筆者在七   歲時,曾為了偷偷到電動間打小精靈,被媽媽用水管抽,   還在祖宗牌位前罰跪。   不要笑!這種事是真的。後來我就真的不敢去電動間了。   到了十一二歲,進入80年代,apple2電腦
Thumbnail
從70年代起,電子遊戲就已悄悄的在街邊的電動間出現。   當時的遊戲,和流氓,不良少年總是劃上等號。筆者在七   歲時,曾為了偷偷到電動間打小精靈,被媽媽用水管抽,   還在祖宗牌位前罰跪。   不要笑!這種事是真的。後來我就真的不敢去電動間了。   到了十一二歲,進入80年代,apple2電腦
Thumbnail
匈牙利中歐大學的研究顯示,19個月大的幼兒,已經可以分辨「動畫與現實的不同」了。 所以各位二次控阿宅們請加油,不要輸給19個月大的小朋友喔!
Thumbnail
匈牙利中歐大學的研究顯示,19個月大的幼兒,已經可以分辨「動畫與現實的不同」了。 所以各位二次控阿宅們請加油,不要輸給19個月大的小朋友喔!
Thumbnail
比起問「你看過什麼?」,我們開始問了「你正在看嗎?」
Thumbnail
比起問「你看過什麼?」,我們開始問了「你正在看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