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拾光│心中的那個老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家坐落在中部縣市,是個從市中心需要搭將近兩個小時客運才會到的小鄉鎮。兒時的長假幾乎都在這裡度過,跟著祖父母從北部搭上客運,晃悠悠地、曲曲折折的小路引領我們回到這裡,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都在這間老房子。
沿著擴建的大馬路,一眼就可以在翠綠的稻田所編織的地平線上看見那幢三合院。
轉進小路,阿公盡心打理的七里香懷抱著紅磚牆所砌成的房舍,推開老舊斑駁的藍青色鐵門,是我們自由的小天地。中間主屋掛上堂號,主廳的門前矗立著米白色的廊柱,猶如兩位沉默卻堅守崗位的將士,靜靜地看護著這片淨土。黑灰色的屋瓦,魚麟般秩序地交疊著覆蓋在朱紅色屋身,是一尾沉睡的蟄龍,在這一方靜謐中替我們遮風避雨。
主屋的迴廊下,能瞥見兒時的身影。阿公總會在炎炎夏日的午後,從後院的菜圃裡tshò kam-tsià(砍甘蔗),拖到這個廊下,就地坐在廊邊,一邊俐落地削著甘蔗皮,一邊和我們一群小鬼頭談天說地。而一雙雙烏黑分明的眼神,則專注盯著阿公的動作,深怕一個恍神,就錯失他俐落完成的瞬間。甜美的甘蔗在阿公手上被一剖為四,剔除蔗節的部分,變成了迷你版容易入口的大小。啜著清甜的甘蔗汁,我們在這個廊下度過許多美好時光。
木門的背後,通向後院,抽開這個鐵製門閂,就是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兒時的我,特別喜歡這個門閂,總愛把它當成故事中的神秘魔法物件,它也曾客串於我的家家酒遊戲,是很重要的大門象徵。推開木門,後院有兩三棵巨大的鳳凰木,我不知道他們多少歲數了,但想必是陪伴阿公長大的見證者。在鳳凰木的庇蔭下是阿公常常揪三五好友泡茶閒聊的空間,隔著扶桑花紮成的圍籬,一旁鄰著大圳溝,因此頗有「流水鳴濺濺」的詩意。
茶室的一旁是曾經用來圈養豬隻的豬舍,自我記事以來,就已經是阿嬤的開心農場。偶爾早起,會與她一起餵雞,尤其當阿嬤又重新畜養一批黃澄澄的小雞仔時,我會將牠們都視為我的子民,深怕被野貓或蟄伏暗處的臭青母叼走,時時刻刻都要到後院巡視。看看隻隻擠在一起相互取暖的逗趣畫面,是兒時最喜歡的趣事。
兒時的後院菜圃是被滿地的翠綠所佔據。菜圃裡植了不少果樹─木瓜、龍眼、楊桃、芒果、甘蔗以及一棵攀上水塔的桑樹。常常看準了哪些即將成熟的水果,若是隔幾日忘記去採摘,就會發現被小動物們先嘗了一遍。記憶中有一棵木瓜,一眼望去,賣象極佳,但當你走過去要摘時,就發現從另一面已經被撕開、吃得一乾二淨了!
菜圃採摘的新鮮蔬果,可以直接拿到灶跤(tsàu-kha)烹煮料理。廚房是阿嬤的戰場,一般是年幼的我們的禁地。長大一點就能成為戰力,過年時挨粿(e-kué)等等,也能為年夜飯貢獻一己之力。飯桌是一張圓形木桌,身旁圍繞著幾張高腳木凳,猶如老媽媽帶著一群孩子。還小時要坐上木凳需要一些技巧,先攀住圓凳頂端,再努力撅起小屁股爬上去。
有時候沒吃完的菜餚會用鐵製的大蓋保護著,下午在外瘋玩而飢腸轆轆的我們,就會偷偷掀起鐵蓋來餵飽五臟廟。我們在這張椅子上品嘗了許多手路菜,滷豬腳、菜頭肉丸、麻油雞飯、香煎菜頭粿、菜頭鴨湯等,那些現在已經嘗不到一模一樣的滋味。
霧面的稜窗,撒下的陽光落在廊間、也落在家中的白色磚地,落在記憶裡的每一個角落。隨著光線移動,窗花斑影刻印在地上,呈現不同姿態的落影,看不見已經斑駁的本體,可以沉醉在巧妙的花影之中。我喜歡這些擁有歲月痕跡的老房物件,時間拂過他們,留下一些似無所見、又非能視而不見的記憶。
懷舊系列的七天日更,想用心中最想念的那個畫面來作結。在那個畫面裡,有想念的人,想念的滋味,想念的時間,這或許不能算是一個年代的代表,卻是我的記憶中最美、最暖的一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97內容數
白天在黑板寫青春,下班後在方格子寫寫生活紀錄。喜歡閱讀、有時看劇、大部分時候追動漫,文字與圖畫能承載著許多思想與情感,試著讀出不同的滋味與感想,與日常相互對照,咀嚼生活的韻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貓漫步的獨白 的其他內容
情竇初開的少女、少男情懷,在小學階段就暗自萌芽了。偷偷暗戀著鄰桌的男生或是每天一起走路隊回家的隔壁班女孩,每每聽到同學間流傳著「誰誰誰寫情書給她」或「有人跟誰誰誰告白了」這種充滿粉紅色泡泡的小八卦,絕對是小女生的精神糧食,而充滿戀愛情節的動畫,正是少女們拿來當作範本的聖經!
上國中後,為了加強英文,母親買了一套補教名師的錄影帶,每天放學回到家,晚餐之前約莫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是我的英文補習。長方形、黑膠的錄影帶,推進錄放影機中,發出「咖─」的聲響,寂靜的房間裡,可以聽見膠條捲動的聲響,與空氣摩擦著。
兒時對掌上型的遊戲機沒有什麼概念,因為家裡不准玩,所以頂多是同樂會時,聞香同學們的遊戲機。有一陣子,出現了蛋型、猶如鑰匙圈般大小的掛件,那小巧可愛的造型、繽紛的色彩,仔細一看,裡面竟然有小生物住著!「電子雞」就這樣進駐到我們的鉛筆盒或抽屜裡。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們是快樂的好兒童~身體好~精神好~愛清潔~有禮貌~人人見了都喜愛!」
如果說兒時記憶裡,最常吃的零食排行榜中,波卡一定是前三名(現在改名叫作樂事),而且必須是投販賣機買的。 畢竟,一罐波卡在手,樂趣無窮呀!
前些日子和同事閒聊,聊到她將自己小時候收集的貼紙“傳承”給女兒,而那些貼紙有部分還是兒時從姑姑那裏繼承來的,女兒看到那些有年代的貼紙,非常開心將它們貼到自己的貼紙簿上,還細心地分類、收藏......。
情竇初開的少女、少男情懷,在小學階段就暗自萌芽了。偷偷暗戀著鄰桌的男生或是每天一起走路隊回家的隔壁班女孩,每每聽到同學間流傳著「誰誰誰寫情書給她」或「有人跟誰誰誰告白了」這種充滿粉紅色泡泡的小八卦,絕對是小女生的精神糧食,而充滿戀愛情節的動畫,正是少女們拿來當作範本的聖經!
上國中後,為了加強英文,母親買了一套補教名師的錄影帶,每天放學回到家,晚餐之前約莫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是我的英文補習。長方形、黑膠的錄影帶,推進錄放影機中,發出「咖─」的聲響,寂靜的房間裡,可以聽見膠條捲動的聲響,與空氣摩擦著。
兒時對掌上型的遊戲機沒有什麼概念,因為家裡不准玩,所以頂多是同樂會時,聞香同學們的遊戲機。有一陣子,出現了蛋型、猶如鑰匙圈般大小的掛件,那小巧可愛的造型、繽紛的色彩,仔細一看,裡面竟然有小生物住著!「電子雞」就這樣進駐到我們的鉛筆盒或抽屜裡。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們是快樂的好兒童~身體好~精神好~愛清潔~有禮貌~人人見了都喜愛!」
如果說兒時記憶裡,最常吃的零食排行榜中,波卡一定是前三名(現在改名叫作樂事),而且必須是投販賣機買的。 畢竟,一罐波卡在手,樂趣無窮呀!
前些日子和同事閒聊,聊到她將自己小時候收集的貼紙“傳承”給女兒,而那些貼紙有部分還是兒時從姑姑那裏繼承來的,女兒看到那些有年代的貼紙,非常開心將它們貼到自己的貼紙簿上,還細心地分類、收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免啦,你就去台北啦,啊不是要開學了?你坐幾點的車?」阿媽把剝好的葉子放到一盤的菜盆,自顧自的說,自顧自的剪。
Thumbnail
小時候印象中的鄉下對照都市的繁華,從沒改變被世界繁華遺忘的面貌;我盯著屋角混凝土牆掉落後裡面露出的紅磚瓦,想起以前我們孩子時在大爐、大灶、塌塌米跑來跑去的模樣;曾經得爬上屋瓦才摘得到龍眼的碩壯龍眼樹若現在還在,不知這已經改成洋房的高度,搆得到還搆不到一串串的碩大龍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用山清水秀來形容安邦新村是可以的,因為哪邊有山、有湖、有稻田、有菜園、有水果樹。有百多戶人家,有七、八排屋子,都是木屋,一排有十至二十家木屋。   我記得我最熟悉哪些小巷,因為我跑捷徑要走小巷,每條小巷都有它的特色,有些乾淨,有些潮色,有些地凹凸不平,有些雜草叢生。   為什麽要走捷徑?因為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
Thumbnail
小時候覺得這些食物都只是生活家常菜,但現在長大了,卻是再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可能過個幾年,人去樓空,自己腦中對童年記憶會漸漸淡忘,但記錄下來的這些經歷,會是不想被遺忘的記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免啦,你就去台北啦,啊不是要開學了?你坐幾點的車?」阿媽把剝好的葉子放到一盤的菜盆,自顧自的說,自顧自的剪。
Thumbnail
小時候印象中的鄉下對照都市的繁華,從沒改變被世界繁華遺忘的面貌;我盯著屋角混凝土牆掉落後裡面露出的紅磚瓦,想起以前我們孩子時在大爐、大灶、塌塌米跑來跑去的模樣;曾經得爬上屋瓦才摘得到龍眼的碩壯龍眼樹若現在還在,不知這已經改成洋房的高度,搆得到還搆不到一串串的碩大龍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用山清水秀來形容安邦新村是可以的,因為哪邊有山、有湖、有稻田、有菜園、有水果樹。有百多戶人家,有七、八排屋子,都是木屋,一排有十至二十家木屋。   我記得我最熟悉哪些小巷,因為我跑捷徑要走小巷,每條小巷都有它的特色,有些乾淨,有些潮色,有些地凹凸不平,有些雜草叢生。   為什麽要走捷徑?因為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
Thumbnail
小時候覺得這些食物都只是生活家常菜,但現在長大了,卻是再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可能過個幾年,人去樓空,自己腦中對童年記憶會漸漸淡忘,但記錄下來的這些經歷,會是不想被遺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