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生活裡不需要時時刻刻都是極限——沈眠×陳昌遠對談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左起:沈眠(詩人,《文學裡沒有神》作者)、陳昌遠(記者、詩人,《工作記事》作者)
文字:林夢媧
攝影:陸穎魚
場地: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文學裡沒有神》是沈默的第一本詩集,詩集核心試圖以詩歌辯證創作逼進無限的可能。以《工作記事》獲台灣文學獎的陳昌遠,則是在詩歌中找到自己化平庸為神奇的獨特作法。在《文學裡沒有神》出版之前,兩位詩人選擇在重新開幕的詩生活-詩人雜貨店,以「創作是逼向極限」為題,進行了一場激烈如與文學對決、拋心泡肺的祕密座談。

▉普通也是一種境界,文學是翻譯神存在的方法

沈眠談話的語速飛快而密集,邏輯嚴密的資料庫一車一車的穩定輸出。陳昌遠的講述則偏慢,慢條斯理而謹慎地選擇語言,想要更精確地表達自身意圖。他們就像是佇立於光譜的兩端,然而奇妙的是,又有某些相似處,尤其是談起詩歌時的強勁和頑固,完完全全就是同一個文學系統長出來的。或許是因為同世代,是以在各種體驗上多有重疊性的部分,再加上兩人都是台南佳里人,更有一種莫名的契合感。
沈眠首先談到信仰,自己是一個不可知論者,或者說他相信神祕學、神祕體驗,但不相信任何關於神的呈述,基本上把那些篤定說著所謂神的意旨的人,悉數都當作神棍。沈眠語氣裡有著匪夷所思:「如果說神是一種絕對超越的體現,甚至等於宇宙全體的話,你怎麼能相信有人能夠翻譯呢?尤其是用組織、教條和規章。」
且作為創作者,他認為單單是文學作品的翻譯就非常難以逼近原義,像米蘭‧昆德拉訓誡的那樣,當卡夫卡小說從德文翻成法文版本時,就有過度強調情感活動的偏差。翻譯的無從精確,亦令他難能相信有人可以翻譯神的旨意。「更何況,我的神又不一定是你的神。對我來說,神真的存在,只是沒有人可以完好無損的翻譯。而文學是我翻譯神存在的個人式方法。在從事文學創作的時候,我不會追求文學之神眷顧我,而是盡力把我作為一個人的能力做到極致,那或許就是比較接近神的時候。」沈眠的一字一句都誠摯無比。
「我太太是基督教徒,但我是無神論者。真要說的話,文學就是我的信仰。」陳昌遠語氣鏗鏘說著:「寫詩時,會有很多的質疑和不知道。但如果有個東西硬要幫你安排正確、甚至是唯一的答案,要你照著走,我覺得那會很影響後面的創作道路。所以,我寧可沒有任何宗教信仰。雖然,我回家的時候還是可以拿香拜拜,甚至去廟裡拜文昌帝君,祈求我的詩可以寫得更好。不過這是因為我很早就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所以無可奈何下只能求神拜佛啊。」陳昌遠露出苦笑。
詩人喜歡把自己放在如有神降、天選之人的位置,沈眠對此態度保留,「我比較相信文學是人的技藝。20世紀以前的創作都非常天才論,相信才華決定一切。但我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也是一種境界,身為凡人如我,也能夠經由嚴格的自我鍛鍊,達到某種強度、高度。我認為,21世紀以後,文學是普通人的文學,而不再是偉大天才佔領的場域,也就無須再迷信靈感、才華。對我來說,文學是可以實現人對宇宙認識、探索的極大化方法。而與宇宙同行這件事,我不認為專屬於才華洋溢的人。」沈眠心平氣和講述。

▉從意象、意境到心境,詩歌的三種變化

陳昌遠表示,二十幾歲的時候寫一首詩,就會覺得要寫出驚天動地的句子,像過去唐詩、宋詞那樣被流傳下來的佳句,那就是他對文學的理解,也是文學的宣示。而現在的陳昌遠不再如此,因於他發現如果只是為了寫一首好詩,反而會陷在原地打轉不休。他也直言,其文學光譜確實偏向於羅智成,最喜歡的詩集是《夢中情人》、《透明鳥》
「以數字編號推動《工作記事》,除了受羅智成影響,但更多的還是自己對詩集完成度的考量。沒有詩名,只有阿拉伯數字的呈現,是因為這樣很乾淨,沒有任何雜訊。編輯《工作記事》的時候,希望每一首都能夠經得起檢驗,每首詩可以是一首獨立可以叫〈工作記事〉的詩,但放大為一個整體看時,也都是夠完整的。」陳昌遠娓娓道來。
《文學裡沒有神》採用五種編碼系統,涵蓋佛教十二因緣、十二地支、十二生肖、日本十二和風月以及紫微斗數六吉六煞十二星,但又不是直接依序呈現詩作,而是交錯進行的,透過繁複的編排,為詩題與內容找到若有似無的關係。其若有似無的概念也透過設計師、攝影師和出版社的協助,具象展現於書封、內容排版上。為什麼不直接用數字當作詩歌編碼就好呢?
沈眠眼神炯亮:「以阿拉伯數字做為詩集結構,羅智成《寶寶之書》、陳昌遠《工作記事》都做得很好了,我就希望能夠有別的做法,讓詩歌編號不只是編號,而能有多幾層的意義。」
隨後,陳昌遠分享對《文學裡沒有神》的獨特觀察,其中有三首詩特別引起他注意,它們都談到金剛不壞的狀態,即〈鼠〉:「活成金屬/更硬更堅決」、〈寅〉:「完整的神/降落/打開自己/金剛不壞的孤獨」、〈愛〉:「孤獨或然龐大無敵/愛仍成全我們金剛不壞」。陳昌遠滿臉誠摯的表示:「詩人究竟為什麼要寫詩呢?不就是因為詩是描述世界的方式嗎!我想,這本詩集描述的不止是文學跟神,在讀的時候我忍不住要想起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他在宋詞裡面讀到了三種境界,那麼《文學裡沒有神》是不是也有文學的三種境界?我自己就看到了三種人,詩人、寫詩的人,還有看著這兩種人的人,也就會是三種視角的疊加、集合。」
按此思路,陳昌遠找到了三首詩,並予以朗讀,〈六入〉:「而用字是對人生最溫柔的拆解」、〈龍〉:「他獨自面對/一盞燈火/心愈縮愈小」,以及〈長月〉:「必須發現。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田園。/要緩慢長出自己的心靈。完成自己的神。」
他語氣溫柔地說著:「這真的是詩人的三種心境,而且這樣的好詩名句,感覺就是能夠陪伴著讀詩、寫詩的人一輩子,如同王國維捉出來強調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沈眠談到寫詩的轉變過程:「初期,忍不住就會大玩意象魔術,像是在特技表演或競速一樣。但隨著時間過去,也就慢慢有了變化,再加上我一直在思考著詩歌史、文學史的意義,所以漸漸擺脫表現語言操縱能力的執著。2014、15年後,意象對我來說,不再那麼重要,我更看重生命的思維、體悟,試著把美學與想像轉化為具體的意境。而這兩年來,又覺得描繪做為一個人真實感受的心境遠比意境更重要,無論是軟弱、失敗或挫折等,或許是跟過幾年就要五十歲有關吧。」

▉千真萬確地見證,有人跟文學一起走了那麼遠的路

沈眠很常把「文學教給我、文學訓練我……」掛在嘴邊,但實際上他當然沒有什麼師傅會盯著他練功。他的師傅就是書,那些所閱讀過的作者群一個個都成為他的授業恩師,都構成了他的文學信仰,比如波赫士、米蘭‧昆德拉、卡爾維諾、艾蜜莉‧狄金生、保羅‧策蘭、零雨、夏宇等。他眼神放光、語氣上揚:「他們就像是把充滿驚奇感的魔法,放進我生活裡。我作為全職文字工作者的生活,就是依靠文學在支撐。而文學教給我最重要的事,無疑是必須質疑既有、已知的東西,持續探問文學可以走到什麼地步、有沒有真的進化。文學信仰始終告訴我的都是一個不確定論,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每個時代都有其政治正確和絕對答案,但這些看似為真理的東西,都是可以被打碎的,並不是顛撲不破。」
在傳媒裡任職記者的陳昌遠,則是提及兩位文學人的採訪故事,一個是《蝴蝶朵朵》繪本作家幸佳慧,另一則是《驟雨之島》小說家顧德莎,兩位都是到癌末了仍舊心心念念文學。
採訪幸佳慧時,她已經全身貼嗎啡片,每次陳昌遠去專訪,她都會打起精神,起身跟他說話,甚至是手舞足蹈。後來訪顧德莎,那時她已整個肚子腹水,可是還堅持要去參加自己新書的座談會,護理師要全程隨行,其實顧德莎已經沒有太多力氣。陳昌遠分別在顧德莎家與病房專訪過兩次,本來約定還有一次,要談寫嘉義的詩,他到嘉義的當日,顧德莎家人打電話來說她的狀況無法接受訪談,過兩天就辭世了。
陳昌遠眼眶湧淚、聲音裡泛著酸楚:「這兩件事始終梗在我心底,當文學作家在死前那幾天、那幾個小時,把他最後能給你的東西都給你,身為報導記者要怎麼樣才能對得起這些交付?《工作記事》裡跟死亡有關的幾首詩就是在寫這種困惑與不安。我也因為當時才剛進入這一行,總覺得報導寫不好而非常自責。但我的主管告訴我,他們願意被我採訪就是願意相信我,最後報導好好地完成了,就是對他們期待的最佳回應。」
停頓了幾秒,陳昌遠平撫了情緒後說:「我把這兩位作家的行為,視為文學能夠成為信仰的證據,直到最後一刻他們都還在回應文學。文學能讓你吃飯、溫飽嗎?現實是悲觀的。但我千真萬確地見證到有人跟文學一起走了那麼遠的路。」
沈眠的感觸很深,神情裡滿是溫潤的意味,「這兩年多裡,我持續意識到自己必須關機、降速。沒有人逼我一定要把身體搞壞去成就文學吧。瘋魔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我的確非常自然會變成瘋魔狀態,完全進入狂喜狂悲的極境。但回到真實人生裡,這樣的作為都是必然帶傷的,文學一方面豐厚了我的心智與人生,但另一方面文學也傷害了我的身心。這是創作者最終都得要面對的難題。」
靜默半晌,沈眠最後如許結語:「創作是逼向極限,但生活裡並不需要時時刻都是極限,就像人不可能總是在性高潮吧。生活不只有文學,身為創作者得要更慎重對待身心健康,同時得要練習讓自己在群體裡面,心安理得地活著。」
文學裡沒有神
作者:沈眠
出版:一人出版社
定價:350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109內容數
閱讀是CP值最高的抒壓、充電方式,我們不要放棄它!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了一系列適合大人與高中生讀者的直播講座,由主持人朱家安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這一次,我們好好討論現代人的戀愛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創作環境的艱難,眾所皆知,而嚴肅文學與通俗大眾類型領域的對立,也是無解的問題。然而,二十一世紀以來,有不少創作者有志於跨界,破除兩者藩籬,並堅持走在類型小說深化的可能性上。本場講座,由甫出版《超能水滸》的沈默,以及原本從事奇幻小說創作、後來寫出《女神自助餐》的劉芷妤,展開一場關乎類型小說的難處,
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逼上梁山。曾經讀過的幾段水滸篇章裡,對於草莽群聚的梁山泊總有個既定的印象:英雄氣短,窮途末路。無論怎麼說,這些描述似乎總有個無路可走的意味存在。 同樣的局面似乎貼合著如今台灣的武俠書寫類型。「朋友間常常開玩笑說我是台灣武俠第一人,但是現在台灣寫武俠的人有多少,能夠出版的又有多少,
以《劍如時光》挑戰類型疆界、重鑄了武俠寫作的可能性後,沉寂兩年多的時間,沈默在2022年1月再度推出新小說《超能水滸》,故事的時間放置在世界核戰後的末日,加入了臺北地景書寫,處理超能力的主題,且開發全新的世界觀與戰鬥系統。同樣在類型領域奮戰、兼具藝術家背景的小說家林峰毅,接連兩本作品《劍客的接待》
劉芷妤在2011年出版奇幻小說《迷時回》後,沉潛多年,終於再度推出全新力作《女神自助餐》。自稱《女神自助餐》是復健之作的劉芷妤,在其中寫盡台灣女性的暗處,那些潛藏在靈魂內側、充斥恐懼魅影的真實心境。喧囂止息後,該把焦點放回創作之上,採訪者沈眠從劉芷妤的原生家庭起始,細密訪談,最終寫成四篇重量級專訪
劉芷妤在2011年出版奇幻小說《迷時回》後,沉潛多年,終於再度推出全新力作《女神自助餐》。自稱《女神自助餐》是復健之作的劉芷妤,在其中寫盡台灣女性的暗處,那些潛藏在靈魂內側、充斥恐懼魅影的真實心境。喧囂止息後,該把焦點放回創作之上,採訪者沈眠從劉芷妤的原生家庭起始,細密訪談,最終寫成四篇重量級專訪
劉芷妤在2011年出版奇幻小說《迷時回》後,沉潛多年,終於再度推出全新力作《女神自助餐》。自稱《女神自助餐》是復健之作的劉芷妤,在其中寫盡台灣女性的暗處,那些潛藏在靈魂內側、充斥恐懼魅影的真實心境。喧囂止息後,該把焦點放回創作之上,採訪者沈眠從劉芷妤的原生家庭起始,細密訪談,最終寫成四篇重量級專訪
台灣創作環境的艱難,眾所皆知,而嚴肅文學與通俗大眾類型領域的對立,也是無解的問題。然而,二十一世紀以來,有不少創作者有志於跨界,破除兩者藩籬,並堅持走在類型小說深化的可能性上。本場講座,由甫出版《超能水滸》的沈默,以及原本從事奇幻小說創作、後來寫出《女神自助餐》的劉芷妤,展開一場關乎類型小說的難處,
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逼上梁山。曾經讀過的幾段水滸篇章裡,對於草莽群聚的梁山泊總有個既定的印象:英雄氣短,窮途末路。無論怎麼說,這些描述似乎總有個無路可走的意味存在。 同樣的局面似乎貼合著如今台灣的武俠書寫類型。「朋友間常常開玩笑說我是台灣武俠第一人,但是現在台灣寫武俠的人有多少,能夠出版的又有多少,
以《劍如時光》挑戰類型疆界、重鑄了武俠寫作的可能性後,沉寂兩年多的時間,沈默在2022年1月再度推出新小說《超能水滸》,故事的時間放置在世界核戰後的末日,加入了臺北地景書寫,處理超能力的主題,且開發全新的世界觀與戰鬥系統。同樣在類型領域奮戰、兼具藝術家背景的小說家林峰毅,接連兩本作品《劍客的接待》
劉芷妤在2011年出版奇幻小說《迷時回》後,沉潛多年,終於再度推出全新力作《女神自助餐》。自稱《女神自助餐》是復健之作的劉芷妤,在其中寫盡台灣女性的暗處,那些潛藏在靈魂內側、充斥恐懼魅影的真實心境。喧囂止息後,該把焦點放回創作之上,採訪者沈眠從劉芷妤的原生家庭起始,細密訪談,最終寫成四篇重量級專訪
劉芷妤在2011年出版奇幻小說《迷時回》後,沉潛多年,終於再度推出全新力作《女神自助餐》。自稱《女神自助餐》是復健之作的劉芷妤,在其中寫盡台灣女性的暗處,那些潛藏在靈魂內側、充斥恐懼魅影的真實心境。喧囂止息後,該把焦點放回創作之上,採訪者沈眠從劉芷妤的原生家庭起始,細密訪談,最終寫成四篇重量級專訪
劉芷妤在2011年出版奇幻小說《迷時回》後,沉潛多年,終於再度推出全新力作《女神自助餐》。自稱《女神自助餐》是復健之作的劉芷妤,在其中寫盡台灣女性的暗處,那些潛藏在靈魂內側、充斥恐懼魅影的真實心境。喧囂止息後,該把焦點放回創作之上,採訪者沈眠從劉芷妤的原生家庭起始,細密訪談,最終寫成四篇重量級專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陳雪的《寫作課》散文集,充滿了她追求寫作夢想的經歷和心法,除了對寫作有興趣的人,迷失在夢想路上的人也應該一讀。
Thumbnail
「雲與我俱東」是一種對生命高維的體察,也是對造物主創造力的敬畏!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陳生:歷史系的人就是笑我們在做讀書心得,他們說我們就是翻譯,寫一下說什麼罷了。
Thumbnail
陳生:汪應辰《桐源書院記》說:「是心即書室也。吾能潔修神明之舍以讀吾書,則《論》、《孟》、《庸》、《學》之四書不在方冊,在吾丹府之中矣;六經子史之旨趣不在篇簡,在吾靈臺之內矣。」經學有沒有死,看你的表現咯。
Thumbnail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朋友問我為何不寫詩 我沒有特別理由 想寫就寫 沒有實在的感動 不如回枕頭山 順便讓枯澀之筆休眠   我的朋友是個異端 他寫詩動機淺顯易懂 如他與樟樹上的黑蟬 僅只一面之緣 樹蟬不幸死於去年盛夏 他就此愛上了蟬鳴 戀上了克制的喧囂   三不五時就探問 詩意的黃昏是否如期
Thumbnail
雖然沈醫師不寫詩,但是我總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詩人。 他承繼了遠自西方古希臘時代吟遊詩人的餘緒,也兼具東方黃河流域採集民間歌謠所成的詩經,他漫遊在高雄地區,以一個當代吟遊詩人之姿為城市留下紀錄。 哲學家班維明在百年前提出漫遊者的概念,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都市文明中,卻能以旁觀者的姿勢凝視擁擠的人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陳雪的《寫作課》散文集,充滿了她追求寫作夢想的經歷和心法,除了對寫作有興趣的人,迷失在夢想路上的人也應該一讀。
Thumbnail
「雲與我俱東」是一種對生命高維的體察,也是對造物主創造力的敬畏!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陳生:歷史系的人就是笑我們在做讀書心得,他們說我們就是翻譯,寫一下說什麼罷了。
Thumbnail
陳生:汪應辰《桐源書院記》說:「是心即書室也。吾能潔修神明之舍以讀吾書,則《論》、《孟》、《庸》、《學》之四書不在方冊,在吾丹府之中矣;六經子史之旨趣不在篇簡,在吾靈臺之內矣。」經學有沒有死,看你的表現咯。
Thumbnail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朋友問我為何不寫詩 我沒有特別理由 想寫就寫 沒有實在的感動 不如回枕頭山 順便讓枯澀之筆休眠   我的朋友是個異端 他寫詩動機淺顯易懂 如他與樟樹上的黑蟬 僅只一面之緣 樹蟬不幸死於去年盛夏 他就此愛上了蟬鳴 戀上了克制的喧囂   三不五時就探問 詩意的黃昏是否如期
Thumbnail
雖然沈醫師不寫詩,但是我總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詩人。 他承繼了遠自西方古希臘時代吟遊詩人的餘緒,也兼具東方黃河流域採集民間歌謠所成的詩經,他漫遊在高雄地區,以一個當代吟遊詩人之姿為城市留下紀錄。 哲學家班維明在百年前提出漫遊者的概念,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都市文明中,卻能以旁觀者的姿勢凝視擁擠的人
Thumbnail
「她一直在向危險靠近,而她追求的,卻是隱身其中的,召喚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愛的可能。」 ——陳雪〈我身上有你看了會害怕的東西〉,《維納斯》 大多數作品為長篇小說的陳雪,今年初推出一本時間跨度很長的短篇小說集《維納斯》。她最近一本短篇小說集已經是十六年前的《她睡著時他最愛她》,銳利如刀,切割下來一塊塊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