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治經學史非治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天心:某個老師是陳XX(研究員)?

陳生:是,其實陳的說法,其實就是默認經學即史學。經就是死物。當然都是史啦。這搞得人家很不爽。不過老陳這樣說,我是蠻傻眼的。太狹隘了。陳說搞義理的其實是思想,不算經學。這個是陳認為中央現在沒有搞經學的原因。天心或許可以以這個為線索,寫一篇“原經”、“釋經”。因為以史學為經學的人,很容易把經看成是人為的,單純幫統治階層控制、欺瞞人民的工具。把經權威性寫清楚的文章不多見,全都是以經為理所當然的前提帶過罷了。我打算把所有反經,辱經,解構經的文字整理起來,寫一篇,一邊收集,一邊慢慢讀。

天心:「把經權威性寫清楚的文章不多見」這一句讓我想到:經是常道,但注釋不是常道。所以研究經學是研究常道之學,但研究經學史不是研究常道。經學史是學術史、思想史,經學是研究常道之學。

陳生:這些都是鬼話啦。

天心:你想要我寫一篇關於經為什麼是經?這本身就很難,經本身沒有論證這一點。

陳生:那陳老師(研究員)認為的經學才是經學嘍。

天心:這主要在相不相信吧。無法證明他是常道,也無法證明他不是常道,我能證明又如何,不相信的人不會突然相信。

陳生:經學的困境就是在這邊,也不是讓你如何宣傳經道,但本身即無法說明其必要性,就很多只能直接歸納為迷信或統治者的工具。

天心:任何宗教都是吧。那從孔子開始就如此,他也沒辦法說三年之喪有多重要,「安則為之。」

陳生:那也就變死物,而唯有解剖學=經學了,而不是活生生的。你可以看蔡長林的文章,我蠻喜歡的,那本《文士到經生》,他也在思考類似的問題,找出這是什麼,影響了什麼,而不是老三手“經是統治者控制的工具”,無論褒貶,都是屁話。蠱惑人心和鞏固統治之外的用處是什麼?說實在我不相信古人那麼傻。

天心:你看:「經學的研究方法」工作坊,中研院自己也分開來,什麽「《易經》研究方法」、「《尚書》研究方法」,最後來一個「經學史研究方法」,很明顯這就是經學不等於經學史。林XX學長(林學長會在另一篇經學談話錄裡出現)還說我的想法沒根據。

陳生:最近文哲所要重寫經學史。

天心:我反而更有興趣知道現行的經學史著作有什麼問題,皮錫瑞、馬宗霍、姜廣輝等等的著作有什麼缺點?回顧了文獻才有辦法、有需要寫新的。現在寫經學史沒什麼意思,除非結論可以提出怎樣致用,否則只是沒有意義濫竽充數的研究成果。

avatar-img
29會員
875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有一種聲音不造因果,實行文字演義⋯ 秦二世到來就是白日化時節,無論是原生中華或次生中華都會出現秦二世的可能。 點覺一:次生中華贏了,是因為原生中華出了秦二世,人民不喜歡,在文字演義上,美日無須參戰。同樣的道理,次生中華出現秦二世,原生中華征伐,美日參戰,我沒有什麼高明的推算結果。 點覺二:想做
Thumbnail
如果一個論式不符合前陳是因(宗法)和因周遍後陳(隨遍)的要求,就會出現過失。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考謬誤,有時甚至會導致情緒內耗。因此,理解這些邏輯關係不僅對學習佛法有幫助,還能幫助我們觀察自己的觀點,解決情緒內耗,讓思維更清晰。
Thumbnail
"前陳是因"、"因周遍後陳"的概念對於深入學習攝類學至關重要。這些邏輯關係有助於我們在辯論中清晰地分析問題,避免混淆和誤解。特別是對於內心容易內耗的人,掌握這些概念可以幫助達到心靈的平靜和清晰,改變內心認知。
Thumbnail
課程簡介:「分別為聖」是基督宗教中相當重要的概念之一,用以區別神聖與世俗之間的差別,也是人們用以檢驗自身靈魂是否得救的重要方法論。在當代的政治哲學中,一種接近於俗、聖之別的思考邏輯也總是支配著政治行動的一切政治事務上的趨向或價值。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戲劇如果都要按正史一板一眼的話,讀史書就好了,何必改編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有一種聲音不造因果,實行文字演義⋯ 秦二世到來就是白日化時節,無論是原生中華或次生中華都會出現秦二世的可能。 點覺一:次生中華贏了,是因為原生中華出了秦二世,人民不喜歡,在文字演義上,美日無須參戰。同樣的道理,次生中華出現秦二世,原生中華征伐,美日參戰,我沒有什麼高明的推算結果。 點覺二:想做
Thumbnail
如果一個論式不符合前陳是因(宗法)和因周遍後陳(隨遍)的要求,就會出現過失。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考謬誤,有時甚至會導致情緒內耗。因此,理解這些邏輯關係不僅對學習佛法有幫助,還能幫助我們觀察自己的觀點,解決情緒內耗,讓思維更清晰。
Thumbnail
"前陳是因"、"因周遍後陳"的概念對於深入學習攝類學至關重要。這些邏輯關係有助於我們在辯論中清晰地分析問題,避免混淆和誤解。特別是對於內心容易內耗的人,掌握這些概念可以幫助達到心靈的平靜和清晰,改變內心認知。
Thumbnail
課程簡介:「分別為聖」是基督宗教中相當重要的概念之一,用以區別神聖與世俗之間的差別,也是人們用以檢驗自身靈魂是否得救的重要方法論。在當代的政治哲學中,一種接近於俗、聖之別的思考邏輯也總是支配著政治行動的一切政治事務上的趨向或價值。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戲劇如果都要按正史一板一眼的話,讀史書就好了,何必改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