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為弱勢者的送餐,卻還要替有錢人擔心停車問題,如此奇怪的問題反映出社會服務中的盲點與矛盾

    在五月中確診時,有想把這篇完成,但是確診時身體的狀況實在不好,加上實在沒甚麼靈感,經過兩個月的沉澱與變化,似乎有些許靈感可以做點省思

    小弟是一名社工,為了幫助人群幫助社會,幫助弱勢而努力,但去你的,再講下去就虛偽了,幫助人群與弱勢是真的,但不是因為自己善良,是因為喜歡幫助人的感覺,當付出心力,換到別人發自內心的感謝時,內心會很開心,不像科技業那般勾心鬥角,但其實助人工作因為會與人相處與應對,所以不像志工那般,只要單純的付出就可以,還要有資源的通盤考量.

    確診之前在淡水遇到一件事情,如標題一般,當時與一位志工在為了停車位問題而有了爭論,在當時並沒有修法,不能檢舉,紅線臨停會開單罰錢的,那一里的地區很多都紅線,也導致我在和志工討論路線時,有了一些言語上的交鋒,當時他告訴我,我當志工是為了幫忙弱勢,而不是要去考慮有錢人的停車問題,這樣子不是很奇怪嗎 ? 我在五月時還想不明白,甚至會有點生氣,想兩年以前,在抱怨案件數太少,每天只送一到兩個便當的不也是你嗎 ?可過了兩個月,我看到一些人事物,想法也不同了,目前跟這位先生的相處也算融洽,因為我換了一個想法,以前學道時,有聽過這句話,(轉念),轉了當下的念頭,你就有不同的人生,現在想來我還是似懂非懂,但我能理解,這是因為我能同理這位大哥(雖然也是透過其他人的開導才能同理),天氣熱,如果幫忙別人還要被罰錢,那這樣子不就本末倒置,自然也會生氣,況且靜下心來想想,其實大哥說的是對的,我們的服務宗旨是為了弱勢,但為何我服務的個案中真正的弱勢卻是少數呢?

    經過5.6月的時間,案件數變多了,也遇到數位精障,一位有錢人,一位孝子,在這當天也了解當初想不明白的人事物,另一位志工曾反映給我,他覺得它應該是服務那些精障,他們才是需要服務的,相反的,你前幾次讓我們去送的大樓那些的老先生,他們其實可以叫外送解決,那到底為什麼還要堅持送這些人呢.

    我自己也曾經思考過,迷惘過,也跟太太和媽媽抱怨過,難道為了所謂的績效,就要放下堅持,開一些似是而非的個案,來完成一些數據,包裝這些數據來讓自己的績效好看嗎?但我後來領悟到了,也這樣跟志工回應:其實你說的對,你的個案中說真的,只有3位是真的需要送,其他都可以不要送,同樣的,其他路線的志工除了三芝那邊的以外,很多也都是不需要送的,因為按照台北市的標準,他們都屬於不能開案的對象,但如果我不把標準往下調整,那預算就會減少,不能否認的是,目前的個案中,仍有3成多屬於弱勢沒有福利身分,沒有親友協助,也無法負擔我們的便當費用,我如果不開多點案件,就無法爭取預算,甚至可能使這項服務被終止,我不是偉大的人,但我今天就是想用這6成的人,來爭取多的資源,進而去幫助那剩下3成多的人,讓他們每天有一餐可以吃,因為老闆不是社工,他只是商人,他看到的是數據而不是人,100萬在社工眼中,是服務這些人的品質,但在商人眼中是100萬為何只能服務這麼少的人.

    想通了這點我也不在迷惘,即便只能服務3成的弱勢,但終歸有它的意義,即使有缺陷,但這項服務仍能幫助弱勢與其他的人,剩下的只有更加精進自己的處遇能力,讓更多弱勢能得到資源,還有29年,我相信能得到幫忙的人會越來越多,我也能走出一條不同的社工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