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 I Remember》電影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學創作,是關注或捕捉,被人有心或無心遺漏掉的那些,很幽微的、很晦澀的、一陣風就吹不見蹤影的…-朱天心

作家,一定讀很多的書

作家,真的可以用好多的形容詞來表達,用好多的字彙來說明。
同樣的一段話,他們說出來的,感覺就是那麼的優美,但真誠,不匠氣。
今年(2022年),給自己的目標之一是"讀書",很普通的目標,但在過去的四十年,幾乎沒有真的對閱讀認真過。
小時候讀書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學習。
出了社會,讀書是為了工作需要,尋找的總是工具書。
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缺少了天馬行空、缺少了浪漫,覺得自己應該要多看一些文學書,找回一些創造性的可能。
從去年底,就開始讓電子書、圖書館借的實體書,圍繞在生活中。
午休時的看劇配飯,也反樸歸真的變成看書配飯。
文學類的書,跟工具書不同。也許不用說得非常合邏輯,但要能表達到讓人感受到意境、氣氛。
對於親人的離開,也許我會說往生、死了、走了,但他們是說逝去、凋零。

開始,是一場誤會

想看這部電影,是因為我以為我學生時很喜歡的書《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朱天心寫的,結果,其實是朱少麟。
《傷心咖啡店之歌》建構的場景,曾經是我的夢想,一間咖啡廳,讓進來店裡的人可以感到溫暖、放鬆,隨時跟著老闆訴說著他們的心靈世界,而老闆也隨時化身為觀察者,觀察著店裡的每一位客人…。
這個場景,是夢想,背後是不計成本的夢幻。
但這個夢,一直植在我心裡並在人生中用不同的型式發酵。
雖然是誤會,但進到電影院裡觀賞後,仍帶給我心靈一些悸動與反思。
記錄片裡主角中的文學世家,令人羨慕。
但由於父母投入文學與創作的義無反顧,是否造就孩子們心裡覺得不受重視。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文學姐妹的身上,我仍看到許多重視師長的教誨、感恩父母的給予這些珍貴的情感存在。我相信,這是那個年代很值得留下的美好。
電影結束後,一直讓我心心念念的是那個時代、用心交流的年代,對象的真實,與專注於自己真正所愛、奮不顧身的勇氣。
也許,在這個時代,也是有類似的交流讓我來一一發現。
avatar-img
7會員
26內容數
遇見死亡 將會看到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icky 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由戀愛"的社會中,隱藏版的規則 這是在Podcast中聽到的話題,覺得~真的耶!!!! 如果家中有個哥哥或弟弟,遇到水電問題、電器問題、電腦問題,似乎第一個想到的還是覺得男性應該比較會處理吧。 雖然偶爾還會發現,其實自己動手似乎比較快。 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被這樣的既有觀念影響了呢?
吃不飽才好,似乎對於一些未開發國家,或是一些比較辛苦的人而言,是一句很討人厭的話。 但對於成長在不需要為食物而擔心的生活環境中的我,是一句真實的存在。 從小就好愛吃,最喜歡去吃到飽的餐廳。 甚至有一次跟朋友到吃到飽餐廳,在放肆大吃大喝時, 學長:「Vicky,不要吃這麼多,對身體不好。」
午休時間,我終於開啟了那買了許久的書『真相製造....」 沒錯,他的書名很長,我記不起來也寫不完。 第一篇是講比利時的聖戰媽媽,她的19歲兒子透過臉書被洗腦、被徵招。 是咪咪,幫我開啟一扇露著曙光的窗,讓我可以一窺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甚至為他們做些什麼。#20220407 支持作者
"自由戀愛"的社會中,隱藏版的規則 這是在Podcast中聽到的話題,覺得~真的耶!!!! 如果家中有個哥哥或弟弟,遇到水電問題、電器問題、電腦問題,似乎第一個想到的還是覺得男性應該比較會處理吧。 雖然偶爾還會發現,其實自己動手似乎比較快。 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被這樣的既有觀念影響了呢?
吃不飽才好,似乎對於一些未開發國家,或是一些比較辛苦的人而言,是一句很討人厭的話。 但對於成長在不需要為食物而擔心的生活環境中的我,是一句真實的存在。 從小就好愛吃,最喜歡去吃到飽的餐廳。 甚至有一次跟朋友到吃到飽餐廳,在放肆大吃大喝時, 學長:「Vicky,不要吃這麼多,對身體不好。」
午休時間,我終於開啟了那買了許久的書『真相製造....」 沒錯,他的書名很長,我記不起來也寫不完。 第一篇是講比利時的聖戰媽媽,她的19歲兒子透過臉書被洗腦、被徵招。 是咪咪,幫我開啟一扇露著曙光的窗,讓我可以一窺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甚至為他們做些什麼。#20220407 支持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餘生將盡,還是動筆寫點甚麼吧。 小時候,對語文的興趣不高,更遑論寫作。課堂上學了記敍文、抒情文、議論文,作文時卻常感到頭昏眼花,一個字也難以下筆。思緒凌亂起來,旁人寫了一整頁的字,我還在望穿秋水,拼着命似的把字從腦海中擠出來。 後來,學習實用文,日子好過了一點,至少寫作有點根據,不用憑空想像。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Thumbnail
《人生隨筆》 「你是在甚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不是主角?」 - 「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書。那時候的我春風得意,答她說『其實我更喜歡你。』但是過了很久,當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才知道答案。」 - 「你沒爭取過?」 「誰人真的能對抗命運?我不停去尋找方法,但有些東西失去了便是失去了。」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忙碌的生活讓我們遺忘了許多聽過的知識。
Thumbnail
  由朱天文親自執導的《願未央》,紀錄了三姐妹朱天文(1956-)、朱天心(1958-)朱天衣(1960-)回憶其父母朱西甯(1927-1998)與劉慕沙(1935-2017)從相識、相戀到成家的故事。而由林俊穎執導的《我記得》,則描述師城胡蘭成,至今仍從事創作的朱天文與朱天心的故事。
Thumbnail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吸引我的,有一部份是書名 是購物書? 食記? 還是其它 翻閱之際才明白,不論歲月如何流逝 能讓我翻閱的,幾乎都是散文類別的書籍 作者的筆觸細膩,字裡行間總能把我帶到一個個場景 穿越每一個街景、每一個場景,以及每一份對於老舊事物的想念 但更多的是,對於母親的想念 這份想念,並為因時光的流轉而消失
Thumbnail
這一本是其中一本想釋放情緒和感到迷失時必讀的作品,是不會放手的書之一。因為書封上的一句文案讓幾年前的我,感到共鳴:14歲隨手寫下的願望清單,到了34歲要實現卻如此之難?這是一本看似尋找友情親情,卻是在尋找失落的自我和夢想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餘生將盡,還是動筆寫點甚麼吧。 小時候,對語文的興趣不高,更遑論寫作。課堂上學了記敍文、抒情文、議論文,作文時卻常感到頭昏眼花,一個字也難以下筆。思緒凌亂起來,旁人寫了一整頁的字,我還在望穿秋水,拼着命似的把字從腦海中擠出來。 後來,學習實用文,日子好過了一點,至少寫作有點根據,不用憑空想像。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Thumbnail
《人生隨筆》 「你是在甚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不是主角?」 - 「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書。那時候的我春風得意,答她說『其實我更喜歡你。』但是過了很久,當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才知道答案。」 - 「你沒爭取過?」 「誰人真的能對抗命運?我不停去尋找方法,但有些東西失去了便是失去了。」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忙碌的生活讓我們遺忘了許多聽過的知識。
Thumbnail
  由朱天文親自執導的《願未央》,紀錄了三姐妹朱天文(1956-)、朱天心(1958-)朱天衣(1960-)回憶其父母朱西甯(1927-1998)與劉慕沙(1935-2017)從相識、相戀到成家的故事。而由林俊穎執導的《我記得》,則描述師城胡蘭成,至今仍從事創作的朱天文與朱天心的故事。
Thumbnail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吸引我的,有一部份是書名 是購物書? 食記? 還是其它 翻閱之際才明白,不論歲月如何流逝 能讓我翻閱的,幾乎都是散文類別的書籍 作者的筆觸細膩,字裡行間總能把我帶到一個個場景 穿越每一個街景、每一個場景,以及每一份對於老舊事物的想念 但更多的是,對於母親的想念 這份想念,並為因時光的流轉而消失
Thumbnail
這一本是其中一本想釋放情緒和感到迷失時必讀的作品,是不會放手的書之一。因為書封上的一句文案讓幾年前的我,感到共鳴:14歲隨手寫下的願望清單,到了34歲要實現卻如此之難?這是一本看似尋找友情親情,卻是在尋找失落的自我和夢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