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已在身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隨著每日快速飆升的確診數字,也代表病毒已經兵臨城下了。準備了足足兩三年的佈署,也是正式要開始面臨海嘯的第一波衝擊。
從幾週前的同事在出差期間確診,又因為彼此有脫下口罩共餐超過15分鐘的緣故,因此被判定為密切接觸需要居家隔離身分。隔離到最後幾天時間,外面的疫情已經天翻地覆到各個地方政府第一線防疫人員人仰馬翻,強大的政策調整需求逼的中央的防疫策略更迭,每一次的變化都是整個社會的一陣慌亂,從物流、生產、零售、民眾......等無不需要加緊適應新階段的開始。
政策調整的快速,也代表整體疫情變化的迅雷不及掩耳。很快的身邊陸續聽到有間接的朋友們確診。接觸到確診者的同事、同學、朋友們越來越多!協助長輩解決與確診者接觸後卻苦無方法找到快篩試劑的狀況,趕緊挪了身邊還有的幾個快篩試劑組支援前線,這個情勢下如果還要他上大街去排著長長的隊等實名制的快篩購買,恐怕原本只是密接接觸者的他在過程中一不注意還真的被染疫了。
回到家裡又聽到母親說街區一個阿姨家裡也是全家確診,先是先生在外聚餐返家後發燒,經過快篩與PCR確認感染,後來全家其他人員也發生症狀,最終同樣經過PCR確診。但因為街區街坊鄰居本來就聯繫緊密,趕緊確認了母親近期的接觸情況,並再次提醒要多加注意了。
結果社群平台上又看到學妹確診的消息,面臨一家人中唯一確診者的情況,還一邊要安撫教育小朋友如何理性面對此情況,回到房間也要獨自化解種種情緒,在社群上的分享看起來也是頗多心境的轉折與感觸。病毒是真實的存在任何一個角落中,一個不經意的碰觸都可能讓自己有意無意間被感染。除了生理上要面對的衝擊外,心理的調適以及如何帶給身邊確診者支持,都同樣是這個時刻更需要被發揮的精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2022年5月份即將由 Tom Cruise 回歸領銜主演的 Top Gun: Maverick 電影中,Lady Gaga 也為之準備了一首已經引起廣大注意與極有可能再次爭取 Oscar 獎的呼聲之 Hold My Hand!剛剛發佈就帶來許多熱議,值得一聽~
這過程也是對心理壓力的一個很大考驗,如果沒有處理好這個角色轉換過程的心態變化,可能就因為過度的極端反應最終導致各種不可想像的意外結果。
來不及悲傷的情況下,簡單的儀式送別他。未來就是每年的靈前上香,直到十多年過去了,才逐步釋懷。
既非 USB Type C 也並非之前的舊款規格,而是一個卡在這兩個世代中間的一個規格。想到這一更換不知道要用多久,但這規格的東西就很討厭,未來說不定慢慢淘汰後就只剩下這幾個「孤兒」了。
文化娛樂產業並不可能一直靠著「賣情懷」走下去,還是需要往商業靠攏。但越偏向商業的一端,自然也就可能會犧牲掉許多普羅大眾。對於獨立音樂愛好者而言也是一種「今非昔比」的唏噓感。上半段寫到比較多關於過去的 Coachella 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那時候的一種「復古」感受。
文化娛樂產業並不可能一直靠著「賣情懷」走下去,還是需要往商業靠攏。但越偏向商業的一端,自然也就可能會犧牲掉許多普羅大眾。對於獨立音樂愛好者而言也是一種「今非昔比」的唏噓感。上半段寫到比較多關於過去的 Coachella 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那時候的一種「復古」感受。
在2022年5月份即將由 Tom Cruise 回歸領銜主演的 Top Gun: Maverick 電影中,Lady Gaga 也為之準備了一首已經引起廣大注意與極有可能再次爭取 Oscar 獎的呼聲之 Hold My Hand!剛剛發佈就帶來許多熱議,值得一聽~
這過程也是對心理壓力的一個很大考驗,如果沒有處理好這個角色轉換過程的心態變化,可能就因為過度的極端反應最終導致各種不可想像的意外結果。
來不及悲傷的情況下,簡單的儀式送別他。未來就是每年的靈前上香,直到十多年過去了,才逐步釋懷。
既非 USB Type C 也並非之前的舊款規格,而是一個卡在這兩個世代中間的一個規格。想到這一更換不知道要用多久,但這規格的東西就很討厭,未來說不定慢慢淘汰後就只剩下這幾個「孤兒」了。
文化娛樂產業並不可能一直靠著「賣情懷」走下去,還是需要往商業靠攏。但越偏向商業的一端,自然也就可能會犧牲掉許多普羅大眾。對於獨立音樂愛好者而言也是一種「今非昔比」的唏噓感。上半段寫到比較多關於過去的 Coachella 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那時候的一種「復古」感受。
文化娛樂產業並不可能一直靠著「賣情懷」走下去,還是需要往商業靠攏。但越偏向商業的一端,自然也就可能會犧牲掉許多普羅大眾。對於獨立音樂愛好者而言也是一種「今非昔比」的唏噓感。上半段寫到比較多關於過去的 Coachella 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那時候的一種「復古」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生了疫情這種需要全部人一起配合的事情,就好像在現代生活放下一道閘門,平常 隱藏在多樣性外表下每個人繽紛的日常,突然要被一致的標準檢驗,我也因此發現自 己的非典型。  首先是三級警戒全天要待在家裡,雖然沒有小孩在家要照顧的困擾,也沒有和父母同 住全天相處的問題,也不是一人家庭要儲備糧食,但我突然愣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生了疫情這種需要全部人一起配合的事情,就好像在現代生活放下一道閘門,平常 隱藏在多樣性外表下每個人繽紛的日常,突然要被一致的標準檢驗,我也因此發現自 己的非典型。  首先是三級警戒全天要待在家裡,雖然沒有小孩在家要照顧的困擾,也沒有和父母同 住全天相處的問題,也不是一人家庭要儲備糧食,但我突然愣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