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第二 08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11.13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靈源好閱經史,食息未嘗少憩,僅能背諷乃止。
晦堂因呵之。
靈源曰:嘗聞用力多者收功遠。
故黃太史①魯直曰:清兄好學,如饑渴之嗜飲食。
視利養紛華若臭惡。蓋其誠心自然,非特爾也。
《贅疣集》
【注釋】
①黃太史:北宋詩人黃庭堅,字魯直,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他出於蘇軾門下,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曾遊皖之山谷寺樂之,因自號山谷道人,得法于黃龍祖心禪師。

【演蓮法師譯文】
湛堂文准禪師說:靈源惟清禪師平時喜歡閱讀經書史籍,常常達到廢寢忘食,一定要讀到能背誦熟了才甘休。
晦堂祖心禪師看他整天埋頭在書本上,因此就責備他不該這樣苦讀。
靈源回答說:「弟子曾聽說過,凡事多用一分努力,就能多得一分功效。修學佛法,能勇猛精進,自強不息,則三昧易成。」
因此太史黃魯直曾經讚歎靈源說:「清兄好學如饑似渴,而對於名聞利養以及各種紛華世事卻視若糞土。這種至誠向道之心,其可貴之處在於出其自然,並不是勉強裝出來的。」
良因贊曰:
透過閱讀與學習,眼界與智慧得以開展,
因此內心穩定乃至法喜,此為真樂!
不過前提是…學習之後接著深入思維。
如果只是將文字在心中過一過,如浮光掠影般的閱讀,
讀得越多,內心只是越渙散!
豈能真正的因此得到法喜,因而「視利養紛華若臭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11.12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予昔同靈源①侍晦堂于章江寺。 靈源一日與二僧入城,至晚方歸。晦堂因問今日何往? 靈源曰:適往大寧來。 時死心②在旁,厲聲呵曰:參禪欲脫生死,發言先要誠實,清兄何得妄語? 靈源面熱不敢對。自爾不入城郭,不妄發言。 予固知靈源死心,皆良器也。 《日涉記》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2014.11.10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像季比丘,外多徇物,內不明心,縱有宏為,皆非究竟,蓋所附卑猥而使然。 如摶牛之虻,飛止數步。若附驥尾,便有追風逐日之能,乃依託之勝也。 是故學者,居必擇處,遊必就士,遂能絕邪僻,近中正,聞正言也。 從容謂喆曰:諸大士法門龍象④,子得從之遊,
《禪林寶訓》 2014.11.06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惟人履行,不可以一酬一詰,固能盡知。 蓋口舌辯利者,事或未可信;辭語拙訥者,理或未可窮。 雖窮其辭,恐未窮其理。能服其口,恐未服其心。惟人難知,聖人所病。 況近世衲子,聰明不務通物情,視聽多隻伺過隙。 殆不可救矣。 《答魯直書》 【演蓮法
2013/3/1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良因曰: 嬰兒的眼睛都靈明清澈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混濁、甚至呆滯。 因為眼睛是心的窗口,所以這其實也就是內心的顯現。 如同《老子》所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因此只有寡欲,方能安住於自性,
2013/3/16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直齋云: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 良因曰: 不是但於供香、靜坐、品茗、清談中,就能體會道; 而是要將所學,不辭勞苦的,於境界中歷練,般若之智方能純熟。 因此,雖說煩、苦、驚、怕,是人所不欲;但倘若道之所趨,亦唯心之所趨。
2014.11.12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予昔同靈源①侍晦堂于章江寺。 靈源一日與二僧入城,至晚方歸。晦堂因問今日何往? 靈源曰:適往大寧來。 時死心②在旁,厲聲呵曰:參禪欲脫生死,發言先要誠實,清兄何得妄語? 靈源面熱不敢對。自爾不入城郭,不妄發言。 予固知靈源死心,皆良器也。 《日涉記》
2014.11.11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參禪須要識慮高遠,志氣超邁。出言行事,持信於人。 勿隨勢利苟枉,自然不為朋輩描摸,時所上下也。 《寶峰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更不可隨順勢力,為貪圖財利而做出有損出家人形象的事。 良因贊曰: 無量劫來煩惱如山之巨,業障如海之深,如何能超越?
2014.11.10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謂妙喜曰: 像季比丘,外多徇物,內不明心,縱有宏為,皆非究竟,蓋所附卑猥而使然。 如摶牛之虻,飛止數步。若附驥尾,便有追風逐日之能,乃依託之勝也。 是故學者,居必擇處,遊必就士,遂能絕邪僻,近中正,聞正言也。 從容謂喆曰:諸大士法門龍象④,子得從之遊,
《禪林寶訓》 2014.11.06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惟人履行,不可以一酬一詰,固能盡知。 蓋口舌辯利者,事或未可信;辭語拙訥者,理或未可窮。 雖窮其辭,恐未窮其理。能服其口,恐未服其心。惟人難知,聖人所病。 況近世衲子,聰明不務通物情,視聽多隻伺過隙。 殆不可救矣。 《答魯直書》 【演蓮法
2013/3/1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良因曰: 嬰兒的眼睛都靈明清澈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混濁、甚至呆滯。 因為眼睛是心的窗口,所以這其實也就是內心的顯現。 如同《老子》所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因此只有寡欲,方能安住於自性,
2013/3/16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直齋云: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 良因曰: 不是但於供香、靜坐、品茗、清談中,就能體會道; 而是要將所學,不辭勞苦的,於境界中歷練,般若之智方能純熟。 因此,雖說煩、苦、驚、怕,是人所不欲;但倘若道之所趨,亦唯心之所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我學得不像嗎?」林貞莉綜藝魂上身,繼續模仿:「賤倫~我很努力了,非常的字正腔圓!」
Thumbnail
宋朝文學家黃庭堅:「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便覺面目可憎。」而在「精英都是閱讀控」一書中,作者認為藉由閱讀可以改變人生,是一種突破困境、開拓可能性的好方法。「閱讀的力量:改變生命的旅程」則集結了 12 位因閱讀而突破困境、甚至創造新機會的親身故事。由以上可見,「閱讀」這件看似單純的行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劉過論及讀書,認為就像農耕一般,是勤是惰只有自己知悉。書籍種類雖然繁多, 努力鑽研,終將可以熟知理解,正如農家歲未之豐收。劉過畢竟是個傳統文人,所讀的書不外儒家經典,詩詞歌賦,利於仕進的著作。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他的勸學金言仍然是有意義的,「勤奮」仍然是求知過程極必要的態度。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我學得不像嗎?」林貞莉綜藝魂上身,繼續模仿:「賤倫~我很努力了,非常的字正腔圓!」
Thumbnail
宋朝文學家黃庭堅:「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便覺面目可憎。」而在「精英都是閱讀控」一書中,作者認為藉由閱讀可以改變人生,是一種突破困境、開拓可能性的好方法。「閱讀的力量:改變生命的旅程」則集結了 12 位因閱讀而突破困境、甚至創造新機會的親身故事。由以上可見,「閱讀」這件看似單純的行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劉過論及讀書,認為就像農耕一般,是勤是惰只有自己知悉。書籍種類雖然繁多, 努力鑽研,終將可以熟知理解,正如農家歲未之豐收。劉過畢竟是個傳統文人,所讀的書不外儒家經典,詩詞歌賦,利於仕進的著作。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他的勸學金言仍然是有意義的,「勤奮」仍然是求知過程極必要的態度。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