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蘇軾的三重人生境界

    讀到蘇軾的《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總有目標要追求,撫劍獨行,壯志凌雲,捨我其誰?惟嘆妄求,不合情理的追求,一個個接踵而來,以致人心不足,欲壑難填。未得到時,終身苦悶,恨意難消;既已得到,又覺得不外如是,坐這山而望那山。於是,終日徘徊於苦悶與遺憾當中,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蘇軾,慨嘆人生無明執著,廬山煙雨與浙江潮,使到每一個求觀者魂縈夢繞,夢寐以求,甚至除卻巫山不是雲,不到黃河心不死。結果,在徬徨、掙扎的交集中,換到的只是千般恨。「及至到來無一事」,始知世人妄執,天意弄人,所謂世事一場夢,人生幾個秋,只見桃花依舊笑春風。人若能洞明世事,知命知性,佛在心中求,則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還是昔日的「廬山煙雨浙江潮」。
    青原惟信禪師由「漸修」至「頓悟」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人生的三重境界啊!
    的確,人生的旅途,總是冷冷清清、尋尋覓覓,未得到的總想得到,以致患得患失,忐忑不安;又或得到了又再失去,以致「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其實,世事往往都是「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寫於2013年8月18日) 下一講:孔子的人生自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華夏傳統的文化,無論是儒、道、法、佛,乃至在傳統的文學、藝術、建築、醫學…等等,概要而言,都屬道統文化。道,是道路、精神方向。它是代表宇宙萬象,也包括人生的一切造化。故此,筆者把「傳統儒學」獨自為一個專題之外,其他傳統的華夏文化,則統稱為「道統文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