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電影幕後-製片組故事紀錄 |技術勘景-上

8月20號左右我開始進入《機器之血》製片組上班,這個時候離開拍日大約三個星期左右。早上10:30分我準時抵達仁愛圓環附近的劇組籌備辦公室,辦公室位在一棟住商混合型的舊華廈大樓,其中一層樓的一戶約45坪大小的一般住家當作劇組辦公室使用。「前一晚大家都工作到半夜,他們今天不會那麼早進來唷。」辦公室裡的一個妹妹對我說。我到的時候只有三三兩兩的製片組人員(這次的製片組我幾乎沒有認識的人,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妹妹先跟我要了信箱地址把我加入劇組的「Google drive」雲端硬碟裡(通常這是每個工作人員進組第一天的第一件事-我先把你加進雲端歐~),同時我的主管打電話給我說晚一點到,要我先自己上雲端資料夾看劇本跟看已經確定的場景照片去瞭解拍攝期間大概的情況。
在一個車水馬龍的下班尖峰時間,一輛車正快速行駛在車陣中,車上男子發現前方變成紅燈,情急之下將車開進一旁建築大樓的地下停車場,從另外一邊將車子開出去順利離開車陣。」
這是我記憶中劇本的開場描述,重點是這個開場是用畫的,一共畫了好幾頁的分鏡,根本像是在看漫畫一樣,我從來沒有見過有劇組這樣畫分鏡腳本,當時心想這是不是就是「好萊塢」等級的製作方式?(但是中間也有一大段是文字敘述)。接近中午辦公室裡的人越來越多了,每個人都各自忙著,不久後我的主管也出現了。通常上班(進組)的第一天無法做太多事,那天主管要我先熟悉劇本內容跟拍攝場景,第一天我就在同一個位子上坐到晚餐時間結束工作下班。
技術勘景: 電影在開拍前除了各組各自的準備工作進行之外,通常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技術勘景」,國際協拍的案子尤其重要。在我進組工作的這個時候應該還有大約70%的工作人正陸續從澳洲移動來台灣,也就是說現在決定好的拍攝場景可能除了導演、攝影師、美術指導這種核心的主創人員外,大部份的人都還沒有去過未來的拍攝現場,還沒有確認好每個現場的需求跟細節。
案例分享: 曾經拍攝一部都會、浪漫、愛情故事,其中一場戲是男主角送女主角回家,兩人在女生家一樓大門前開始互相有了好感,但欲言又止,總之就是浪漫、曖昧的開端場次。依直覺來想應該頂多是個浪漫的燈光要比較多的場次,結果在「技術勘景」後大師們開出來的協調需求變成:需要申請那個區域的封街,拜訪整條街會被影響的居民,跟大樓借屋頂架設重型軌道跟大型搖臂,在兩棟大樓屋頂上橫架鐵框垂掛黑布遮光,瞬間從本來的30分難度變成90分複雜。《初戀慢半拍》即將上映。
我進組兩天後就是「技術勘景」,這是我遇過最龐大的一次技術勘景規模,一共分別搭乘五輛「20人座中型巴士」出發。列入勘景搭車名單上的共有50人,另外再加上其他自行安排交通前往不在名單內的工作人員加總起來最多人時可能將近60~70人。台灣通常一部電影的總工作人員數會落在70至90人左右,有大場面時會另外增加支援人力,開拍前的技術勘景頂多15~20人。但是《機器之血》除了常見的組別外還有比較少見的武術、飛車、爆砲、鋼絲、特效,甚至澳洲保險公司的跟拍專員以及台灣翻譯人員,所以在技術勘景的時候就有將近一個台灣電影組的人數一起行動。在拍攝期間的現場所有工作人員、演員以及司機們每天的人數大約是180人~200人,每天的交通安排會有將近50~60輛九人座、器材廂型車跟3.5噸器材卡車一起在每個拍攝現場進出。
待續~
謝謝您看到這裡,我從事影像幕後工作十八年,四十三歲這年第一天開始一週一篇的紀錄分享這些年的幕後故事,原則上每週一晚上發表一篇新文章(偶而工作無法負擔時會不定時延後),如果您喜歡我的故事,請您按個讚或者小額贊助我甚至是每月30元的月訂都行,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謝謝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威利創作日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