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到底改了什麼?真假多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文已於2022/1/17發表於作者臉書

#我對新課綱的愛與恨 第一季

「Teach」的另一面到底是什麼?
學習歷程是所有新課綱政策中最讓老師、學生、家長不省心的一個。就我淺薄的觀察,過去以往的教學邏輯或學習邏輯都建立在成果驗收上,從國小到高中,唯一的檢驗成果的方式就是考試。學習的積累只剩下測驗成績單(被量化的數字),現在政策一改跟孩子們說,現在我們不只重視成績(結果),也要看你們學習的歷程(過程)。
不管是哪一種程度的孩子們都一樣傻眼,成績好的學生質疑:「我們優異的成績」從幾乎是「唯一」的標準變成「之一」,這樣對我們並不公平。畢竟把過程按照步驟展現出來是一樣花時間又沒有成就感的事情,對心智上活在舊課綱世界的人們來說,沒有顯赫的功績也許就不值得寫入歷程(跟紀念碑的概念一樣),紀念碑如果沒有羅馬石柱或整塊花崗岩雕刻就不夠雄偉壯麗(所以歷程呈現務必華美)(請專人撰稿美編這很合理)。
課綱設計委員推出了了一項新政策,當他拿給我們看時,一位對舊課綱十分熟悉的同學說:
「啊,好像備審資料似的。」
「我看倒有點像專案管理。」我說。
「真像一份得獎紀錄。」一位外號叫「學霸」的同學緊接著說。
我們不禁哄堂大笑,同樣的一件學習歷程,每個人卻有不同的感覺。那位教授連忙把學習歷程用紙包好,他覺得歷程就是歷程,不是備審資料,也不是專案,更不是得獎記錄(或感言)。
就我與它纏鬥五學期,我想想我應該有資格說些什麼,畢竟第一屆五天後就要上戰場了。
我覺得它
就是專案管理啦
我們的學生從小就是被管理的專家,他們哪懂什麼專案管理。小時候被家長管,長大被導師跟安親班老師管,他們只管執行別人規劃好的專案,他們若真的弄出個專案來,別人還會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說你這專案不像話不會成功,學生還要不要活。(以下省略學生心裡陰影)
專案管理首先要先選定一個目標,並開始專案計畫。其實只要分成三步驟就可以搞定:目標、規劃、執行,把這些過程整理起來並輸出就是學習歷程。說起來簡單,但每一個都很難,身為一個專業的被管理者,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學會管理自己時間的技術?
我能夠從小學會這件事情,是因為我爸媽忙於生計沒空管我,我才有機會學會自我管理,可是這些孩子從小被安排好要去哪裡上課加強什麼,他們就是別人的18年養成專案,哪有辦法再有心力與能力學習自我管理。要學習自我管理,首先要有屬於自我的任何東西,包含最珍貴的時間與犯錯的機會……
新課綱的學習歷程要能落實,孩子們要能做出屬於自我的學習歷程,而不是淪為高級的被管理者,去負責執行別人期望的學習歷程,政府一定要從國小做起,並且也要把親職教育納入新課綱,讓家長意識這是一個多元價值的世代,而孩子的自主性會讓他們走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不是贏別人那條……),而且在成績上贏別人只能贏到孩子們還在學的時候喔,沒有辦法贏一輩子喔。如果想讓孩子開心地享受這個難得的人生,務必拔除「贏別人才快樂」、「贏別人才成功」這件事情。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教育制度在各地的都會引起爭議,不少人都希望對其乎以改革以適應現今社會。在這裏我就教育制度改革發表一下我的淺見,以供各為參考: 中學教育採用學分制 降低考試測驗對分數的比重。同時避免重複式的作業。 課程大綱以學習進度為單位 以照顧每班不同的學習進度,不需要趕頭趕命趕考試內容。 中英文科拆分(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教育制度在各地的都會引起爭議,不少人都希望對其乎以改革以適應現今社會。在這裏我就教育制度改革發表一下我的淺見,以供各為參考: 中學教育採用學分制 降低考試測驗對分數的比重。同時避免重複式的作業。 課程大綱以學習進度為單位 以照顧每班不同的學習進度,不需要趕頭趕命趕考試內容。 中英文科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