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約了朋友來家裡包水餃,另外還有外賣的北京烤鴨一隻。
我本人是個北京烤鴨愛好者,對這外皮烤得酥脆,鴨肉多汁的口感,就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就是好吃啊。
第一次包水餃,選了兩個最普遍的口味,一個是老吳最愛的韭菜雞蛋水餃,另外一個則是高麗菜豬肉水餃。
餃子皮是在超市買現成的,內餡就把豬絞肉跟切的極細的高麗菜,加上一些鹽巴,黑胡椒,麻油,攪拌均勻。韭菜雞蛋,則是把雞蛋炒成雞蛋碎跟韭菜攪拌,接下來就是包水餃。
一個新認識的朋友,拿著我買的餃子皮,問我說,這個餃子皮是你自己桿的嗎?
我回答她說,這個是在超市買的。
新朋友馬上就說,這個餃子皮不ok, 她最近都在研究這些麵食,她就問我家裡有沒有麵粉跟擀麵棍,我回答她說沒有。
然後,她又繼續剛剛這個餃子皮的話題,約莫10分鐘,但因為我也不知道該跟她說甚麼,因此我只是專注地在包我的餃子。
我不知道大家的朋友裡,有沒有這樣的一個朋友就是,她也不是不好相處,但就好像總是要覺得自己甚麼都知道,甚麼都有答案,或是別人說了甚麼,總也是要表現自己比對方還要厲害的那種感覺。
我當時在想,如果換作是年輕的我,也許我當場臉就會拉下來,我可能會覺得,我就跟你說了這個餃子皮是超市買來的,你也表達立場說你覺得這餃子皮不ok, 那不就話題結束了嗎?到底是為了甚麼你還要繼續一直說下去?
(可能我年輕的時候還會覺得這個人真的是囉嗦,這類的。)
我後來沉醉在為甚麼我包好的餃子都無法站立,而我另外一個好友的都可以的時候,新朋友馬上就開始跟我說了一番為甚麼我的水餃無法站立的原因,但我其實倒也不是真的想知道答案,我只是不想要在繼續糾結在一個餃子皮上。
但是,中年過後,我對於友情這種事情,也有了不同的領悟。
我一直覺得,人過中年之後,我們大部分的個性,習性應該早就定型了,也很難有甚麼改變,自己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應該都已經很清楚了,如果是有選擇的情況下,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不想接受的,絕對是有立場可以拒絕的。
但同時的,在拒絕的同時,既不會傷害對方,也不會傷害自己。
或許是年紀的加持,我總算學會了怎麼樣委婉地把話題帶開,更重要的是,自己不會被自己的情緒給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