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04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4/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逮積福多,善根淳厚,只此癡呆漢子,
卻能如水之隨處流行,泛應曲當。」
良因曰:
當修行人志向高遠,誓集一切福慧資糧時,
自然不於世間寵辱掛懷。
因此看似癡呆,實則微密觀照,正念真如;
心如流水,內外雙照也。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3/4/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一切時中觀心為主,讀誦了義大乘而助顯之, 勤修種種福德而資發之。 勿令此心墮在無記、不善境界,勿貪世閒文字詩詞而礙正法; 勿逐慳貪、嫉妒、我慢、鄙覆習氣而自毀傷。 日新其德,以詣於成,得生淨土,永無退轉」 良因曰: 於身心世界,恆觀無常或如幻。
2013/4/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寧國一老者,種福五十餘年,求來世作燒火僧不可得, 而聽經白鴿,轉身為戒環禪師,聞法功德超勝如此。 人生幾何,少壯忽老,老忽烏有。且盛年夭橫者無數。 一息才斷,孤魂無侶,生平惡業,無不隨身。 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 良因曰: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萬法本融,由迷情執而成礙。如一指能蔽山岳, 認漚必遺大海,不惟埋沒己靈,亦冤屈六塵境界。 惟將身心世界全體放下,作一超方特達之觀, 譬如為天下者不顧家。 則智眼昭明,一切境界,無非真實受用處矣。」 良因曰: 一切法都是自性所顯現,猶如夢境,全體夢心。
2013/4/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奮發之心,人皆有之,不能不藉於外緣。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不能不汩於惡習。 嗚呼!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非咬釘嚼鐵、 刻骨鏤心,何以自拔哉!」 良因曰: 每當閱讀經論、大德之法語,或能暫生道念。 但往往只如夜空中的閃電,剎那即失。
2013/3/29 良因法師 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 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讚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 盡情看作毒藥、毒箭。」 良因曰: 於逆境中,能見到自身的執著,往往是平時看不到的另一面, 於是可從中改過而獲益。 所以愚人貪著順情,智者轉逆緣為菩提道。
2013/3/2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西方確指》: 「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於外,未久必敗。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羣離俗,其道乃崇。」 良因曰: 所謂持戒,即是護持所受之戒體。 如何護持?如《楞嚴經》說:「攝心為戒」, 亦即恆常檢點三業,與戒法之軌範相應?不相應?
2013/4/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一切時中觀心為主,讀誦了義大乘而助顯之, 勤修種種福德而資發之。 勿令此心墮在無記、不善境界,勿貪世閒文字詩詞而礙正法; 勿逐慳貪、嫉妒、我慢、鄙覆習氣而自毀傷。 日新其德,以詣於成,得生淨土,永無退轉」 良因曰: 於身心世界,恆觀無常或如幻。
2013/4/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寧國一老者,種福五十餘年,求來世作燒火僧不可得, 而聽經白鴿,轉身為戒環禪師,聞法功德超勝如此。 人生幾何,少壯忽老,老忽烏有。且盛年夭橫者無數。 一息才斷,孤魂無侶,生平惡業,無不隨身。 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 良因曰: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萬法本融,由迷情執而成礙。如一指能蔽山岳, 認漚必遺大海,不惟埋沒己靈,亦冤屈六塵境界。 惟將身心世界全體放下,作一超方特達之觀, 譬如為天下者不顧家。 則智眼昭明,一切境界,無非真實受用處矣。」 良因曰: 一切法都是自性所顯現,猶如夢境,全體夢心。
2013/4/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奮發之心,人皆有之,不能不藉於外緣。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不能不汩於惡習。 嗚呼!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非咬釘嚼鐵、 刻骨鏤心,何以自拔哉!」 良因曰: 每當閱讀經論、大德之法語,或能暫生道念。 但往往只如夜空中的閃電,剎那即失。
2013/3/29 良因法師 隨緣法談 蕅益大師: 「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 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讚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 盡情看作毒藥、毒箭。」 良因曰: 於逆境中,能見到自身的執著,往往是平時看不到的另一面, 於是可從中改過而獲益。 所以愚人貪著順情,智者轉逆緣為菩提道。
2013/3/2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西方確指》: 「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於外,未久必敗。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羣離俗,其道乃崇。」 良因曰: 所謂持戒,即是護持所受之戒體。 如何護持?如《楞嚴經》說:「攝心為戒」, 亦即恆常檢點三業,與戒法之軌範相應?不相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這是出自《老子 道德經 二十章》中的一段話,修道人的行為雖是入世,但心境是出世的,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因此給別人看成傻子。外表「和光同塵」,混混沌沌,而內心清明灑脫,遺世獨立。胸襟也要,像寧靜的大海一樣,寬闊無際,容納一切細流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薩迦班智達曾經開示:「一無所知的愚者,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不大。」一無所知就是沒有智慧,不下功夫修學的人就一無所知,其實是一個愚蠢的人。「愚痴的人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才不會太大。」不要講那麼多,還不會造這麼多孽。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這是出自《老子 道德經 二十章》中的一段話,修道人的行為雖是入世,但心境是出世的,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因此給別人看成傻子。外表「和光同塵」,混混沌沌,而內心清明灑脫,遺世獨立。胸襟也要,像寧靜的大海一樣,寬闊無際,容納一切細流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薩迦班智達曾經開示:「一無所知的愚者,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不大。」一無所知就是沒有智慧,不下功夫修學的人就一無所知,其實是一個愚蠢的人。「愚痴的人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才不會太大。」不要講那麼多,還不會造這麼多孽。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