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專員17年首訪惹議,中國要對新疆議題做兩個準備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5月20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宣佈,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將於23日展開訪華行程。此次訪問為期6天,地點包括廣州、新疆喀什與烏魯木齊等。
從歷史視角觀之,此次訪問具有兩重政治意義。第一,西方內部仍有相對願意了解新疆實情的聲音。巴切萊特此次出訪,是聯合國人權事務高專2005年以來首度訪華,也是2014年新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通常被外界稱作「再教育營」)議題發酵後,聯合國人權高專的首次訪視。早在此前,巴切萊特便屢屢表示希望能到新疆視察,最後終在2022年3月與中國達成協議,新疆之行正式「開綠燈」,其辦公室亦正準備發表新疆人權狀況報告。
第二,中國儘管在新疆議題上,遭受西方多年惡意圍剿,卻仍不放棄與其溝通的正式渠道。回顧過往,「再教育營」自2014年起成了攻擊中國的熱門話題;2021年,西方再度炮製新疆強迫勞動、血棉花等輿論戰線,聯合國人權高專亦於同年在涉疆、涉港議題上,與北京發生齟齬。經歷如此衝突對峙,還能促成巴切萊特出訪,不得不說,不僅聯合國人權高專克服了一定程度的政治障礙,北京一方也釋出了極大的善意與誠意。
然儘管如此,在西方發起的一系列輿論掣肘下,巴切萊特此次訪問仍難離政治干擾。

來自倫敦與華盛頓的陰影

首先,在5月24日、巴切萊特訪華第二天,英國廣播公司(BBC)刊出報道,披露由「德國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所提供,疑似遭駭客入侵後流出的新疆警察系統內部檔案,展示所謂新疆「再教育營」相關細節,包括有疑似逾5,000張由警方拍攝的維族人士登記照片,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書記陳全國等官員的內部機密講話文件。
BBC稱,外泄照片的拍攝時間為2018年1月至7月,其中至少2,884人曾被拘留。當中有人並非自願被警方列作「再教育營」者並成為「學員」。有人因為赴敏感國家旅遊、非法講經、違法使用手機、不抽煙不喝酒等原因而被帶到「再教育營」。
對此內容,美英誇張表示「非常震驚」,西方媒體更是紛紛報道。英國外相卓慧思(Liz Truss)也於同日發聲,表示有更多新疆人權的細節浮出水面,「英方會與國際夥伴站在一起,呼籲中國停止迫害維吾爾族穆斯林和其他少數民族。」
無形之中,巴切萊特的出訪蒙上輿論陰影,彷彿其若不願與西媒同聲譴責中國、甚至中止行程,便要承受「被中國收買」、「不願揭發真相」的莫須有罪名。而針對此一謀算,中國外交部也加以回擊,抨擊所謂外泄涉疆文件是「反華勢力抹黑新疆的最新例子」,並強調「巴切萊特的訪問是一次增進了解之旅,加強合作之旅,也是正本清源之旅,目的是增進雙方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人權事業發展。」
然在BBC與英國行動後,美國接續出招。5月2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表示,美國不期望中國會授予巴切萊特所需的訪問權限,以對新疆的人權環境進行完整、不受操縱的評估。其指出,美國認為巴切萊特在這種情況下同意訪問中國,是一個錯誤。「巴切萊特將不能全面了解在新疆發生的暴行、反人類罪行和種族滅絕。」
5月28日,巴切萊特結束6天訪華行程,其在聲明中表示,此次訪問不是一次調查,而是一個機會,「可以就人權問題與中國最高領導人進行直接討論、提出關切、相互傾聽,並為今後探索更經常、有意義的交流和為之做好準備,以支持中國履行其國際人權法義務。」其進一步補充,「我鼓勵中國政府審查所有反恐和去激進化政策,以確保它們完全符合國際人權標準,特別是確保它們不會以任意和歧視性的方式實施。」
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於同日發表聲明稱,中國對巴切萊特訪華設置條件,對訪問進行限制和操弄,美方對此表示關切。

新疆爭議的本質

綜上所述,美英種種反應,大抵不離兩個目的。
第一,在訪問期間,動員輿論攻勢,操控並強迫巴切萊特配合演出,以身處中國的「目擊性」,為西方的種種指控背書,不論是發聲譴責或中止訪問。而如此行徑,也暴露了美英的真實擔憂,即其發現巴切萊特的「可控性」或許不如想像中高,恐會在訪問結束後,說出與西方「集中營」版本迥異的新疆敍事,故要在訪問期間強制生事,擾亂並主導聯合國高專的工作節奏。
第二,如若巴切萊特未配合美英表態,則後者將持續貶低此次出訪的「真實性」。即便聯合國人權辦公室工作小組早在4月25日便已進入中國、前往新疆,為巴切萊特的訪問做準備,巴切萊特本人亦強調自己在無人監督(unsupervised)情況下,於新疆接觸到由聯合國安排的消息來源人士,美英依舊鍥而不捨、分進合擊,將聯合國的行程規劃打為「紅色之旅」,暗示巴切萊特屈從於北京的政治安排,為新疆粉飾太平、「走個過場」。
回顧過往,聯合國人權高專訪問新疆,本是西方對華輿論戰的長期議題之一,歐美慣以「中國拒絕聯合國訪視」為由,有罪推定出各式慘絕人寰的魔幻場景,再以「作賊心虛」等指控,強化上述劇本的可信度;然當中國與聯合國人權高專達成共識,正式開放其前來參訪,英美卻又大肆抨擊,詭異行徑不禁令人懷疑,究竟是聯合國一夕墮落為「獨裁幫兇」,或是英美罹患了人格分裂?
平心而論,新疆爭議的根源,確有部分起於文化因素。西方受自由主義思潮襲捲多年,其人民、社會輿論本就對所謂國家、集體、管制元素持負面看法,多數人尚不能理解中國式脱貧的正面意義,自然更難中立看待集民族、反恐、發展、邊境安全為一體的新疆議題,即便是此次來訪的巴切萊特,也不能認同北京在過往的治疆政策。在此脈絡下,經歷類似苦痛與掙扎的中東穆斯林國家,反倒較少對新疆議題發表負面評論。
然儘管有文化因素影響,真正導致新疆敍事走向妖魔化的關鍵,還是西方出於大國競爭心態,持續營造的輿論戰線。換言之,新疆爭議之所以成為國際話題,甚至被上升為定性中國「邪惡政權」的象徵,其本質仍是權力與政治的殘酷鬥爭。而如此趨勢,並不會因聯合國人權高專訪問而結束,反會伴隨中美博弈的日漸激化,被反覆提起炒作。
在此境況下,中國必須對新疆議題做好兩重準備。
第一,正視新疆議題的政治鬥爭本質,並做好西方攻訐短期難歇的心理準備。在大國博弈的場域內,輿論戰應與科技戰、經貿戰同受重視,既要長期佈局,更要靈活備戰。此次聯合國人權高專訪問,便是化被動為主動的機會,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過往「集中營」敍事的殺傷力,也能暴露西方政治炒作、前後雙標的焦慮面孔。
未來關乎新疆的爭議,仍有高概率在國際媒體中持續湧現,並成為西方牽制中國的手段之一。對此現象,中國須在統一內部輿論戰線、反駁不實指控的論述戰術、反擊西方人權污點的議題設置上,未雨綢繆。
第二,打鐵還需自身硬,新疆爭議的全球喧鬧,源於新疆過往騷動的真實困境,中國必須盡一切努力避免新疆重走回頭路,以免為情勢所迫,再次出台一系列強硬措施後,持續製造授人以柄的輿論傷口。
歸根結柢,輿論的「空戰」有其殺傷性,但持續使用「空包彈」,也必然降低威嚇力道與殺傷性。曾經西藏也是西方攻訐中國人權問題的籌碼之一,但伴隨該地騷亂平息、民生發展順遂,西方乃對這張手牌喪失興趣,新疆爭議由此取而代之。但如今新疆已然安寧,西方儘管出於離間中國與穆斯林世界等考量,持續在此炮製戰線,卻終究難敵現實發展。由這一視角觀之,只要北京守住新疆安定發展的現實,保持輿論鬥爭的能量,時間終將站在中國一方。
原文發表網址:
2022.6.1
聯合國人權專員17年首訪惹議 中國要對新疆議題做兩個準備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7654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月23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談及俄烏衝突,引發了「勸降」的軒然大波。
作為烏克蘭的鄰國,波蘭自俄烏衝突爆發之初,便高度關注危機演化,並隨局勢變化出台不同應對策略。
從奧巴馬(Barack Obama)到拜登,美國的印太戰略構想逐漸成形,各式機制也拔地而起。雖說眼下華盛頓尚未在此投入充足資源、「印太盟友」們也多數不願在中美間強制選邊,不論是QUAD、IPEF或AUKUS,至今皆稱不上「反華包圍網」,而更多是虛有其表的地緣宣傳。但美國的濃烈敵意,不言可喻。
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首次亞太行啟動。綜觀行程,拜登先是在20日飛抵首爾,並在21日同韓國新總統尹錫悦舉行美韓首腦會談,又於22日飛往日本,在23日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後,接着參加24日召開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
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的戰略動向成了各方關注焦點。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地面戰場雖在烏克蘭,戰線卻遍佈全球各領域。
5月23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談及俄烏衝突,引發了「勸降」的軒然大波。
作為烏克蘭的鄰國,波蘭自俄烏衝突爆發之初,便高度關注危機演化,並隨局勢變化出台不同應對策略。
從奧巴馬(Barack Obama)到拜登,美國的印太戰略構想逐漸成形,各式機制也拔地而起。雖說眼下華盛頓尚未在此投入充足資源、「印太盟友」們也多數不願在中美間強制選邊,不論是QUAD、IPEF或AUKUS,至今皆稱不上「反華包圍網」,而更多是虛有其表的地緣宣傳。但美國的濃烈敵意,不言可喻。
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首次亞太行啟動。綜觀行程,拜登先是在20日飛抵首爾,並在21日同韓國新總統尹錫悦舉行美韓首腦會談,又於22日飛往日本,在23日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後,接着參加24日召開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
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的戰略動向成了各方關注焦點。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地面戰場雖在烏克蘭,戰線卻遍佈全球各領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中國於新疆與西藏「再教育營」的陸續開設,看來中國已決心將這兩個以前的少數民族保護區納入一般行政區來嚴格控管,隨著從新疆、西藏逃出來的人們的血淚控訴,國際輿論也大力譴責這樣宛如文化滅絕的殘忍行徑,但是中國這次鐵了心的實施「再教育」,就是要讓這些外貌與漢族截然不同的中亞民族,被漢族的語言文字所同化
Thumbnail
《等待在夜裡被捕》是一本討論新疆維吾爾地區的種族滅絕的回憶錄。作者塔依爾用著平靜的語氣,敘述著維吾爾人在中國恐怖統治底下,被官方各種抹黑與貼上標籤,以極端宗教思想、民族分離主義與暴力恐怖等原因,受到打壓、逮捕,甚至被送去「教育」。 ╻我們與新疆的距離 作者塔依爾當初用維吾爾語書寫回憶錄,如今
Thumbnail
戰爭在這個號稱進入文明社會的現代依舊沒有絕跡,如今的巴勒斯坦正日復一日的承受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及鮮血也是一面照妖鏡,支持或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無非也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下,充滿雙重標準及政治算計,一場戰爭折射出國際現實及大國政治的無恥及雙標,拿支持以色列的大戶美國來說,其無恥雙重標準的
根據大陆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024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阿斯塔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期間,就台灣地區「5·20就職儀式」闡明了中方嚴正立場,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針。 王毅指出,一個中國原則不可違。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馬英九前總統組織了一場「和平之旅」,參訪淪陷區,引起了中國及臺灣社會的關注。本篇文章分析了馬前總統此行在兩岸間引發的不同言論和評價,以及對臺灣政治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你們這些西方主流媒體都是這樣,75年來,每當以色列人受難時,你就邀請我們來這裡,當巴勒斯坦人被殺時,你邀請過我嗎?過去48小時裡以色列發生了悲劇,但這樣的事在過去50年裡一直在巴勒斯坦人身上上演,你剛剛自己都介紹過,加薩是最大的露天監獄!」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黑甲山是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部一處穆斯林社區,中國官媒體曾報導該地「地處郊區,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混亂。」這塊四周圍繞著高樓大廈的不尋常之地,居住著曾對城市榮景有所盼頭的20萬維吾爾移民,往表面看,這地方破壞了經濟起飛的都市文明景觀—「落後」又「貧困」;往深層看,它是恐怖主義與極端分子滋養的溫床。
Thumbnail
隨著中國於新疆與西藏「再教育營」的陸續開設,看來中國已決心將這兩個以前的少數民族保護區納入一般行政區來嚴格控管,隨著從新疆、西藏逃出來的人們的血淚控訴,國際輿論也大力譴責這樣宛如文化滅絕的殘忍行徑,但是中國這次鐵了心的實施「再教育」,就是要讓這些外貌與漢族截然不同的中亞民族,被漢族的語言文字所同化
Thumbnail
《等待在夜裡被捕》是一本討論新疆維吾爾地區的種族滅絕的回憶錄。作者塔依爾用著平靜的語氣,敘述著維吾爾人在中國恐怖統治底下,被官方各種抹黑與貼上標籤,以極端宗教思想、民族分離主義與暴力恐怖等原因,受到打壓、逮捕,甚至被送去「教育」。 ╻我們與新疆的距離 作者塔依爾當初用維吾爾語書寫回憶錄,如今
Thumbnail
戰爭在這個號稱進入文明社會的現代依舊沒有絕跡,如今的巴勒斯坦正日復一日的承受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及鮮血也是一面照妖鏡,支持或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無非也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下,充滿雙重標準及政治算計,一場戰爭折射出國際現實及大國政治的無恥及雙標,拿支持以色列的大戶美國來說,其無恥雙重標準的
根據大陆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024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阿斯塔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期間,就台灣地區「5·20就職儀式」闡明了中方嚴正立場,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針。 王毅指出,一個中國原則不可違。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馬英九前總統組織了一場「和平之旅」,參訪淪陷區,引起了中國及臺灣社會的關注。本篇文章分析了馬前總統此行在兩岸間引發的不同言論和評價,以及對臺灣政治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你們這些西方主流媒體都是這樣,75年來,每當以色列人受難時,你就邀請我們來這裡,當巴勒斯坦人被殺時,你邀請過我嗎?過去48小時裡以色列發生了悲劇,但這樣的事在過去50年裡一直在巴勒斯坦人身上上演,你剛剛自己都介紹過,加薩是最大的露天監獄!」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黑甲山是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部一處穆斯林社區,中國官媒體曾報導該地「地處郊區,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混亂。」這塊四周圍繞著高樓大廈的不尋常之地,居住著曾對城市榮景有所盼頭的20萬維吾爾移民,往表面看,這地方破壞了經濟起飛的都市文明景觀—「落後」又「貧困」;往深層看,它是恐怖主義與極端分子滋養的溫床。